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然而立的怡堂乐园

2019-12-30 09:43韦英哲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办学校园学校

韦英哲

创建于1989年的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今年迎来“而立之年”。这里是伦敦奥运会花剑项目冠军雷声的母校;这里有广东省首支小学生国旗仪仗队;这里培养出一批批乐学善学的优秀学子,造就了十多名校级领导和教学名师……30年来,怡园小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文化底蕴日益深厚,一直以区域窗口示范学校的姿态展翅翱翔。三十而立,对这所众口称道的学校来说,要立的是什么?又将如何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拔节成长之势

1989年,冯咏韶担任怡园小学第一任校长。这位当了多年一线教师的新校长,站在这个崭新的校园里,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却也十分自信。她说过,怡园小学得到区政府的支持、教育局的重视,接收了一批年轻、专业、有水平的教师,有其他好的资源也尽可能地向怡园小学倾斜。在冯咏韶任校长的1989年7月至1997年8月,是怡园小学的艰苦创办期。建校之初有教职工30多人,学生900多名,教学班16个。当时流行的“三机一幕”“七室一场”,在建校两三年后一应俱全。1994年,怡园小学被评为首批省一级学校。第一代“怡园人”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为把学校建成黄埔区的窗口示范学校做出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1997年8月至2004年8月,是王晋荣、关希■两任校长的新时期,怡园小学进入了发展的关键节点。这期间,学校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强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倡彰显学生个性。学校先后被评为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广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等称号,在教研方面也取得很好的成效,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实验学校。

经过前面开拓和沉淀期的努力,怡园小学于2004年9月至2016年4月迈入发展壮大期。2011年开办东校区,到2012年,全校教学班已经由原来的24个增至44个。在校长崔景华的带领下,教育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真正展现了窗口学校的风采。2013年,怡园小学申报为广州市首批义务教育特色学校,特色课程命名为“怡心怡身,乐学善学”,学校初步形成“怡文化”特色。

薪火相传,继往开来。2016年4月,怡园小学迎来了第五任校长,也是办学历史上的首位男校长——袁超。在就职演讲中,袁超为其接任后的学校工作做出“循序渐进,传承发展”的基本定位,他决定将学校带入提品质、创品牌的品牌拓展期。2016年9月,怡园小学派出骨干团队创办怡瑞小学;2018年7月,怡园小学接管一所原民办学校,建成北校区;2018年12月,在区委区政府主导下,成立黄埔区怡园教育集团。目前,怡园小学一校三区,拥有92个教学班,师生4000余人。

近几年,随着原黄埔、萝岗两区合并,新黄埔的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对于怡园小学而言亦是如此。新一代“怡园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让学校品牌和文化的力量拔节成长。

传承创新之智

新校长的到来,给学校注入了新活力。从一线教师到教研人员,从教学业务到行政管理,直到担任怡园小学校长,袁超在2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分析学校区域特征、发展资源和业绩成果,袁超认为,平台大、基础好、机遇佳是怡园小学现阶段突出的发展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短板。

为此,怡园小学确立了“文化引领,品牌拓展”战略,提出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怡文化”特色上升为“怡文化”统领,全面构建科学完善的学校顶层文化体系。

学校结成文化建设核心团队,围绕“怡文化”内涵深刻解析,结合办学历史深层梳理,利用地域资源深入挖掘,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集、评选,不断提炼、升华……2017年,在全体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界同行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学校组织开展了“一训三风”的设计征集活动,收到2000多份方案,经过反复研讨论证、投票征求意见、精心推敲提炼,形成一套凝结集体智慧的顶层文化设计。

最终,怡园小学提出“怡文化”办学思想和“怡心怡身,至善至美”办学理念,确定校训“怡养正气,园育英才 ”,学风“乐学善学,至知至行”,教风“乐教善教,至精至诚”,以“身心健康、品行优良、多才多艺、审美高雅”为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黄埔精神、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的怡美少年,让师生在充满爱和智慧的校园里共同成长。

继往开来之举

办学理念新主张,育人目标新指向,品牌行动新举措。这几年,怡园小学在“怡文化”办学思想的统领下扬帆起航,打造“怡文化”教育共同体,创新学校管理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共建共享办学理念、课程、师资和办学设施资源,共同致力于办成具有黄埔地域特色的实验性、示范性优质教育品牌。

1. 怡情融于景

走进怡园小学,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雏鹰展翅的雕塑,它屹立在校园广场之中,显得格外醒目。新落成的知行园,矗立着孔子的塑像,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眼,给予师生前进的动力。

袁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怡园小学不断优化校园生态和改进环境文化,对校园的整体布局进行调整,对校园环境进行美化和升华,让校园活动变得丰富多彩。首先,校園整体规划设计,逐年分步实施。其次,校园指引、警示、班牌、平面图等标识统一风格。此外,争取资金支持,加强基础建设,推进校舍维修改造和功能场室升级。

2. 怡和融于道

只有民主、自主、人性化的怡心管理,才能让全校师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工作和学习中的快乐。怡园小学的“怡文化”也体现在管理上,学校实行细致的人性化管理,“以心换心”对师生进行有效管理,使依法治校焕发新生机。

采访当天,恰好是怡园小学2019年少先队代表大会召开的日子。2018年10月,学校成立少工委,积极推进少先队工作。今年,学校面向全体少先队员征集提案,形成93份有效提案,比如关于图书馆管理、红领巾教育、大扫除制度、校园周边管理,等等,学校会对每份提案进行答复。袁超说:“少代会是少先队员激发主人翁意识的良好契机,是少先队员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

3. 怡教融于身

教師队伍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怡园小学非常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内在价值和教科研能力。学校对课题的立项、研究过程、总结、成果、经费使用等都有规范的管理,使学校的课题研究常态化和规范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近几年,怡园小学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全校有50%的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遍及十个学科。2018-2019年,学校有两个国家级课题、三个市级课题和两个区级课题立项。

翻开怡园小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有一条明文规定:“新教师与老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制订师徒带教计划,认真落实,完成学校规定的师徒带教任务,并参加每学期一次的师徒带教心得总结会议。”这便是怡园小学的“青蓝工程”。为了落实这一工程,学校为每一位新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其导师,结成对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给予其及时指导,帮助提高专业素养。同时,定期开展各种活动,确保这项制度落实到位。

4. 怡学融于心

课程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载体。怡园小学提出“生命如歌,追梦美好”的课程理念,致力于构建“怡美课程”体系,聚焦学生成长核心素养,形成以国家课程为主体的基础性课程,以校本课程为特色的拓展性课程。

“怡美学科”拓展课程立足基础学科,依据学生成长规律,着眼学生素养发展,建立“健康园、品德园、才智园、审美园”四个课程园,生发出“成美品德、醇美语文、智美数学、卓美英语、韵美艺术、健美体育、创美科学、行美实践”八大课程群。各学科遵从学生发展特点,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出发,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为更好促进课程群建设,学校从“学而知、学而思、学而述、学而行、学而乐”五个维度对课程进行评价。此外,还创建“怡美节日”“怡美社团”“怡创空间”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德育方面,注重举办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才能。以国旗教育为例,2002年,怡园小学在广东省率先组建了一支小学生国旗仪仗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长为建制完善的国旗仪仗队。从2008年开始,学校每年在假期组织队员到北京参加“我爱五星红旗”升旗手训练营。

雷声获得伦敦奥运男子花剑冠军后回到母校,他这样说:“每当我获得冠军,站在世界大赛领奖台上,看着庄严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时,脑海里都会浮现当年学校升旗的场景。”可见,怡园小学走出了一条爱国主义教育新路。2019年8月,学校参加全国中小学升旗手交流展示评选活动,荣获“全国十佳升旗队”称号,学生万芷蕊获评“全国十佳升旗手”。

三十载栉风沐雨,三十载春华秋实。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怡园小学正以“怡文化”为办学思想,致力于怡养德育、怡乐智育、怡身体育、怡心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育并举”,打造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智慧校园和生态校园建设“四位一体”,努力营造充满爱和智慧的“怡堂乐园”。

(本文图片由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提供)

猜你喜欢
办学校园学校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校推介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