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改造措施探讨

2019-12-29 11:34南京御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门窗 2019年8期

赵 瑞 南京御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1 市政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中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不足

市政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工程项目的施工具有复杂性,施工环境也较为复杂,地下的燃气、光缆、电力管道等较多,这大大增加了雨污分流工程的施工难度。在正常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根据施工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对这些地下管道的大致分布与走向要有清晰的了解,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才能进行雨污分流工程的施工。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些接入单位对相关理论知识教育匮乏,在工作中没有和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在具体施工中,也没有做好督察工作,甚至出现了不清楚地下各种管道分布状况的情形下盲目施工,这也会给城市建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把控不到位,工程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最终的工程效果与前期设计大相庭径,特别是在一些细节方面,施工人员较为随意,严重影响工程的整体水平。

1.2 项目管理意识较为缺乏

在市政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较为重要,它可以有效提供施工效率,督促施工中各工作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物资等施工资源,监督工程的施工进展,通过对工程的有效把控以降低施工成本。但是许多建设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整个项目管理工作较为随意,工作中也没有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来作为指导,施工中经常出现一系列问题,大大影响施工进度,工程的施工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另一方面,建设单位并没有设立具体的管理目标,在管理过程中较为盲目,管理人员经常凭借主观随意性盲目管理,相关施工管理要求也并未落实到位,各种因素都不稳定的共同影响了整个施工项目管理工作。雨污分流工程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工程系统,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分工程,而建设单位经常会邀请监理单位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督,而自己在监督工作中并没有较大作为,所以经常会出现监督工作缺失的现象,大大影响施工效率与质量。

2 如何加强雨污分流工程的改造施工管理

2.1 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首先,在施工前要充分了解雨污分流工程的具体设计情况,并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交流工作,掌握其他地下管道的具体分布情况,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会破坏到其他施工管道,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方可开工。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后,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不断规范施工中的各个环节,每个细小之处都要提前考虑,使施工人员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有明确的施工方案作为指导,尽可能降低成本,减少各地下管网之间的相互影响。

2.2 强化管理工作

建设单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在档案记录时,要如实详尽的记录建设工作用到的材料、施工技术与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实验等一些重要参数详细记录,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对档案的分类管理。在档案提交上来时,要对其进行审查,保证最终的档案记录内容的完整,根据施工的不同阶段、各个环节依次进行检查,保证当中没有遗漏之处,并要对其进行严格装订放置。

2.3 加强各阶段的施工管理

在施工前期,要做好准备工作。建设单位进行根据施工实际情况严格设计,相关验收单位要依据设计图纸规范验收。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并将地下各种特殊情况明显标注在施工图纸上。在施工阶段,要文明施工,并做好交通导行工作,尽可能保证车辆的正常往来,减少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和公安交通部门相互协作,放置相关交通指示牌,尽可能减少车辆堵塞。在管道铺设时要将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严格区分开来,保证管道内部整洁,没有泥土砂石等杂物。在较为特殊的,无法机械操作的地段,可以采用人工下管的方法。

2.4 提高管理意识

在市政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过程中,要加强对该项目的宣传,深化思想认识,使城市居民逐渐认识到雨污分流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使社会各界关注该项目的发展前景,以获取广泛的社会支持与群众基础。施工单位也可以在施工现场张贴相应的宣传口号,为施工人员普及雨污分流工程的具体内容,让项目管理人员对该工作有深刻的认识。施工单位也要逐步培养项目管理重要性的意识,强化工作,可以印发有关宣传手册、开展培训教育,教授管理人员详细的管理经验,使他们能及时处理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更好提供施工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3 结语

市政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工程在城市发展建设方面极为重要,对创建干净清洁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雨污分流工程,将其视为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市政内涝治理与雨污分流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性探讨,根据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管网雨污分流工程。不断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水平,逐步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逐步实现工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