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姚建盛,曹 劲
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重点强调的高校教育新模式,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类专业教学标准中,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在素质上提出了更细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向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组织和有效的思政和意识形态教育,本文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兼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这样既可以让专业课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也能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情结。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往往是学生接触最早、最多的教师,所以理所当然成为德育教育的第一负责人,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思政课教师承担思政课教学,通常是好几个专业的思政课教学;专业课教师的核心任务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不仅将德育在形式上分裂开,更使得人们忽视了专业课教师的德育责任。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关注教学,更应该关注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术”的精进,更应该关注他们“道”的升华。所以,作为承担一半以上课程教学的专业课教师,其思政情结在专业课堂上发挥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实施,关键在课程,重点在思政。没有课程,课程思政就是无本之木;没有思政,课程思政就是无魂之躯。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联系起来的纽带就是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梳理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点,挖掘各个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将思政教育渗透、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学生既立技也立身。
专业课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是课程思政能否实施成功的关键。教师不仅仅只是传授专业知识的“教书匠”,更应该成为塑造大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在我院,汽车专业课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又加上有教、科研任务,所以在工作中往往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较少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提升汽车专业课教师政治素养,增强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呢?
(1)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以身示范。教师的世界观、价值倾向和道德品行会影响学生,可能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处理一件小事的思路和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2)加强学科、专业本身的使命和责任意识教育。强化专业课教师对本学科、本专业的内在价值、社会价值的充分认识,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在创建教学团队时,可以考虑让思政教师加入。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制定中,让思政教师出谋划策,尤其针对课程的能力、素质目标。也可以让专业、思政教师共同设计课程项目,在专业课的育德功能中融入成熟的思政课程教学方式,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德感染力,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4)与企业紧密合作。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等有效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感恩之心,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同时也要求企业兼职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不仅要注重工匠精神的传承,也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
要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之间融合,就应该遵循专业与思政相长的原则,梳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之间的联系,找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做到“专业知识中有思政理念,思政理念紧系专业知识”。
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挖掘隐含在各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合理有效地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并在教学过程中无缝对接,丰富教学内容,也不会让专业课程教学显得枯燥。该专业课程中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见表1所列。
(1)以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专业知识点和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讨。利用网上的一些热点新闻、事件,分析其隐含的思政元素,设计典型教学案例,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课程内容。例如,在讲授汽车售前检查(PDI)时,可以结合“西安女车主奔驰事件”,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售前检查的重要性、什么是售前检查,如何进行售前检查等,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个事件折射出的社会问题,让学生明白,不讲诚信的人是无法生存的,做事业没有诚信,则事业必然会走向衰败。
(2)注重实践育人,培养“工匠精神”。高职专业课程的实践项目较多,汽车类专业更是如此。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式,每个项目都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在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学生具有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怎样才能将一项工作做到极致?需要从业者做到“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也就是所说的“工匠精神”。有些从中职学校来的学生,由于入学前已经在4S店、维修企业实习过,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就会将以前实习中的一些坏习惯带进来,比如工具乱扔、不按规定力矩拧紧螺栓等。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注意操作规范,同时也要向学生灌输“7S”理念。当学生能够做到每次以“7S”标准来要求自己,相信以后参加工作时他也会保持良好的习惯。
思政教育不仅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高职院校里,专业课程往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较大比重,占比达60% 甚至更高。所以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在职业教育的育人过程中,其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善于发现专业课程中思政闪光点,并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专业教学中既传授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表1 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