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青山说:投笔从戎的班超如何从一个文官变成了叱咤沙场的定远侯?史学世家出身的班超又为何执着于外交?且看王老师一一道来。
公元62年,也就是汉明帝永平五年,一群给官府抄书的书记员正在埋头书写,突然间一个人把手中的笔丢到地上,大声说道,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这位不安心本职工作的人叫班超,他所说的傅介子和张骞都是西汉著名的外交家。当时的班超,最大的理想是当个像傅介子和张骞这样的外交官,为国家奉献自己。他这个扔笔的动作后来衍生了成语“投笔从戎”,用来形容一个人从文职转武职,去危险的战场实现自己的梦想。
那么,班超丢下笔之后就立即参军,开始自己危险而又刺激的战场之行了吗?并没有,扔完笔之后还得捡起来接着抄,而且一抄就是好几年。这是什么情况?不是说好了要投笔从戎吗?
其实,这是由班超的家庭背景和当时的客观环境共同决定的。班超的老爹班彪,是东汉初期著名的史学家,写了《史记后传》。他哥哥班固,在历史上就更有名了,奉诏修成《汉书》。他妹妹班昭,虽然是个女孩,但也是著名的史学家,她在班固死后完成了《汉书》的收尾工作,让这部史学巨著不至于烂尾;她还是皇帝和皇后的老师,写了一本《女诫》,成为古代女性家庭教育宝典。就连班超的儿子班勇也写了一本《西域记》,成为后世研究西域地区历史的重要史料。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班超都算出身史学世家了。但搞文字的通常都很穷,所以他为了养活家人只好继续抄书了。
那参军就没有前途吗?这就跟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了。王莽时期天下大乱,北匈奴趁机控制了西域,等到光武帝刘秀横空出世重新统一了天下,整个国家已经元气大伤无力西进。直到公元73年,汉明帝派大将窦固出击北匈奴,班超这才实现了“从戎”的梦想,此时距离他投笔的动作,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一年。
班超一上战场就勇猛无比,取得了不小的军功,完全看不出文弱书生的样子。这引起了大军统帅窦固的注意,于是窦固交给班超一个特别的任务,那就是出使西域,争取盟友。这一年,班超四十二岁。此时西域各国和中原的联系已經中断多年,大汉这个招牌还剩下多少号召力谁也说不好,而且北边的匈奴人和西边大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帝国也对西域这块肥肉垂涎三尺,加上大汉前线兵力吃紧,最后班超只带了三十六个人踏上了这趟危险的旅程。
……
公元91年,龟兹、姑墨、温宿等国投降。朝廷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公元94年,班超率领西域各国联军,打服了最后几个死不投降的国家,彻底平定了整个西域。这一年,班超六十三岁。算下来,班超一生降服了西域大大小小五十多个国家。公元95年,大汉为了表彰班超的功勋,下诏封他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后人称其为“班定远”。这一年,班超六十四岁。
公元100年,班超已经六十九岁了,他为大汉在西域的经营奉献了半生,虽然西域离不开他,他也舍不得这片神奇的土地,但他实在太老了,老到害怕自己不能活着回家。所以班超上书皇帝请求回家,他在奏折里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玉门关,是古时通往西域的必经之道,更是分割西域和内地的标志。朝廷感念班超多年的贡献,终于允许班超回朝。公元102年,班超经过两年的跋涉,终于回到了洛阳的家。一个月后,曾经威震西域的定远侯班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班超的功绩,丝毫不逊色于凿空西域的张骞和虽远必诛的陈汤,明末学者王夫之评价班超是“古今未有奇智神勇而能此者”。他不仅维护了大汉的边境安全,更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为维护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卓越贡献。
卖鱼猫摘自《秦汉悬疑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