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漫秋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现今人类接受信息的方式便捷丰富而又浅显,艺术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工具,需要紧跟社会的发展。碎片化形式语言油画与碎片化信息时代相对应,它反映了社会现实。本文从碎片化形式语言油画存在的意义、物象、构图、色彩及出路入手,阐述了碎片化形式语言在油画艺术中的运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反思,反映这一社會现象。
【关键词】碎片化;形式语言;艺术;油画
“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就成了一种力量”,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里讲到。伴随时代的发展,微博、微信、抖音等软件越来越影响当代人的生活,这些即时、快速的资讯获取方式充斥并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娱乐,可以说,现在流行的资讯获取方式是迅捷、浅层次、碎片式的。回头看,历史上那些传承的经典,都有着一个共同点,无不反映出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状态。好的艺术品也一样,应具有时代的气息和特征,反映该时代人们的主流生活、思考方式。那么,碎片化形式语言在当代艺术中就有了它存在的价值。与此同时,中国的油画艺术也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从事当代油画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不同于深受苏联模式影响的第一代(留学法国的那一批应该算更早,但目前国内主流艺术教育体系仍更多受苏联艺术的影响),亦不同于在“85新潮”背景下,现在掌握当代艺术生态话语权的中流砥柱们。现今,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迅速且丰富多样,各种媒材进入到艺术家的创作范畴。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影响下的80后的艺术思维更加活跃,90后、00后的成长环境决定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对当下出现的新事物更易接受,艺术格局走向了更多元、更开放的时代。娱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何在艺术创作中体现现实社会的碎片、即时、快捷的特性,是每个当代艺术从业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由于专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探讨碎片化形式语言在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而不涉及当代艺术的其他表现方式和媒材及除中国外的当代艺术领域。
要很好地开始这个话题,有必要将何为形式语言、何为碎片化在此予以界定。
广义的形式语言属于数学、逻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概念范畴,是指用精确的数学或机器可处理的公式定义的语言。而我们这里提到的绘画的形式语言则是狭义的,是指那些试图明确绘画中模棱两可的概念,从画面形式出发,分析和创作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包含着画面里涉及的色彩、构图等方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共性的规矩、法则来规范,限制艺术家的创作,让其形成具有个性的艺术语言状态。这里的个性的艺术语言状态就是我们要谈到的绘画领域的形式语言。
碎片化是指在当前信息爆炸社会形态下,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都是即时的,且信息量巨大,兼具现代性和时代性,与传统系统深入学习的应用性和研究性形成鲜明对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在信息获取的这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内,貌似看到了很多新的内容和知识点,但事后回过头来思考这段时间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会发现其实是一无所获的。这种即时的、海量的知识获取形式我们称之为“碎片化”知识。油画艺术中的碎片化形式语言与碎片化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主要是从内容和形式上来加以运用。在内容上,碎片化形式语言是指画面内容(主体)是分散无联系、不成系统的,能产生荒诞离奇的视觉效果。在形式上,主要是指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画面结构和色彩无序、散乱地布置,形成缤纷多彩或无固定色调的一种画面语言。
凡涉及艺术、文学领域,就避不开形式语言这个话题,视觉绘画艺术尤其如此。好的形式语言的运用总会使画面产生绝佳的视觉效果,使形式和内容得到高度统一,并完美契合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油画是具有代表性的视觉艺术语言,它的形式语言包含了构图、色彩、空间等要素。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决定了中国当代油画的丰富性,同一时期可能存在着美术史整个过程内的各种流派和风格。这也支持了碎片化形式语言在当代油画艺术中运用的可能性。
相较于主题、主体明确的绘画,碎片化形式语言的绘画有其突出的特点,最主要的便是画面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杂糅进同一个平面的各种相关或不相关的客体通过艺术家的手产生联系,画面内不同的视觉元素间不再是物与物相隔的物理空间关系,而是通过艺术家的联结,产生化学反应。这些作品从形式上与时代特性高度接轨,可以说,它们是当下时代的映射。当观者面对一件具有碎片化形式语言的作品时,他可能会疑惑,这件作品想把一个什么样的观念传达出来?进而去探寻和搜索,去搭建作品内部物象的联系,走进艺术家营造的视觉密室,最终通过思考才可能找寻到答案。有时候,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它可能需要不断地去提出问题,不断思考,不断去了解背后可能千丝万缕的联系,才有可能拿到密室的钥匙。艺术家把自己生活的经历、对生命感情社会的思考、看过的书和电影通过自身的创作逻辑把它们看似杂乱却实则精心地安排在平面里,来引起观者对时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跨界”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出现,通过跨界合作颠覆了许多传统生产生活领域,制造出了许多极具创意并具时代气息的产品。碎片化形式语言在绘画中的运用,就如同跨界在社会生活、科技领域中的存在。当然,碎片化形式语言在油画中也存在着它的不足。同主体明确的作品来对比,它不如它们那么干脆直接,一棵树就是一棵树的形象在那,一个人就是一个人的形象在那。它更多的是像在写散文,用讲故事的手法(这里并不是说绘画是讲故事的)把主题、隐喻娓娓道来。从这一方面来说,碎片式形式语言是委婉模糊、非直白的,这也是我认为这种形式语言在油画中的魅力所在。
艺术家在用碎片化的形式语言进行创作时,离不开选取不同的物象或者物象的不同部分进入到画面,这时候就存在了取舍,到底哪些东西进入到画面是合理的?哪些是能刺激到自己和观者的兴奋点的?而哪些又是体现自己对绘画的理解热爱的?需要做出自己的决断,这非常考验艺术家的阅读与经历,他看过什么、经历过什么?都会通过自己的取舍注入到画布的平面中。不同物象本身就存在十分丰富的本义和隐含意义,即使是局部在这里也能包含物象的全部意义,那么作品的主题就可能通过这些不同的个体呈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在碎片化形式语言中,依旧抛不开有一个物象是占主导地位的,它是艺术家观念主体的承载,而其他物象则或紧紧围绕或平行而立。这种主导可以是构图上的位置经营,也可以是不同体积和色彩的互相碰撞,从而制造出艺术家需要的视觉效果,传达出艺术家对事物的理解。
在物象的选择上,除了跟主题高度契合之外,艺术家还需要了解物象的普遍象征意义,也要倾注自己对物象的特殊情感,在个体和群体中做出选择,从而更好地传达主题。从这一方面来讲,碎片化形式语言类的油画跟象征主义有着极高的联系。
任何视觉艺术形式都存在着艺术家对平面空间的理解,好的构图深刻影响着画面的节奏和结构。古人讲经营位置,便是我们这里要提到的构图。
笔者认为,碎片化形式语言的油画采用平面并置的方式最能突出其艺术特点,这可以比作用绘画的方式列清单,一件一件,都不落下。与真实的清单一样,此种构图方式能清楚地将物象传递给观者。平面并置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方向,一是画面中各个客体大小相同,用有形或无形的等面积区域将它们隔开。这种方式多具平面性且多见于波普主义艺术之中,尤其是安迪沃霍尔的罐头系列和人物系列。不同的是,安迪·沃霍尔的画面里都是同一客体,而碎片化形式语言的油画则倾向于多个客体。另一种则是画面客体有主次、大小之分,这种构图方式的油画同其他众多创作方式的构图思路相似,比较突出的一点还是它的平面性,普遍意义上的物理空间在这种创作方式里运用得较少,即使有空间,它也是错乱、颠倒、折叠的,是异质的空间。
与平面并置不同的另一种方式是空间里客体的位置安排。由于艺术家选取的不同客体本身就不是一个空间内的各要素,而是从不同空间、时间里抽离而后融入到一个空间的,所以物象本身是多元、颠倒、错乱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由传统意义上的物理三维空间转而进入到四维世界,产生矛盾又合理的视觉形态。在这里,任何事物出现都是合理的,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不同时间线的同一个点。这种空间内物象位置的不同能够左右画面完全不同的情绪。说到底,不论是平面并置还是空间布置,最后比拼的都是审美经验。拥有较高的艺术品位的艺术家总能呈现出更加强烈的情感氛围。
色彩作为视觉艺术形态形式语言的重要部分,决定了作品整体的氛围和面貌。碎片化形式语言的色彩运用偏向简洁、合理、整体。由于画面物象本身的不相关性,除了运用结构的方式将其联系在一起外,就是运用统一的色调这种方式。在其他类型的视觉艺术创作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需要艺术家对物象的色彩进行主观处理,让其能够通过这一通道走向一个更加宽敞明确的世界。在创作构思过程中,艺术家要去思考怎样才能呈现更加强烈的情感,用什么样的色彩才能最好地传达自身关注的问题。碎片化形式语言油画应是脱离了固有色和古典主义用色习惯的,它更多采用主观色彩的和美感色彩,但又不同于设计的应用色彩。主观色彩这一部分是跟其本身的艺术形式紧密联系的,碎片化形式语言本身就不是客观再现的写实主义,在创作构思与构图中就已经饱含艺术家的情感,所以色彩部分也应是相对主观的、感性的。美感色彩是以画面中色彩间的关系和谐为依据的,它追求优美、崇高的视觉效果。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艺术家马克·罗斯科,他的作品通过纯粹的色彩呈现了色彩本身的庄严。美感色彩给完全主观的画面因素加入了一个相对的理性秩序,使画面处于一个有限度的自由状态,这与古语讲的“大隐隐于市”是一个道理,更高的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
同现代其他类型视觉艺术的创作一样,碎片化形式语言的绘画需要凝练的色彩展现艺术家的意识、情绪。大智若愚,大道至简。除了与画面本身元素的碎片化息息相关外,也能通过凝练的色彩创作出更具张力、类似于马克罗斯科的抽象画那样纪念碑式的崇高美。
在了解了碎片化形式语言的特点、要素后,艺术家如何才能在创作中运用呢?
重中之重是拥有一个长期关注的内核,它决定了其作品意义探索的可能性,也是艺术家能长期保持创作精力旺盛的源泉。这一内核可以是当下社会现象某一问题,也可以是对生命终极问题的思考。毫无疑问,它是需要具有很强的延展性的,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对现今社会碎片化现象进行剖析,给予其沉重有力的冲击。这需要艺术家紧跟社会现实,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用未来的眼光思考当下问题的出路。其次,艺术家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避免闭门造车。深入社会,在社会现实中体验、反思,拥抱真实的情感媒介,搜集超量的主观和客观素材,这样在创作中才能进退自如。这里的体验和反思需要是深度的、本质的和研究性的,从对象的本质出发,抓住事物的核心问题。再次,艺术家需要具备足够的审美经验,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审美。
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艺术家保持旺盛的创作精力,在事先大体的轮廓框架下进行相对理性创作,这里包含了画面的构图和色彩选择等众多内容。碎片化形式语言油画创作过程收尾阶段要注意整个画面的再次审视和整理,去掉多余的、冗杂的绘画语言,使画面呈现相对简洁的视觉效果。在创作过程完成之后,艺术家要进行适度的反思,整理该作品的完整创作资料并予保存,以便在系列创作中作品的相互关联和延续。
碎片化形式语言绘画应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碎片化信息时代这一现象存在其便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应避免走向浅显的形式主义,从内容出发,追寻本质,打破固有的创作语言,将包含文本、装置、影像、行为等众多艺术语言纳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并围绕碎片化信息时代这一母体进行反思、创作。故而,这一创作方式是一元的,也是多元的,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碎片化形式语言油画源于信息传播碎片化这一社会现象,从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波普艺术、抽象表象主义和极简主义艺术中汲取营养,以引发观者反思浮躁社会现实为核心,避免形式主义,追求事物和创作内核,反对僵化陈腐的主义流派划分。碎片化形式语言油画创作过程中的几个要素互相关联,相互制约。在物象选择、构图、色彩都恰当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更强烈地激发观者的反思。融入了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视觉艺术语言也有助于提高作品的独特性。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碎片化形式语言油画艺术的创作也会走向多元,在围绕信息碎片化时代这一现象,利用各种媒材进行创作,足以深入这一社会问题的本身。
参考文献:
[1]周翊.色彩感知学[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1.
[2][美]魯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美]迈克尔·弗雷德.艺术与物性[M].张晓剑,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4][英]维多利亚·D·亚历山大.艺术社会学[M].章浩,沈杨,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5][美]简·罗伯森,克雷格·迈克丹尼尔.当代艺术的主题[M].匡骁,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6][美]特里·巴雷特.为什么那是艺术[M].徐文涛,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