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一 倪丽彬
《菜根谭》中说:“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何谓素心?素心者,本心、纯洁之心也。清代大儒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说:“心如枯井,波澜不生,富贵亦不睹,饥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计,此为素心者也。”
做素心之人,并非是无欲无求的“佛系”,而是保持一种淡然宁静,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精神追求,保持着内心的那一份纯洁与本真。人生有“三苦”: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因为心里的欲望太多,喜欢的东西得不到,便自怨自艾,如何能得到快乐呢?
“戴王冠的头颅是不能安于枕席的。”莎士比亚如是说。王冠是荣耀、权力、名誉、地位、财富,也是责任、使命。以承受王冠之“重”,如何能做出安宁的梦呢?
庄子在《达生》一文中也讲到类似的故事:赌博中,用瓦器作赌注的,因为所押物贱,心中无所矜惜,因此胆大敢冲,常能巧中;以带钩为赌注的,其物稍贵,便难免因怕输掉而担心;以黄金为赌注者,因金价昂贵,犹恐有失,心中便很慌乱无主。这就是所谓的“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惛。”没有了素心,便会因为外物的不同而扰乱心境,以致心绪过分紧张,反而使智虑昏愦失常。
钱钟书先生曾说:“把忍受变成享受,是精神对物质的最大胜利。”虽然物质所需有限,但精神之乐岂有穷尽?食物好吃,加很多的辣椒花椒味精也得不到撒上一点盐来激发食物本味的味觉体验。清水打边炉相比于麻辣酣畅的火锅,何曾不是另一种独到的境界呢?
做素心之人,在沧桑风云中岿然不动,在寂寞孤独中默默承受,在物欲裹挟中洁身自好,在利欲迷惑中不忘初心,在低谷挫折中凌然自持,在困难矛盾中激流勇进,在赞扬掌声中不失本心,在低调中彰显本真的奢华。
素心不是无端产生的。需要知识、阅历、素质有足够的积淀。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对外部世界的坚韧和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当每个人都希望活在别人世界中的时候,所有的个性都已被边缘化。唯有明心见性,坚守自我,才能做到在簡单中享受淡泊,在宁静中享受坦然,在平凡中享受诗意的人生。
做素心之人,不是撞了南墙后的躲闪,不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不是故作高深的自命清高,而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淡然、知性、成熟。不因外物而悲喜,让人生在风云变幻中展现精彩,在喧嚣浮躁中品味宁静。
人间有味是清欢。做素心之人,方能享受“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评点:作者提倡“做素心之人”,对关键词“素心”进行了充分的阐释,不仅有自己的理解,也引用古人的话予以佐证。论证时,引证、例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多种手法相结合,阐述了“做素心之人”的重要性,分析了“素心”是如何产生的,反复强调我们应该“做素心之人”,如此方能享受“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文章旁征博引,语言精辟,擅长进行事理分析,不仅具有艺术性,也富于思想性。
(编辑:关晓星)
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素心”,对其含义予以解说。明了概念内涵,为下文的论述做好铺垫。
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做素心之人”,对论点进行简明的阐释之后,从反面论述保有“一颗素心”的重要性。
这两段承接上文,引用莎士比亚的名句和《庄子》中的故事,进一步展开论述没有素心的后果。
这一段依然是论述素心的重要性,却是从正面展开,引证和比喻论证方法相结合,尤其是比喻论证的运用,更是从一个新颖的角度阐述素心的重要性,令人惊异和信服。
提倡做一个素心之人。
分析“素心”是如何产生的,“需要知识、阅历、素质有足够的积淀”。
运用正反对比手法,进一步阐述“做素心之人”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淡然、知性、成熟”,使人对中心论点有更深入地理解。
照应文题,强化论点,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