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图形意识

2019-12-30 01:42王淑玲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笔记

王淑玲

摘 要:地理图形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们比文字资料信息量更大,表现形式更灵活,准确度更高,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

关键词:看图;用图;笔记

初中的学生,将要面临中考,必须要熟悉、认识大量的地理图形,但实际情况却是,地图成了他们地理学习中的最大障碍,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心理学称:这种技能也叫智力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方式,一般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技能不是天生就会的,而是经过长期练习形成的近乎自动化的动作。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地图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图形意识。

一、让学生重视地图,养成多看图的习惯,进行感知培养

地图册(集)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应把它当作老师,常常“询问”它,在学习过程中,习惯性地把它放在桌边,左手书右手图,或把它订在墙上显眼之处,遇到生疏的地理事物名称或不明确的地理分布时,及时查阅,落实到图中,对地理事物有了空间概念,记忆效果好得多。对于庞大的地理事物分布,特别是世界概况部分及区域地理部分,事物多,名字难,交错分布,距我们遥远,短时间要掌握非常难,提倡学生用“无意识记忆”方法,每天抽2~5分钟空余时间去浏览,今天浏览这一小块,明天浏览另一小块,天天如此,借助于无意识的图形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

二、用图装载地理知识,教师重视板图

背地理概念、地理规律等,枯燥无味,也不能解决问题。“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只有通过教师板图、学生绘图,真正向学生渗透,领悟其中奧妙,使地理图形与文字信息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图文转换、文图转换、图图转换,达到更高层次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在黑板上作出板画,把有关的知识信息装进图中正确的位置。既让学生明确了各种图形的组成要素,又让学生知道了如何读懂地图中所隐含的信息。例如:在讲各大洲地形概况时,在黑板上画出各大洲的大略轮廓图,画出主要经纬线,指出哪个方位是山脉、高原,哪个方位是平原,指出半岛、岛屿,画出河流位置、流向。学生一目了然,这样可以把有关信息量装进这幅图中,信息量大,又明确直观,授课中又将相关人文信息渗透其中。

三、让学生做好地图笔记,加深地图记忆

在学习中,在课本、地图册的各幅地图上习惯做笔记,明确掌握信息,这能帮助学生及时找到、落实各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增加信息量。笔记可以在原图上做,可以在旁边空白上做,下面介绍做好地图笔记的方法。

1.描出轮廓和线条,目的是落实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和大致范围、方向、长度等。例如讲日本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沿着海岸勾勒出日本的轮廓,即明确了日本是个由四个大岛和许多小岛组成的岛国,其中本州岛最大;再如讲各大洲的位置时,让学生描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在描画的同时,学生就掌握了这两条特殊的纬线及穿过的大洲。

2.以关键符号画出该重点掌握的内容,目的是明确记忆和复习重难点。在学习世界地理概况时,海峡是学生应掌握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图中各海峡处作关键符号,以便一打开地图时,这些地方就自然跳进视线内,各个海峡的空间位置、大致分布便熟记于学生头脑中了。

3.标上地理事物的名称,目的是将位置和名称结合起来。面状的事物(如某区域),其名称写在区域内,线状的(如铁路、山脉、河流等),顺着其延伸方向写,点状的(如城市矿产等),写在其附近。

4.标出相关符号和文字,目的是深化地理事物的认识,在介绍世界气候分布图时,让学生在图中或旁边写上各种气候的名称及特征、特殊之处等,让学生在看此图时,把气候在各地的分布及各地的气候特征结合起来。

作地图笔记需要动眼、动手、动脑、动耳,多种感官的活动能及时加深对地图的记忆,把图形储存在大脑中,以便调出来使用。

四、多让学生接触各种变式图,看图说话,进行想象和思维训练

练习不同于机械地重复,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活动。为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让学生练习各种原图、变式图,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到区域地理,到各种统计图表。一种方法是让学生看图说话,要求善于发现,善于表述,尽情打开思维,说出图中各要素,从图名到图例、坐标轴,图中每根线条,每个符号。再结合题干要求,提取有用信息,在头脑中搜索储存的相关内容。第二种方法是展示图形,让学生根据图中信息,调动思维,展开想象,自己设题。

任何智力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初步的形成过程由不会到会,由初步学会到逐步掌握,已有的知识生成智力技能能为后来的知识铺设道路。长期坚持,学生不再对图“望而生畏”,解题速度和效率大为提高。学生的图形意识形成了,教师也轻松了。

猜你喜欢
笔记
战“碳”笔记
自然笔记
我的摘抄笔记
江上日暮笔记
小新笔记
山居笔记
乡野笔记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