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小林
内蒙古是中国的农牧业大区,全区有耕地920万公顷、草原8600万公顷、森林2600万公顷,处于世界公认的玉米、马铃薯、肉牛和奶源黄金生产带,发展粮食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新中國成立之初,内蒙古粮食产量只有210万吨,粮食供给主要依靠区外调入。经过70年的发展,粮食产量达到3500万吨以上,每年可以稳定向区外调出商品粮1000万吨,已经成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成为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坚持农牧业优先发展,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力。
内蒙古把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作为粮食安全的根基,严守耕地红线,将68%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同时,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240多万公顷,其中高效节水灌溉170多万公顷。内蒙古有盐碱地100多万公顷,经过试点治理,已获得可推广的技术和经验,改造后的盐碱地可以提高耕地质量1至2个等级。为了耕地休养生息,内蒙古在11个盟市实施集中连片轮作试点,建立了适应不同区域的轮作制度。
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内蒙古不断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农畜产品生产保护区430多万公顷。重点建设了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等10个优势特色产业带,主要粮食作物向优势产区的集中度达到76%以上。同时,调整种植结构,压减干旱冷凉地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增加青贮玉米、大豆种植面积,稳定马铃薯种植面积。今年围绕马铃薯主粮化,进一步完善了支持马铃薯产业的政策措施,增加马铃薯轮作试点面积,有四个旗县成为国家马铃薯制种大县。
通过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优质专用品种比例不断提高,其中高蛋白、高油大豆专用品种种植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以及科学施肥和节水灌溉等新技术,也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支撑。目前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均达到85%左右。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内蒙古坚持绿色兴农兴牧,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内蒙古以玉米、马铃薯、大豆、小麦、水稻、向日葵等优势作物为重点,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行动计划,从源头上规范生产行为,推动粮食生产绿色发展,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910个、面积170多万公顷,有机食品产量连续多年居中国第一位。安全、绿色、有机的农畜产品已经成为内蒙古的一张名片。
在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方面,内蒙古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目前全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数量达到8万个,家庭农牧场发展到1.9万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建立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经过几年努力,80%以上的农牧业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订单农牧业、股份合作和互联网+现代农牧业等产业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日益增多,农牧民产业化经营收入不断提高。
在稳步提升粮食产能的同时,内蒙古积极完善粮食购销体制,以及储备、物流和应急保供体系,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同时,积极建设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推进主食产业化。玉米产业发展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马铃薯、小麦、杂粮、向日葵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马铃薯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居全国前列。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内蒙古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内蒙古愿意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更好地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内蒙古也愿意进一步加强粮食领域的国际合作,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