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雄 中翀建设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脚步不断前进,促使其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向着先进的方向发展,这时就会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而滑模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其施工工艺及技术的有效性对于施工质量而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为了可以更好的应用滑模技术,就需要针对滑模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实践展开全面的分析与研究,确保滑模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
通常情况下,滑模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作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平整度可以充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与施工的要求与平整度,同时因为混凝土标高与施工是由精密的计算与严格控制来实现,这时通过水平尺实施调整整平单元,约每秒钟调整整平单元10次左右,从而可以有效确保精准找平;(2)因为滑模施工技术自身具备完善的振捣系统,其振动系统的振动频率可以达到3000次/min,同时砼密实度约提高20%以上,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砼强度,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规避出现因振捣不均匀而导致的开裂问题;(3)因为滑模施工技术的设备属于独立布置,在进行水利水电施工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大面积浇筑,同时也可以充分确保地面标高的一致性,这时标高并不会受到模板的影响,从而缩小地面标高与实际标高之间的差距;(4)相较于传统施工方式而言,滑模施工技术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施工缝,并且在一定的基础上可以从根本上实现无分仓缝施工,这时就可以有效降低地面维护费用与模板的使用量,最终为节约施工费用支出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同时大面积混凝土上分仓缝会因养护与模板支护等多方面因素,出现沿缝破损等问题,这事通过应用滑模施工技术的切缝技术,就可以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资金与时间较少;(5)在应用滑模施工技术后,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更加良好,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实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因为滑模施工技术可以有效规避出现因混凝土分层浇注而导致的空鼓、开裂等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结构出现施工缝,最终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与质量;(6)相较于传统施工而言,滑模施工技术施工速度更快,随着施工效率的提高,可以充分确保每小时完成约400m2的铺注工作,根据每天施工10小时来计算,平均每天可以完成约4000m2的铺注工作,这时减少的人工消耗就可以达到30%以上。
为了可以更好的完成滑模技术的各项施工,就需要针对滑模技术的施工现场进行全方面整理与管理,从根本上规避在使用滑模施工技术时,出现误操作的施工情况。在针对滑模技术施工现场进行整理与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针对施工现场的障碍物进行清除。在实际开展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施工区域内的所有障碍物进行清除,例如沟渠、垃圾、通讯线路等,并在通过相关部门允许后对高压线路或通讯线路进行迁移,如遇到不能移动或无法拆除的障碍时,需要及时调整或避让;(2)针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在开展滑模技术施工前,需要根据施工与业主的要求,对各个控制点进行测量与检测,同时当确定各坐标点与高程点后,需要针对水平点与平面控制点进行测量,确保施工的各项参数可以充分符合施工设计。
当模板在固定后需要通过使用钢筋进行固定,设置后水泥砂浆垫块,以保证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模板不移位且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滑模技术混凝土浇注前先将两侧混凝土面凿毛,钢筋除锈并矫正位置,垃圾由清理口清理干净。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及浇注带采用与底部模板分开支设的独立支撑体系,与整体支模相比能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因为拆模造成的挠度增加,同时因为不需要二次支模,减少了人工使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伸缩后浇带的浇注时间一般在相邻部位混凝土浇注完成60天之后进行,施工前应提前24h做浇水湿润处理。采用的混凝土为比相应结构部位高一个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以防止裂缝的产生,在施工的过程中,推荐采用的是掺入12%SY-G的C35混凝土。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应该在12小时以内对施工部位做覆盖保湿养护处理,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当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严禁浇水。
在进行滑模技术混凝土摊铺工作时,应将模板位置与支撑状况等诸多因素进行严格检查,当检查工作结束后进行倒卸混凝土时,应根据专业人士指导而进行,确保将混凝土倒卸到规定的位置上。如果在滑模技术摊铺时出现任何故障,需要立即暂停施工1h以上,例如:在拌和物无法展开振实工作时,需要在完成混凝土结构摊铺后在混凝土结构上安置施工缝,并把无法展开振实工作的拌和物丢弃。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合料的过程中,需要将提浆以滑模施工技术来进行刮平,在滑模技术道地面中的振捣器上应该安装两根振捣棒,从而在地面上形成横向的振捣组,在沿着横断面的位置上展开连续的振实工作。在进行振实工作时需要注重地面的板底位置,在内部与边角的位置上绝对不可以出现欠振或者是漏振的问题,振实的时间约在30s之上,而且在振实时相关人员应在旁进行补料,并对振实的模板、传力杆、拉杆与效果等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当出现变形、漏浆、位移与松动等状况时,应立即将其改正。
在进行补浆工作时,需要在水泥水电施工现场的低洼处展开,一般情况下需要采用长度在三米左右的直尺将混凝土拉平,但是在补浆的过程中,需要时刻观察直尺的尺面与混凝土之间是否有所接触,一旦在两者之间产生空隙时就需要立即对其展开补浆措施,直到确保直尺面与混凝土之间没有空隙时,而后暂停补浆工作。在完成粗平补浆后,需要采用长度在六米左右的直尺,由地面边缘朝内部每隔大约30cm的距离靠近混凝土表面,如果在其中有空隙的存在就需要按照空隙的实际大小来对其展开补浆,直到确保其中没有空隙的存在后才可以暂停补浆工作。
(1)滑模技术施工前进行碾压试验是重要的技术工作,它为以后施工提供最有效的施工技术参数,碾压试验包括铺料方式、铺料厚度、碾压遍数、铺料的含水量等,最终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施工参数:铺土厚度、压实遍数、含水量及相关的压实设备、行驶方式等。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碾压试验采用基坑外试验。填筑压实度指标必须根据碾压试验结果确定,即通过混凝土的击实试验获得回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在最优含水量下的),最大干密度与压实度之积即为施工过程中土的设计干密度,通过设计干密度控制土方填筑质量;(2)分段碾压时,相邻两端交接带碾压宽度顺纵轴线方向不小于3~5米,对于机械碾压不到的边角地方,采用振动夯板辅以人工进行夯实;(3)施工过程注意混凝土含水量的控制,可采取必要的翻晒或洒水处理措施,一旦发现“弹簧土”,坚决清除并重新进行回填。
按照规程、规范的要求,在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开工前,应充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各分部工程施工方案,并申办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开工报告,全面参加监理部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同时组织内部施工技术交底和施工质量交底,而后严格规定质量控制指标和控制环节,充分明确质量控制点。施工过程中,按照“三检制”对各工序进行了严格检查验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同时应制定出全面的月、旬进度计划。通过合理组织,总体部署,灵活调动,精心施工,克服天气、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使分期目标充分实现,进而达到整个工期、进度、质量、资金令人满意的效果。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检验及试验内容主要有砂、石、水泥、钢筋、块石、铜等。为搞好工程质量,就需要在施工现场设置了试验室。试验室配备4名试验人员,满足试验要求。此外,工程开工前,进行了闭合导线控制网的测量,并做好坐标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行准确测量。并在工程完工后,进行外观尺寸测量,充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可以符合设计要求。
为了可以充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与文明施工的标准,就需要充分提高管理,明确工程内的责任划分,全面保障施工人员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可以顺利进行,项目部需要制定出以下几条安全生产制度:①需要针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具体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意识培训、施工技术培训等,当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资格后,向其发放相应的资格证书,而后组织其进行相应的施工操作;②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实行安全周活动,定期组织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与文明施工的教育,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培养施工人员,要求其掌握相应的急救措施,确保其可以在出现事故的第一时间针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③一旦当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并针对事故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查事故发生的因素,并对事故发生因素进行解决,同时对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时需要全面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④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监督施工的各项操作,一旦出现违规操作时,需要严肃纠正不正确的施工操作,从根本上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出现不正当操作行为。
综上所述,在将滑模技术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时,需要充分提高对施工现场的控制,同时也需要严格把控滑模技术的各项施工环节,并且通过施工现场整理与管理、滑模技术处理工作、混凝土摊铺工作、混凝土补浆工作、全面确保施工质量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滑模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作用,并为防洪防汛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