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凤敏
(北京服装学院 语言文化学院,北京 100029)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研究生英语教学不仅要使研究生具有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还应使他们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在国际学术环境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我国的英语教师和学者都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完善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1]。我校(北京服装学院)以服务纺织服装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宗旨,是北京时尚之都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中国服饰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锋。我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具有国际化视野,成为在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高质量人才。因此,在我校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根据我校具体情况研究如何提高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某一群体传承下来的信仰、习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制度和交际方式的总和[2]。跨文化交际是指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在这种交际过程中,交际者不仅需要懂得交际对方的语言规则,即掌握对方语言中词语意思和语法规则,从而理解对方语言并使用语言进行表达,还需要了解对方的非语言规则,如体态语、手势语、对空间和时间概念的认识等,以及对方的社会交往规则,例如见面打招呼、告别、送礼、做客等规则。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多种因素、多种成分。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解读,如Van Ek[2]提出了一个“综合外语教学目标框架”,认为外语教学不仅要关注交际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学习者作为个体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Byram[3]的跨文化交际模型包括态度、知识、解释和关联技能以及发现和互动技能四个要素。很多国内学者也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型,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文秋芳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文秋芳[4]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部分组成,其中交际能力又包含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跨文化能力则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在对比Byram和文秋芳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的基础上,钟华等[5]构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该模型包含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部分。其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四个方面,跨文化能力则由技能、知识、态度、意识四个要素构成。在此模型基础上,钟华等[6]设计了《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初始量表共含76个题项,通过用该初始量表对26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对量表进行区分度检验、探索性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后,研究者删除了一些不合理题项,最终采用63个题项。本研究将根据该量表测评我校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对象为笔者所教授的2017级研究生班级,共112人。
研究问题为以下两个:
(1) 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8个要素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整体情况如何?
(2) 跨文化交际能力8个要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性如何?
本研究采用钟华等设计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6]。该量表采用里克特5级量表形式,由数据1~5代表被试者的同意程度:1为非常不同意,2为不同意,3为不确定,4为同意,5为非常同意。该量表共分为8个部分,分别为: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态度、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技能。其中33个题项为正向题,30个题项为反向题。笔者采用SPSS软件的Recode功能对反向题进行调整,再计算整体得分。此外,笔者在该量表中增加了一项内容,即请被试者对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评估打分,满分为5分。
问卷调查于2017年11月进行。问卷调查在笔者教授的课堂上进行,共发放问卷112份,收回问卷10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1份,问卷回收率为93.5%。为保证问卷结果的可靠可信,所有问卷均采用不记名回答的方式,并告知学生问卷的结果与考试成绩无关,使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真实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方法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
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跨文化交际能力描述性统计量
表1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不自信,认识到自己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的8个要素中,只有跨文化态度和跨文化意识得分较高。跨文化态度和跨文化意识指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持的积极态度,即对不同文化的开放、包容、接受的心态。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异文化普遍持有接受并且欢迎的态度,同时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而其他6个要素的平均分较低,说明学生在这些方面仍然欠缺,这也正是我们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的方面。
笔者对问卷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8个要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自评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
注:**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8个自变量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态度、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技能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6、0.514、0.493、0.645、0.735、0.373、0.523、0.559,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当相关系数的绝对值≥0.7时,我们认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当相关系数的绝对值≤0.3时,两个变量之间属于低相关关系;当相关系数为0.3~0.7时,变量之间属于中度相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跨文化知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735,属于高度相关;其他几个变量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属于中度相关;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系数较高的依次还有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分别为0.656和0.645;这些因素中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性最低的是跨文化态度,为0.373。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仅有跨文化态度和意识还不足以保证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想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升跨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其他能力的培养。
对大部分人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非一种自发产生的能力,而是需要通过教育进行培养的。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对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根据以上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将其归纳为“三点两面一平台”。
文化的含义极其丰富,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文化进行了定义。通常来讲,文化包含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餐饮习俗、着装方式、肢体语言、历史、地理、人文以及人们的时间观念、体距观念等。再加上不同国家或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由此我们不难断定文化知识的复杂性必然会加大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知识的难度。
从上述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程度最高,所以我们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要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了解:(1)增加通用跨文化知识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通用跨文化知识,最佳方法就是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为学生系统讲解跨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基本跨文化知识,认识到不同国家、民族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方面的根本差异及原因,在接触异文化时不会产生文化休克,能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异文化。(2)增加跨文化交际目的国的特定文化知识。根据学校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未来研究生跨文化交流的主要目的国,如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国家具体的文化知识,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或学习中与目的国的对象交流时能够更加得体,做到游刃有余。(3)增加与专业相关的跨文化知识。根据服装院校学生的具体需求,开设中外服饰文化对比、西方服饰礼仪等课程,使学生在服装设计以及相关的服饰文化交流中得心应手。
由于本研究以钟华等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为基础,调查了我校研究生的语言能力,而该量表的语言能力主要考察学生的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本研究所反映的我校研究生的语言能力也主要是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语言能力因素包含了13个选项,共65分,但学生得分仅为27.67分,显示出我校研究生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弱。另外,虽然本研究重点调查的是研究生的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但书面交际能力,即阅读、写作和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应从两方面提升研究生的语言能力,即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双面并进。
(1) 应加大由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组成的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由于研究生的英语课属于公共基础课,往往是大班上课,课堂上有100多人,很难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可采用为研究生提供真实或仿真跨文化交际语境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真实跨文化交际语境。近年来,我校聘请外籍教师、招收国际留学生越来越多,举办高层次的国际会议及国际论坛也越来越频繁,这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真实跨文化交际语境。研究生导师和相关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论坛、国际会议等,鼓励学生多与留学生和外籍教师接触。其次,仿真跨文化交际语境。课堂上尽可能鼓励学生用英语与教师及同伴进行交流,教学材料采用权威、真实的英语原版教材。课外通过英语角、看英语影视作品等提升学生的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为提升研究生书面交际能力,我们把研究生英语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即阅读、翻译和写作。在阅读模块中,除了课堂讲授之外,还增加了学生课堂文化展示、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论文。在翻译模块中,不仅讲授翻译技巧,还让学生到我校服饰博物馆了解服饰文化,并翻译相关语篇,在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写作模块中,一方面讲授英语论文写作方法,以满足学生学术论文写作需求,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撰写与服装专业相关的论文。这三个模块的设置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和翻译的书面语言能力,又能够增加学生的跨文化知识。
除跨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之外,另外几个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系数较高且学生得分相对较低的因素还包括策略能力、社会语言能力、交际技能和语篇能力。其中策略能力指学生是否可采取恰当的策略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得体地进行交流,社会语言能力指学生是否能根据场合及交流对象来选择正确的交流方式,交际技能指学生是否能处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冲突,语篇能力指学生是否能使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际连贯顺畅。
要提升这几方面的能力,仅靠教师课堂讲授是很难做到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实际跨文化交际过程的参与。但是研究生往往处在单一的文化环境中,真正参与实际跨文化交际过程的机会并不多,或许只有一部分学生一部分时间有机会能够参与。因此,为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享平台,如微信群等,让有机会参与跨文化交际的学生分享信息。学生可以在参与过程中或参与之后撰写反思日志,对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收获进行反思、对比并总结,以便调整以后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同时也为未能参加到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同学提供借鉴,以便在以后可能遇到的跨文化交际场合使跨文化交际行为更加得体。
目前,我校已经形成“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色现代服装时尚教育教学体系,在这一教学体系中,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服装院校研究生培养中应达到的一项基本要求。研究生英语教学中要建设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知识,并为学生提供有利的跨文化交际语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从而在中西文化对比、文化传播中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使中国服饰文化走向世界,使我校真正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时尚高等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