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花 胡 颖 姜如荣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以及都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活垃圾数量正在逐年上升,不少城市甚至面临着“垃圾围城”的现象,这些垃圾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生物反应,产生有毒的气体和液体,毒气随着大气流动进行传播,进而污染人们的呼吸环境,毒液随着雨水流到当地的地表水体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进行垃圾综合治理已经是目前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国家大环境及城市市容发展的自身需求下,常州市从2012年开始就进行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试点工作。截至2018年底,常州市共建成29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基本搭建起生活垃圾大分流的处理体系框架。2019年全市共开展18个垃圾治理重点项目建设,均在有序推进中。目前,常州市先后建成8座有害垃圾临时储存场所、7座大件垃圾等可回收物分拣中心、46座农村易腐垃圾处理设施,累计收运可回收物2233t、处理有害垃圾4.532t、处理易腐垃圾688t。生活垃圾终端处理方面,目前常州市拥有7家终端单位,规模总量约5700t。
常州市目前已经拥有完整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收集处理能力能够达到100%,2014年至2018年,全市的生活垃圾处置从133.75万吨增长到189.36万吨,处理量增长率最低7.06%,最高能达到10.78%。2014年~2018年这5年中,常州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了解,近年来,常州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正以年均8.2%的速度快速增加,生活垃圾日均产生量已接近5000吨/日,高峰值突破6000吨/日,目前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基本上已经是满负荷运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近几年库容也即将用完。结合胡起靖团队的预测研究,到2020年,常州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可能会达到220万吨左右,每日要处理的生活垃圾量将超过5737吨,按照目前现有的终端处理能力,将有部分生活垃圾得不到妥善的解决,所以终端处理设施的提高已经是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截至2019年9月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常州市建成区为82.3%,农村为35.4%。按照目前的数据统计,生活垃圾设施投放率建成区还不足90%,农村投放率更低,还不到40%。此外,常州市生活垃圾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收集,市区1吨以下的收集车中,人工收集占比达到90%以上,机械化水平较低。
根据现有数据结合预测信息,常州市未来几年将会面临垃圾处置超负荷运行的情况,下一步,应该要加快启动常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常州生活垃圾处置能力,为后续垃圾的处置提供强有力的硬性支撑。
常州市各辖区要根据实际垃圾分类收集需要,合理配备车辆,改善小型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推荐使用新能源车,配置密闭的转运车。加快提升收运车辆技术及生活垃圾小型收集设施更新,加快推进《常州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014~2020)中的要求,期末机械化收集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建议在垃圾分类的处置过程中适当地引入市场机制,使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能够相结合,发挥市场的引领作用,避免造成政府失灵的现象。目前,南京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过程中就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工作中,尝试引入第三方企业来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进程中,用商业化的手段引导居民有效进行垃圾分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成功经验来看,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是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中的一条必由之路。
随着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绿色理念慢慢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垃圾分类处置不仅仅是一个环保问题,更关系着城市化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潜在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垃圾处置能力和水平已经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垃圾成分的越加复杂,应当加快垃圾分类治理,促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保持城市垃圾科学化处理,推动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