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健 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想要确保救援、救火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对消防器材就要进行定期的检查以及维修,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中。而由于消防器材数量众多,进行维修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以及时间,而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就为消防器材的维修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在进行管理以及维护的过程中,一般都是按照使用方式的不同以及用途的不同来进行分类[1]。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别:灭火装置、安防装置、救援装置、监测仪器以及照明设备。这些形式各异的装置在灭火救援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设备会出现一些故障。常见的故障有以下四点。第一,监测装置上的和红外传感器、烟感器以及温感器发生故障,出现误报警问题。第二,公共区域的照明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第三,各种型号的灭火器内部压力不足,在使用的时候无法进行长时间的喷射或者根本无法喷射。第四,警示装置的显示器出现故障,出现黑屏或者数值混乱的情况。
在传统的维修模式中,不能快速为维修人员提供其所需要的维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维修人员无法判断消防装置的状态,想要进行维修就必须先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导致维修效率降低。此外,由于信息传递具有滞后性,维修人员之间无法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模式,从而在维修的时候产生了大量的无效操作,对于人力以及资金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特别是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状态下,如果某一时间点多台消防装置同时出现故障,那么就会形成维修混乱的情况,阻碍了消防活动的正常开展。
为了提高救援灭火工作的效率,大量科技含量高,功能完备的消防装置被下发到各个基层单位,虽然这些装置的性能十分出众,但由于其具有精密性高、结构复杂等特点,为维修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些基层单位在进行设备维护的时候由于维修方式陈旧,无法保证其时刻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中。而由于新设备的引进,一些就的消防装置逐渐被淘汰掉,这就造成了部分区域新设备维修困难,又没有旧设备替换的情况,其消防救援的效率不升反降。
信息化维修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保障消防装置维修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通过制定出清晰而完整的组织架构让所有的维修工作都在管理框架中进行[2]。这里以大同市某消防中队A大队为例子,详细说明该大队消防设备维修信息化建设的步骤。
4.1.1 管理系统
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由消防载具管理系统、消防器材管理系统以及油料管理系统等子系统组成,管理系统面向消防大队内部开放,针对消防器材的管理需要通过对其名称、型号、存放地点等信息来进行,A大队维修人员通过对于这些数据的收集以及归类掌握了大量的器材基础数据,提高了维修的效率。
4.1.2 故障判断系统
想要提高维系的效率,就不能忽视故障判断系统。对于维修人员来说,只有在开始维修工作之间就对故障类型以及发生原因进行详细的了解,才能帮助其理清维修思路并携带正确的维修工具。A大队维修信息化管理部门通过故障判断系统通过数据库、推理系统以及解释系统之间的联动能够做到快速判断故障类型,并出具初步的维修方案供维修人员参考。
4.1.3 模拟系统
模式系统也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与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实际的工作中,A大队的维修人员在电脑上模拟各种消防装置突然性故障,通过在计算机上的反复训练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并且不断规范技术动作。此外,由于这种训练是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因此不会在训练中产生设备的消耗,从而有效控制了A大队的维修成本。
对于消防装置进行维修的是一线的维修人员,这些维修人员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就成了影响维修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3]。而想要提高信息维修人员的信息化能力,一方面要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定期开设培训班以及组成研讨会的方式提升维修人员的理论能力,并且通过演习以及电脑模拟训练等方式提升维修人员的实践经验。此外,A大队为了激发维修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于维修人员平时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且与薪资挂钩,利用这一模式提高其责任心以及对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借助这种方式来提高消防大队维修的水平,最终完成消防装置维修工作由人员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过渡。
与传统的维修模式相比,信息化维修模式具有建设时间跨度大、风险高以及涉及因素多等特点。每一个地区的消防大队由于地域因素的不同对于消防装置维修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让维修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整合工作变得非常困难。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建立一套长效的管理机制[4]。大同市某消防中队与社会上的消防器材专业研发机构进行紧密的合作,同时与当地的高校、研究所开展富有成效的沟通与交流,挑选出合适的技术委任单位以及咨询服务部门,以此来提高本单位消防装置维修信息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充足的人才准备以及科学的管理架构作为支撑,保证信息化维修模式可以得到长久的发展。
消防器材维修信息化建设工作是提高救援灭火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单位要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的关注,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框架、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以及建立长效机制等方法来提高消防装置维修工作的效率,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