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诗意细小丰盈的及物呈现

2019-12-30 11:06浙江
星星·散文诗 2019年18期
关键词:肉身散文诗抒情

沈 健(浙江)

新世纪以来,在先锋诗歌标举“告别青春期写作”,朝向民间口语写作、知识分子写作和叙述及物诗写等诗学路向转型之后,散文诗承接了乌托邦情怀的语言转移,以青春抒情和浪漫抒写“人间天池”的存在形态,彰显了百年新诗多元生长的巨大可能性。为人类心灵慈航提供想象力,开掘并丰富其感受性与批判性。本期发表孙文华的《自然书》(组章),就像天池中的一滴晶莹的浪花,足以透视当下散文诗写作的优长与不足。

这是一组集中书写自然感性的诗,情趣盎然,灵光四溢,是普里什文自然生态主义诗写的汉语回声。它以与家人相处的温和、幽默语调,在精致、光洁的修辞隐喻的起承转合中带着读者徜徉在大自然鸟语花香的怀抱之中,满眼皆尽少年的清香与青春的生机。个体的达观喜悦,在亲切、轻松的言辞中娓娓展开,交织成一曲人与自然万物有灵的轮回关系,我与树、生与死、行走与安眠、入根与再生……就像地球围绕个我的星光自转和太阳顺应着宇宙公转那样,春来秋去,生生不息。

“草木在大地上行走。从没有停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们趁着早晨的露珠行走,趁着夜晚的月光行走。没有终止符。”——《行走大地》

生活在日常之中,就是“行走在地”,“拥有一棵草木的姿态”,人类不灭,“行走”不息。而“行走”的具体表现,尽情地敞开自我细微丰盈的感官,呼吸自然的气味,品尝天地的滋味,聆听万物的声音,欣赏人间的色彩,在生长与欣赏中完善、升华和丰富人作为主体的一生。诗人在这里所经验到的诗意,与薛爱华在《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所描述的唐代诗人笔下“南方”“千变万化的气、味、音、色”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时间新质的区别。这是一个诗人在万物襟怀中对人类精神的回望和肯定。

先来看自然的气味。“我打开鼻翼,呼吸你的清香,草木何处无清香啊?!”自然的体味与人的肺叶相互激荡,“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庄子语),诗人“喜欢把心腾空了来盛它们,一次次让它们在我心里尽情地伸胳膊、展小腿儿。”拟人喻象传递人与自然的情人关系跃然纸上。

再来看自然的声音。“满世界都长满了新奇、新鲜的,聆听的耳朵……”这是南方的耳朵,热带的耳朵,使枯叶返青,黄叶褪褐 ,幽暗中吹来的是“蕴蓄了一冬的思想”。这首诗题为《春的号角》,将世界勾连成一个宇宙通感肉身,鲜活而生猛。透过这神奇的耳朵,“数十种绿,在溪流的两岸滴翠”向我们潺潺流来,“植物的轻语”和“鸟在五线谱上跳动”,在我们心灵的视频徐徐涌现。需要强调的是,“春的号角”,本是一个粘连着特有时代意识形态词语,却被澄澈地还原为本色所指,并指向生命的多向能指。

大自然的滋味。“你不语,但你浑身似乎长满了嘴巴,急切地想要诉说什么”,在诗人充满儿童趣味和少年幻想的眼中,身体的光明已溢出春天的火焰,这大地嘴巴正在与“盆景对话”,慢慢地将外在吸纳成“内心的风景”。这是对大地万物滋味的一种间接的赞美。到了《百草疗疾》中,“我浸在百草的芬芳中”,转换成一个尝采百草的人。

自然是人类认识自身的永恒母题。海子曾将诗人分为“热爱生命中自我”的诗人和“热爱风景中灵魂”的诗人,他在《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中告诫人们,“必须克服诗歌的世纪病——对于表象和修辞的热爱,必须克服诗歌中对于修辞的追求,对于视觉的官能感觉的刺激,对于细切的琐碎的描绘。”这也许隐含着对波德莱尔以降现代技术主义诗学取向的批评,但是,作为语言艺术皇冠上的钻石,在面临日趋繁复的现代性必须通过极端个人化呈现难题之时,诗人将如何实现语言的创新?诗人的“一手经验”怎样获得,如何个人化地予以语言凸现?这不仅是散文诗的困境,也是整个现代诗歌的困境,永恒地横亘在每一个诗人面前。

当我们通读《自然书》时,为诗人打通植物、自然、风光与人身官能精神统觉的才华与技术而欣然击节之时,对这类“泛肉身化”写作技术的现代性如何指认?换句话说,孙文华这些作品与耿林莽的“海洋喻象”、许淇的“草原喻象”如何区分?统观散文诗写作,乡土题材、自然书写、浪漫抒情依然是其主流形态。光鲜的词语,纯美的意象,独特的修辞,新奇的构思,依然是散文诗群给读者留下的共性景观。在如此非个性化书写中,孙文华是否有殊异性,其独一辨识度何在?

首先,主体间性的生态理念被植入自然书写。人与自然、肉身与环境、人工技术与天然自成之间,在信息化、网络化、后工业化的今天如何相处?这是当代诗人必须回答的重大话题。《自然书》有一个题记,“我的心跳和大地的心搏联系在一起”,这是美国生态主义作家特丽·威廉斯的一句诗,表明了诗人重建人与自然主体间性关系的哲学思考,与自然平等相处,互为主体,和谐相待,双向成全。在我看来,《自然书》在处置人与自然关系时,初步扭转将人作为单主体强行介入自然的取向,这是一种生态理念的转型,一种美学立场的重建。如前所述,洋溢在诗句中的自然与人的关系,完全是充满双向尊严与爱意的关系。虽然在传达上还不够鲜明,时代元素还不够突出,但毕竟实现了转折,因此我以为,这是孙文华此类诗歌真正价值所在。

其次,口语嵌入的及物抒情。“抒情的放逐”是百年新诗发展中由徐迟首先提出的美学主张,经卞之琳、穆旦等的实践,对放逐、清理诗坛上肤浅、表层的“大词抒情”,召回肉身化、智性化、玄学化等新型抒情起了历史的作用。

《自然书》的传达是微观的,体制是短小的,多则十来行,少则三四行,均属简约之作,如同古典绝句,这种书写在散文诗传统中似乎有重回王尔碑、耿林莽等人短制格式之走向。从整体上看,正是这样一首首短小之作构成了鸿篇巨制,形成主题集中、题材统一、思想深广、诗意丰沛的散文诗组章。通过块状、重浊、多棱的毛料石式诗作砌筑诗的金字塔,往往会产生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总体上看,当代汉语散文诗写作还在路上,离丰富多元、逼视现实、透视时间的新型成熟文体尚待诗人们生生不息的努力。

猜你喜欢
肉身散文诗抒情
蛰伏
点赞中国为抒情女高音而作
蛰伏
散文诗八骏
这肉身从无中来
会抒情的灰绿
抒情和说理,“宗唐”和“宗宋”
散文诗(选二)
《散文诗》刊征订征稿
土捏的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