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2019-12-30 01:43默城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茧房圈层消极

默城

近日,有媒体聚焦当代青年“圈层化”的现象。当代青年偏爱彰显个性,倡导自我,“三观”的形成与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生活阅历不断丰富,信息爱好多元化,“圈层化”逐步成为青年表达的主要特征。这里既有“网上的狂欢”,也有“现实的孤单”,还有媒体认为,青年“圈层化”潜藏着疏离风险。

从一些媒体对青年“圈层化”现象的审视和判断来看,“消极”的倾向比较强烈。一方面,有的年轻人长期缺乏沟通伙伴,表达意愿、表达能力退化;另一方面,年轻人表达多样、诉求多变,由此与他们对话的门槛也升高,群体的大规模交流空间渐趋压缩、割裂。舆论场上的很多声音,直接将这些现实困境的锅甩给了“圈层化”,并为年轻人 “圈层化”贴上了无谓狂欢、现实孤独和社会疏离等标签,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圈层化”这个词,本质上是中性的,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关键要看具体是如何呈现的。如果年轻人偏要把所谓的圈层看作一片密闭墙,将自己封闭起来,减少与外界的沟通与交往,完全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那确实有疏离社会的可能,进而对生活产生很多消极想法。正如专家所言,还会带来社会凝聚力下降、各方面社会成本提升等问题。

但如果年轻人只是把圈层作为一个立足点,并积极向外延伸和发展,实现个体兴趣的放大化,将自己的圈层与社会相连,那会是另一番现实景象。比如,有的年轻人热爱摄影、影视或具体运动项目,其既能通过这个圈层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主动参加相对应的社会组织和活动,用自己的兴趣和力量,对社会产生积极效应。对年轻人个体而言,这也是实现自我价值诉求的良好渠道。

这样说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年轻人“圈层化”与否,而在于年轻人面向生活与社会的态度。说白了,只要年轻人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并有强烈的自我价值诉求,那所谓的“圈层”,不仅不是阻碍,反而是年轻人实现价值的好工具,毕竟有了兴趣和相应群体的支撑,在现实中做很多事情都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换个角度说,年轻人若生活态度消极,且没有明确的自我价值诉求,那“圈层”确实会成为阻碍,也只会进一步放大“信息茧房”效应,桎梏个体生活,生活的多样化和趣味性会被定式化、程序化所取代。如此也会加剧个体与社会的种种矛盾,真正呈现与世隔绝的孤立状态。

不过“圈层化”的存在,也确实会让現实中年轻人的发展呈现相应情景下的“马太效应”,这里的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可以理解为积极处世者更强,消极处世者更弱。显然,我们更乐见“圈层化”中的积极处世群体,毕竟其创造着个体与社会的幸福。

所以,年轻人“圈层化”背后,不全是狂欢、孤独与疏离,也有快乐、幸福与价值实现。当然,对于那些负面标签,也要积极寻求去除,更大范围拓展青年交流空间,引导消极处世的年轻人主动敞开心扉,避免疏离风险,也十分有必要。

而对于积极处世的年轻人,在鼓励认可他们追求“圈层化”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追求沟通交流空间的扩大化,以避免“信息茧房”效应。说到底,我们应该追求的,还是一种年轻人“圈层化”更开放有序的状态,与积极的个体价值、社会价值相契合。

(摘自《中国青年报》)

【赏析】

其实有时候年轻人的成长并不是他们想成长或该成长为什么样子,而是社会最终让他们成长为什么样子。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自身的价值能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同,尤其在这个舆论爆炸的时代。所以在成长期间,社会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我们不要一味地妖魔、孤立“圈层化”的年轻人,而要学会倾听他们的诉求,为他们创造交流的空间,从而使他们的个人价值在社会中得以充分实现。

猜你喜欢
茧房圈层消极
消极的后果
轮椅总裁与“茧房”姑娘,十万公里的爱穿越生死
漫画哲理
新媒体时代圈层文化现象研究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网络圈层如何赋能青年
“后浪”叠起,媒体如何引导圈层文化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
让自己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