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护理中应用综合性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2019-12-30 11:17:50
医师在线 2019年8期

张 静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儿童医院综合医疗科 650224

小儿脑瘫的产生与早产、缺氧、环境污染、孕妇年龄大等因素有关,会因为发育缺陷和脑损伤,让患儿出现情感、智力、语言、运动等方面的障碍,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会增添家庭和社会负担[1]。小儿脑瘫单纯依靠治疗难以达到理想康复效果,还需提高护理水平,以促进患儿各项功能恢复。此次我院就引入综合性护理模式,并对其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小儿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用双模拟法平均分组,各31例。常规组男女占比19:12,年龄段3岁-14岁,平均(6.35±3.27)岁,脑瘫类型:3例弛缓型、3例震颤型、7例手足徐动型、7例混合型、11例痉挛型;干预组男女占比18:13,年龄段3岁-15岁,平均(6.46±3.38)岁,脑瘫类型:2例弛缓型、4例震颤型、5例手足徐动型、8例混合型、12例痉挛型。两组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儿基础护理,即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心理疏导、注意事项告知等,干预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详情如下:

1.2.1 肢体按摩护理:不同类型的患儿给予不同的按摩方法,通过拍、捏、挫、揉等手法按摩患儿的四肢、背部肌肉,以便疏通经脉,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肌张力。

1.2.2 肢体功能护理:由于患儿长期卧床,会加重肢体僵硬度,所以在护理中要加强肢体训练,①下肢训练:若患者下肢僵直,护理人员扶住患儿的膝关节,外旋双腿,若出现双腿夹紧状况,可弯起髋关节,同时活动髋关节,让双腿放松;另外,还要进行下肢屈曲运动,先外转下肢,再屈曲足背,最后拉直脚趾[2]。②上肢训练:把患儿双臂向上抬并伸直贴在耳侧,慢慢的向外旋转,指导其张开拳头,若患儿拳头紧握,直接让其手指、手腕自然伸直[3];还要加强手活动,手掌平放在病床上,反复向上弯曲腕部。

1.2.3 语言功能护理:脑瘫患儿均会伴随不同程度语言障碍,无形中增添护理难度,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寻找各种与患儿说话的机会,鼓励其开口发音,不管能否听懂,都要给予回应,并进行表扬;此外,还可利用学习机让患儿反复听发音,并引导患儿跟着一起发音,以此提升语言能力。

1.2.4 行为训练:①如厕:为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无论哪种类型的脑瘫患儿,都要积极的进行如厕训练。指导患儿在有便意时,提醒自己或父母去厕所,尽量自己完成脱裤子大小便、穿裤子、洗手等一系列动作;在此过程中不要催促患儿,要给予其充足的如厕时间。②穿衣:患儿在最开始学习穿衣服时,容易前后不分,所以护理人员可以将其衣物前后做好标记,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教患儿,每取得一定成效都要给予表扬,增强患儿的信心;通过穿衣训练还能同时锻炼到患儿手肘伸直、上肢伸展、手抓握等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训练时衣物要宽松,方便穿脱。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评估,若患儿机体、智力发育基本恢复正常,异常姿势有效矫正,肌张力明显改善,能正常行走,则为显效;若患儿机体、智力发育明显改善,异常姿势、肌张力有所改善,则为好转;若患儿机体、智力发育以及异常姿势、肌张力均无明显改善,或更严重,则为无效。

同时,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儿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包括活动、行走、穿衣、吃饭、小便、大便,单项分值0-15分,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21.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n(%)]代表计数资料,行χ2检验;(±s)代表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者患者的护理效果

干预组护理后有效率为87.09%,高于常规组的64.52%,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者患者护理后ADL各项指标评分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走、穿衣、吃饭、小便、大便各项能力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者患者护理后ADL各项指标评分(±s)

分组 例数 活动 行走 穿衣 吃饭 小便 大便干预组 3113.36±2.7512.05±3.584.68±0.727.02±1.058.47±1.287.86±1.17常规组 3113.15±2.249.34±2.413.53±0.245.23±1.166.11±1.355.15±1.14 t 0.1723.4968.4376.3697.0639.237 P 0.8640.0010.0000.0000.0000.000

3 讨论

脑瘫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随意运动、肌肉痉挛等症状,还有患儿会伴随视觉及语言功能障碍、智力低下、癫痫等,严重降低患儿的生存质量[4]。而在临床中常规的护理方式无法满足患儿的实际需求,也达不到辅助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所以要积极展开综合性护理,除了做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还要加强肢体按摩、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行为等方面的护理和训练,降低残疾率求,缓解病情。

此次研究中,采用综合性护理的干预组患儿,与采用一般性护理的常规组患儿相对比,有着更好的康复效果,干预组有效率高达87.09%、常规组仅为64.52%,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中行走、穿衣、吃饭、小便、大便各项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综合性护理模式应用后,能有效改善患儿的机体和智力发育能力以及肌张力,同时更好的矫正异常姿势,为患儿恢复正常行走、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奠定基础。不过在护理中要细心、有耐心,进行各项操作时注意观察患儿的耐受性,还要积极鼓励,以提升患儿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小儿脑瘫护理中应用综合性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可更好的提升患儿的康复效果,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