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廷水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 福建 龙岩 364000)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1929 年10 月7 日,红四军第三纵队主力第一次解放武平县城。 随后,全县各地陆续举行农民武装暴动,建立政权和人民武装。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召开前夕的1929 年12 月5 日, 武北党组织根据中共闽西特委和二特区及武平县委的指示精神, 决定在武平县北部的小澜村举行农民武装暴动。 小澜暴动犹如春雷霹雳,不但消灭了当地地主武装和反动民团,掀起了武北、汀南、杭西边革命武装运动的高潮,而且扩大了红色区域, 在闽西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1928 年冬,中共武平临时县委在象洞乡光彩村张天堂成立,练文澜任书记,张涤心、练宝桢、陈一、蓝为龙为委员。 根据临时县委指示, 县委委员张涤心,与共产党员李长明、刘克谟一起,在武平北部地区的小澜等地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农民武装、建立农民协会、筹措军饷枪支,秘密谋划暴动。
小澜村位于福建省武平县北部的桃溪镇, 是著名的革命基点村。 20 世纪初期, 武北地区桃溪、小澜、永平、大禾、湘店等乡村,处在群山环抱的穷乡僻壤之中,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 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 这一带成了封建地主阶级和国民党反革命势力肆虐、残害贫苦农民的牢笼。
早在1926 年春,张涤心赴广东海陆丰参加彭湃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返回家乡后在小澜村创办了“育英学校”,任校长兼教员,宣传革命进步思想。刘克谟在湘店尧山办起了“崇德学校”, 自任校长, 聘请刘亚楼等进步青年任教。李长明在桃溪亭头办起了“化育学校”。张赤男在汀南的畲村办起了“育人学校”。 这些地处武北汀南地区的学校传播马列主义,宣传革命思想,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
1928 年1 月20 日, 根据中共武平特别支部指示,张涤心在桃澜区浩甲(今新华)茶子岽召集会议,宣布成立“铁血团”,与武北农民自卫军一起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 “铁血团”成了指挥武北地区革命活动和武装斗争的核心组织。 1928 年7 月,张涤心、李长明等在浩甲村西的“赖园寨”成立了武北地区第一支武装队伍—农民自卫军,提出“打到军阀,反对强暴,救济贫民”的口号,发动群众打击军阀封建势力。
1929 年3 月,张涤心在小澜“发文书屋”创办工农夜校, 自编教材并开设军事训练课, 培训工农骨干,宣传工农革命。 1929 年6 月,建立武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小澜村党支部。 革命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农民革命热情的提高,为日后小澜武装暴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1929 年3 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红四军入闽,先后解放了长汀、龙岩、上杭、永定等县城,消灭了闽西军阀郭凤鸣,开创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大大振奋了闽西各地的人民群众。同年7 月,在毛泽东同志亲自指导下,中共闽西“一大”在上杭蛟洋召开,大会确定了“坚决地领导群众,为实现闽西工农政权的割据而斗争”的总路线[1]。“闽西一大”主席团“根据汀、杭、武边贫苦群众对进行革命的迫切要求,并配合红四军一纵队从汀江直上官庄、迴龙的分兵活动,遂决定一个汀、杭、武暴动计划”[2]。至1929 年11 月,“岩杭永武汀连六县的广大群众,到处蓬蓬勃勃的起来,形成几百里苏维埃政权的赤色版图”[3]。武北党组织和农民协会根据中共闽西“一大”会议精神和革命形势,加紧做好暴动前的准备工作,革命时机逐渐成熟。
1929 年10 月,陈毅携带中央“九月来信”,从上海乘船至香港,10 月22 日到达广东松源,几经辗转找到了率部转战到广东松源的朱德。 11 月2 日,红四军撤离梅县经江西寻乌到福建武平、上杭。 11 月中旬, 朱德军长率红四军抵达上杭官庄。 11 月18日,在上杭官庄的鹧鸪塘,临时前委书记陈毅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会议, 第一次向红四军前委正式传达中央“九月来信”和周恩来的口头指示。“鹧鸪塘会议”贯彻落实了党中央“九月来信”精神,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鹧鸪塘会议”根据红四军和闽西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决定“扩大闽西赤色区域,建立闽西政权的政策”[4]。 距离官庄仅10千米的武北党组织,受到“鹧鸪塘会议”的影响,革命精神极大振奋,武北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的愿望倍加迫切。
1929 年9 月,武平象洞农民武装暴动成功。 10月红四军第三纵队主力第一次解放武平县城。随后,全县各地举行农民武装暴动,建立政权和人民武装。小澜暴动时机成熟,思想、武装、组织等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1929 年12 月1 日晚, 张涤心在小澜育英学校内召集了刘克谟、李长明、刘亚楼等革命骨干参加的紧急会议,对暴动计划作了周密的部署∶暴动指挥机构由中共武平县委委员张涤心任总指挥, 中共党员刘克谟、李长明任副指挥,刘亚楼、余绍郎、张爱民分别负责作战、政治宣传、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指挥。 主要攻击目标是推翻国民党反动派在小澜的反动政权,消灭豪绅恶霸张进茂及其走卒;捣毁民团,切断民团匪部与张进茂的联系。此外,暴动还制定了严明的作战纪律,规定了统一的行动信号。 作战计划制定后,大家充满敢打必胜的信心。
12 月4 日(农历十一月初三)是小澜墟日,小澜街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借此时机,各路武装都乔扮成赶墟经商做买卖的人,秘密潜入小澜隐蔽起来。夜幕降临,负责接应的向导、领导人分别到最乐亭、悦旅亭、乌石岽、琉璃岗、黄狮宫等地点,接应前来参加暴动的各路武装部队。当日深夜,张涤心在检查完参战人员的武器装备及准备情况后,作了战斗动员,颁布了纪律,宣布举行小澜暴动命令,参战指战员明确了攻击目标、进军路线和信号等。
当天,为更好地应对豪绅地主武装势力,张涤心决定先发制人,特别授意地下共产党员、育英学校教员张梁山,用“狗肉计”把掌握一部分武装实力的民团头目张洪兴(洪子)、张华茂(大面)俩匪首首先逮住。 晚上,又派出一部分人员采用不同计策,捉拿小澜村其他实力较强的豪绅地主。这样,暴动前就大大削弱民团的组织力量。
12 月5 日上午九时准,暴动开始! 张涤心指挥主攻部队70 余人兵分二路向攻击目标迅速出击。张树田、张华龙带领一路战士,勇猛地飞奔圳头张进茂家。此时,刘克谟率领的暴动队员50 多人也已赶到,两支队伍汇合一起, 秘密对张进茂的房屋和土楼形成合围之势。 另一路由张觉、张友澜带领,目标是攻打民团匪部。 暴动信号发出不久, 南线的李长明部30 余人前来会合, 迅速包围了民团匪部,20 多名团丁负隅顽抗,经过半天的战斗,团匪全部缴械投降。
由于参加小澜暴动的各路武装人员在张涤心等领导人的指挥下,协同作战,不怕牺牲,英勇战斗,仅用了3 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大获全胜。 此次暴动,毙敌2 人,打伤3 人,俘虏18 人;缴获枪支、粮食等一大批战利品。下午2 时,在小澜墟土地坪举行庆祝大会,四百多名暴动队员和群众参加。 会上,沉痛悼念在暴动中牺牲的魏福森同志, 张友澜代表暴动队和农协会宣布了张洪兴(洪子)、张华茂(大面)这两个民团匪首的罪状,并予以处决。对张进茂等土豪及其爪牙就地清算,没收土地及财产,并押解到第二特区委(驻上杭迴龙)处置。
武北地区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高举红旗,拿起武器,举行武装暴动,沉重打击了当地国民党武装和民团, 在闽西苏区的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刻的影响。
1929 年12 月初, 红四军部队进抵连城新泉进行为期10 天的政治、军事整训。期间,武北汀南杭西边的地主武装、 反动民团蠢蠢欲动。 “12 月5 日,为了牵制汀、 杭、 武边国民党驻军及地方民团的力量,保障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的顺利召开, 中共武平县委领导了小澜地区的农民暴动。一时间,小澜附近九乡及汀南各乡农民相继举行暴动,有力地策应了红四军的行动”[5]。 暴动后不久,刚刚成立的武北四支队在小澜墟场与前来袭扰的地方军阀和民团激战3 个多小时, 击退团匪200 多人的进攻。 过了几天, 又打败了救乡团100 多人的反扑。 12 月26 日,武北64 乡地主武装1000 多人分三路进攻小澜,武北四支队在张涤心、刘亚楼、李长明等领导下与来敌相持激战1 个多小时,伤敌甚众。至此,地主武装及地方民团伤亡无数,锐气大减,不敢轻举妄动。
中共闽西一大召开后, 中共闽西特委要求∶“在斗争中尽量吸引进步勇敢分子入党, 扩大党的组织。”小澜暴动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汀、杭、武边各个村乡。 12 月9 日,来自武北和汀南八乡的人民群众、自卫队员1000 余人,在小澜禾坪岗隆重集会,庆祝小澜暴动胜利暨小澜乡革命委员会成立, 公开建立中共小澜支部,发展党员。 随着小澜暴动的胜利,武北党组织逐步扩大,亭头、湘东、大尧(大洋泉和尧山)、七里、店下、吴河(吴潭河口)等地陆续建立起党支部,秘密发展党员几十名。
1.小澜暴动前成立了“铁血团”。 “铁血团”实际上是共产党较大型的秘密外围组织。 1928 年1 月,中共武平特支委员张涤心在小澜村附近的浩甲村召集小澜、浩甲、亭头、田里等村的刘亚楼、蓝永福等先进青年40 余人集会,正式成立“铁血团”。 “铁血团”逐步扩大,并公开化开展武装斗争。
2.组建武北农民自卫军。 1928 年6 月,张涤心根据武平特别支部的指示, 从象洞回到武北扩大农民武装,在小澜山梓坳“最乐亭”召开秘密会议,决定收缴公尝的枪支,把以工农夜校为主体的青壮年70余人组建成农民自卫军。农民自卫军收缴枪支,秘密铸造土枪土炮, 开展扎营训练, 多次配合红四军第一、四纵队的军事行动,在战斗中得到了锻炼,武装力量不断壮大。
3.成立武北第四支队。 小澜暴动胜利庆祝大会上, 刘克谟宣读了中共闽西特委关于将暴动武装骨干和原武北农民自卫军整编成闽西赤色游击队武北第四支队(简称武北第四支队)的通令,全队200 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铁血团”成立之初,在刘克谟和张涤心、李长明等人的主持下,刘亚楼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小澜暴动后,刘亚楼担任了武北第四支队第一班班长,后被选送到红四军随营学校学习,不久就当上红十一师政委。
小澜武装暴动,犹如春雷霹雳,震动了武北、汀南、杭西一带。紧接着,附近的陈林、大水坑、杨梅杭、百丈礤、梧坊、周家地、余家地、坪头、大坑头、七里、店下等地相继举行农民武装暴动, 成立革命委员会或直接成立乡苏维埃政府、 农民协会、 保卫队等组织,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1930 年春, 经过革命委员会的过渡阶段后,成立了小澜乡苏维埃政府。在党组织领导下,苏区政府组织农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 苏区的各项工作蓬勃发展。
小澜暴动至1930 年秋冬,汀南的羊牯、白头、罗坑头、美西角、羊角溪、 迴长峰下和杭西的 龙、濯田等乡村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武北、汀南、杭西边境联成了一大片红色区域,红色政权遍地开花。
总之, 小澜暴动对于唤醒闽西苏区贫苦农民阶级觉悟和革命热情, 对于闽西苏区各级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建立苏维埃武装政权扩大红色区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闽西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光辉篇章,它的光辉业绩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