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高原硬质景观施工技术难点
——以梅园二期绿化建设项目为例

2019-12-29 11:34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门窗 2019年8期

吴 浩 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1 引言

梅园二期绿化建设项目位于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区,总占地34068m2。本项目分为南北两个地块,其中北园南邻世纪大道,东面以城市河道为界,总面积约14317m2;南园位于察古大道东侧,北侧与梅园一期相接,总面积约19751m2。该项目作为高原地区城市公园,其建设标准不仅要满足一般公园规范要求,还要适应高原气候、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特点。

2 高原硬质景观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首先,如何解决季节性冻土问题,是该项目的首要问题。项目区年平均气温在7.4℃,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3℃,区域内最大冻土深0.3m(阴坡)。不言而喻,冻土会对园林铺装、小品等基础的施工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其次,怎样打造一条季节性变化的生态河流,是该项目的另一个难点。项目区土层浅薄,土质属于砂土类,含砂砾多,通透性良好,不宜蓄水保肥。雨季为每年的6~9月,降雨量集中在夏秋两季,降雪量很少,年平均蒸发量(2181mm)是降水量(442.54mm)的5倍左右。这也就导致场地内虽有河道,却常年无水,仅雨季有少量地表水滞留。

再者,如何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该项目中,是其关键难点。整个项目区所在城市的“海绵”系统并不健全,地表径流控制不理想。如何在这3万平方的场地内,将该项目的“海绵城市”功能发挥到最大,是该项目的特色,也是该项目成败的关键。

最后,材料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一方面高原地区所用材料要能耐受冰冻,尤其透水材料,不能因孔隙内的水冻胀而松散、破裂。另一方面,项目区年日照数在2973.6h,阳光充足,材料也要能抗高原强紫外线长期照射,做到表皮不褪色、不起脆,内部结构不风化、不破坏。各种材料也不能因场地昼夜温差大而出现较大的形变,尤其是结构材料。

3 高原硬质景观施工技术措施

第一,基础施工宜选择夏季,积极避开雨季及寒冬。施工时重视冻土层的位置,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土石方施工,不得将基础置于冻土层以上。若必须在冬季施工时,园路、铺装等基础施工采用“机械化为主,人工为辅”的施工方式。园林小品基坑施工采用“机械化快速开挖,一次性成型工艺”,减少对基坑周边土层的扰动,严禁拉槽式开挖。基坑开挖后及时进行施工和回填,避免基坑长时间暴露。基础混凝土采用低温早强耐久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0℃~5℃。浇筑完成后,采用蓄热法养护,及时防风、防冻。

第二,公园内河道整治以自然生态手法为主。将原本河道内的垃圾清除,回填100mm厚砂质土厚,上铺防水膨润土毯后,再回填500mm厚黏土并夯实,最后就地取材,以场地内碎砾石装饰其表,做到防渗蓄水而又自然生态。

第三,积极探索高海拔半干旱缺水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新路子,因地制宜地采取符合项目自身特点的工程措施。针对项目区雨水收集利用总量少、雨水调蓄功能弱的特点,通过低影响开发建设,修建生态草沟、雨水花园、河滩湿地、地下蓄水池等海绵设施来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城市地表径流自然下渗、自然蓄存、自然净化,达到公园内不积水、不内涝、水体不黑臭、同时又能缓解周边热岛效应的目的。

第四,择优选择供应商,严格把控施工材料。建设所选用的关键材料必须提供实验室同等条件下抗冻、抗紫外线、耐温差形变报告。工程师驻场把控材料进场,避免劣质材料混入施工现场,必要时由专业厂家派人员协助指导施工。

4 由本案获得的启示

(1)优秀项目,设计先行。诸如梅园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园林建设项目,必须先把设计做好、做精,整体的风格与细部构造施之间要协调一致。施工图阶段就尽量把现场的诸多问题解决掉,避免后期盲目施工。

(2)立足于场地本身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之处,我们要擅于创新,擅于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把场地的缺点转换为优点。

(3)建设不等同于大破大立,亦不等同于标新立异,必须以把项目融入当地人们的生活作为园林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一个园林项目都是承载当地的人文、历史、民俗等“活”的有机体。园林建设者就是要让这个有机体更丰满、更有生机。

(4)一个好的项目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众多人的智慧和体力的结晶。园林建设者在面对每一个项目时,切忌浮躁、切记利益当先,应当通力合作,以项目的质量和所发挥的生态效益来赢得掌声。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面对类似梅园二期绿化建设这样的高原地区园林景观项目时,工程师既要在技术层面解决好各方面的问题,也要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尝试、细心做事,积极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最终将项目做成一个集文化、创新、生态、生活于一体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