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科研:科研“引擎”助澳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2019-12-30 09:43劉良
澳门月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傳統科學產業

劉良

青蒿素,

傳統中醫藥“新”發現

隨著全球疾病譜改變及老齡化現象加劇,基於傳統中醫藥發展現代醫藥科技和醫藥產業迎來了巨大需求和發展機遇,這恰恰是國家和澳門具有特色和優勢的領域。現代醫藥科技和現代醫藥產業範疇很大,長期以來由歐美先進國家所主導,隨著國家“振興中醫藥事業”戰略的逐步實施,為新時代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指明方向,為中醫藥振興發展、走向世界創造了新的機遇。在這樣的背景下,澳門以中醫藥為突破口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是澳門豐富產業結構、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元素。近年來,國家亦大力支持澳門重點發展中醫藥產業,推動澳門與內地合作加強中醫藥科研、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促進中醫藥相關產品和技術進入葡語國家以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助力中醫藥國際化發展。

大家都知道,屠呦呦教授因發現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實質是基於中藥青蒿治療寒熱諸瘧的理論之繼承與創新。東晉學者葛洪所撰寫的中醫方書《肘後備急方》記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之,盡服之。”屠呦呦教授正是受此啟發,在進行了大量實驗之後,採用傳統藥方做法,以低溫方式提取青蒿化合物,繼而通過現代醫學技術,對青蒿素進行修飾,合成了雙氫青蒿素,並獲得了非常顯著的臨床效果。青蒿素被譽為“一百年來最偉大的抗瘧化學結構”,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也帶動了宏大的經濟產業發展。

青蒿素的發現就是發掘傳統中藥的成功範例,辨證地說明瞭:中醫藥傳統的經驗和理論不可丟,現代科技不可少。傳統理論不可丟,如若丟掉了傳統的經驗和理論,就難以從青蒿中獲益;現代科技不可少,如果沒有現代科技就沒有辦法把青蒿素分離出來,並且通過現代科技去做修飾,得到更好的雙氫青蒿素。因此,基於傳統中醫藥理論和現代科學技術相互結合,是發展醫藥科技和醫藥產業的重要途徑。這也是為什麼要在基礎研究工作上投入高精尖的技術,因為只有開展這方面的研究,才有原創的發現,才能取得原始的科學創新成果。

科研為傳統中醫藥“新注解”

這些年來,科大中藥質量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了高端的技術平臺。各類試驗平臺,能夠應用和開展中藥質量控制技術與方法研究、中藥質量標準及其應用研究、中成藥注射劑質量及安全性評價方法的建立、以重大疾病治療為導向的中藥研究和傳統藥物研究、優質創新藥物研發。以重大疾病治療為導向的科研工作,需要非常前沿的技術支援,需要通過高端的平臺來實現。現時,實驗室擁有一系列先進、精良、高端的實驗儀器設備和系統,包括中藥化學分析平臺、活性分析平臺、研究基因、代謝物的平臺、還有細胞成像平臺等各類液相/質譜和氣相/質譜聯用儀20多臺,及一系列進行整體動物-細胞-分子水準的藥物生物活性評價研究所需的最高端的化學分析和系統生物學組學技術研究設備,這些都是中醫藥科研與發展的重要依託。通過這些高精尖的平臺,我們可以觀察到藥物進入體內之後,對細胞所產生的作用,並且可視化地記錄下來。

中藥防病治病效能能夠通過現代的醫學技術表現出來,展現它現代的科學內涵。比如中醫說人參可以補氣,吃了之後能讓人精氣神比較好,那麼它是怎麼補氣的,從現代科學怎麼解釋它可以補氣?在現代科學裏,是不容易研究出來的。“氣”本身是中醫名詞,是抽象的。我們將人參的活性成分“人參皂苷”進行細胞培養,把動物的心肌細胞提取出來,放在細胞培養器中培養,加上人參皂苷,就發現心肌細胞裏面產生能量的細胞器線粒體活躍起來了,它就是產生能量的,產生能量的蛋白,能夠產生移位活動,可以用儀器把它記錄下來,可觀察到產生能量的ATP增加了。從而得出了科研結論:人參的活性成分,能讓心臟的能量得到改善,使它的能量增加,從而活力增加,人的精氣就出來了。

為什麼傳統的中醫藥要集成和運用多學科的先進技術進行研究?正是因為如果沒有多學科的先進技術研究,單純從一般的文獻研究、一般的化學分析,無法表達出它的科學內涵。又比如,中醫治風濕病,通過中藥配方將病人治好,往往病人會問到是怎麼治好的,為什麼中醫有這樣的功效呢?由於人們知識結構的進步,對現代科學的水準、現代科學的認知,驅使現代的中醫不能蒼白地回應:對不起我不知道。也不能每次回應都是“陰陽五行,天地之道,萬物之綱紀”。怎麼才能通過現代醫學來解釋呢?怎麼才能像西藥治療那樣,準確地說清楚藥物是進入到人體什麼部位、哪些細胞、哪個分子,影響哪個基因等。這恰恰是賦予中醫藥科研的使命所在。因為不管哪種醫學體系,也不管哪個科學體系,最後都需要隨著現在的大科學發展方向而發展。科學進步了,每一個學科都要跟著發展和進步。採用現代醫學技術,以科學的數據、科學的原理去支撐傳統醫學運用,構建具有現代醫學性質的中醫理論體系,面向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種,科學地解釋中醫藥治病原理,弄清其中的機理,才更有利於傳統中醫藥更好地走向世界,更好地與現在的大科學、大科技進行對接,促進傳統醫學走向世界。現在世界上已經有一百多個國家應用中醫藥,這恰恰是由於中醫理論的現代化、標準化而越來越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科研鏈市場,

推動中醫藥產業化

今年10月26日,國家頒佈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意見》從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發揮中醫藥在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中的獨特作用、大力推動中藥質量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促進中醫藥傳承與開放創新發展、改革完善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等六個方面提出了20條意見,我們也可以看到其中最核心的理念在於“傳承與創新”,兩者不可缺一。從唯物主義思維出發,創新不是空中樓閣,必須在傳承中有所突破;傳承不是默守陳規,必須順應時代創新。要明確做研究首先要基於傳統,繼承以前寶貴的中醫藥應用經驗和理論,立足於傳承而進行創新研究,同時是為了更好的傳承而創新。這是一條有機鏈條。比如寫科研文章,導言和結論這兩部分都涉及很多以前的研究。所以科學研究,傳承創新發展是一體的,不可分的,只是在單項的某個領域,所傳承的內涵各有不同。

現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中醫理論傳承創新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缺乏對中醫理論原創優勢的研究,核心理論現代詮釋與現代科學基礎薄弱,理論對臨床的指導作用弱化;中醫理論創新不足、臨床應用不系統,以及中醫對治療重大疾病和難治性疾病的優勢還未能充分發揮出來等。因應這些需要,中藥質量國家重點實驗室旨在打造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多學科結合的高端技術平臺,在傳統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建立適合中藥質量及創新藥物研究的開放式科學技術平臺,深入開展探索性、創新性和重大關鍵技術研究,為澳門中醫藥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澳門過去十多年,特別是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後,在高水準的中醫藥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水準學術交流、科研裝備先進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及帶動澳門中醫生和中醫藥的專業水準、臨床能力和服務量的提升。誠然,做科研和教育,首先是要帶動行業整體水準的提高,現時,澳門數百名註冊的中醫生裏有70%以上都是澳門科技大學中醫藥學院培養出來的,相信這個數字很快會達到90%左右。這些接受過專業教育、系統訓練的中醫生改變了過去澳門中醫生水平參差不齊的局面,使得中醫生服務質量更好、用藥安全性更高。

在服務產業發展進程裏,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高技術平臺和吸收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頂尖科研人才,不斷推進中藥質量和創新藥物研究,已經積累了一大批具有直接應用效益的科研成果,其中獲得國內外專利授權的中醫藥科研成果就超過180個。這些具有專利權益的成果,是澳門中醫藥產業化的核心競爭力量,因為專利授權的規模,就是一個地區、一個機構產業化的能力體現,我們也有信心持續在三五年內保持成為港澳臺地區獲得專利授權最多的大學。這些專利,大部分適合於傳統中醫藥藥品、食品、保健品的生產和製造,以實現科研產業化。當中,校企合作項目也在逐步推進。2017年,我們舉行了第一次“澳門科技大學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洽談會”,吸引了100多位業界權威、80多家公司代表參加,而當時就有30多家機構現場簽約,比如與中山中智藥業集團合作開辦了科智醫藥有限公司,並且在橫琴註冊開辦分公司。明年,我們還將舉行第二屆洽談會,並因應市場需要,通過專利產品授權,進一步擴大科研產業化的規模,切實把中醫藥寶貴的民族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

澳門科創高地,未來可期

澳門中醫藥科研起步晚,雖然經過十年沉澱,但這並不算久,這短短十年裏能積累這麼多優秀人才和這麼先進的技術平臺,產出了那麼多實實在在的專利和學術研究成果,實屬不易。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不僅科研工作者要明白,社會各界亦都要明白:科研是一項寂寞且以失敗為主旋律的工作,需要耐得住長期的寂寞,甚至是一次次挫敗。科研具有投入大、週期長,同時又有高產出、高附加值的屬性,不是研究出一個成果,馬上就能夠投入資金去生產,然後快速投入市場,而是需要紮紮實實,兢兢業業,持之以恆的投入,沒有捷徑走。這是必須要正視的客觀問題。

推動中醫藥產業整體的發展,需要各界共同努力。首先,科研機構作為產業的前端環節,我們的科研人員除了做好研究和學術貢獻外,還要進一步提高產業化的意識和能力。當前,一些科研人員覺得做好理論研究就滿足了。作為科研機構,未來將構建更加完善的內動力機制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其中最重要的在於宣導科研人員要提高產業化意識。

其次,當前雖然政府設立了相關的發展基金投入扶持科研發展,但是對於中醫藥的定向支持力度仍需加強。因為不同類型的科研活動,有不同的評價指標,不能搞“一刀切”,目前的資助制度多覆蓋於學術性、基礎研究,但還沒有朝著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方向延伸,這一點,亟待政府加大對產業化項目和專利成果的支持力度,其中包括增加對單一項目的資助額度,以及擴大資助面以扶持更多的科研團隊或人員,提升科研成果產業化的規模。

其三,是爭取科技部和相關部委的支持,設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其功能在於立足澳門,應對科技革命引發的產業變革,搶佔產業技術創新制高點,突破涉及國家和地區長遠發展和產業安全的關鍵技術瓶頸,凝聚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的重要科技力量,對中醫藥產業技術創新發揮支撐引領作用。

其四,要研究產業化的發展模式和機制、法律保障。澳門作為自由貿易港,在國際貿易中佔有一定優勢,必須很好地發揮這種優勢。在澳門只要我們擁有很好的資源和政策保障,就能吸引世界一流人才紮根澳門,培養一流人才,創造一流的知識產權科技成果,然後通過人才和成果,推動產業化發展。比如發展中醫藥產品,通過澳門向一帶一路、葡語系國家發散,可以直接帶動經濟發展。這個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國家惠澳政策,借助國家的大力支持,建立符合澳門中醫藥產業發展所需的法律制度,進而利用澳門“一中心一平臺”的定位,推動澳門中醫藥產業走向國際。

最後,是實施科教強澳戰略。澳門回歸20年,社會民生、經濟、教育、政治等各方面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也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澳門定位“一中心一平臺”,給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而支撐這一發展的核心動力在於推動科教強澳戰略。因應澳門地域小而人口密集的客觀條件,澳門在今後的發展佈局上可以更加重視帶動力強、持續性好的優質高等教育和高端科技,實施科教強澳戰略,從此前20年的教育興澳擴展到科教強澳,能夠讓澳門發展得更好,教育和科技更強。在未來的產業發展,基於原始創新的新型經濟是必然趨勢。通過發展科教事業,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尤其是打造灣區西岸城市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科技高地,澳門有實力,也有責任。這是實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重要路徑,更是維護澳門“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傳統科學產業
科学送礼
康有為《論語注》與儒家傳統經學之變革
骨法用筆 繼承傳統——梁贵臣人物画赏析
為民寫真弘揚傳統文化——浅析孙安先生的艺术特点
科学大问号
時寒冰 第五次產業大轉移將為中國未來30年帶來巨變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樊綱 要用創新的精神來看待健康產業
對人的狩獵:比較優勢視野下的內亞戰爭技術與軍事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