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新新
一、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基本信息
世界健美操锦标赛(Aerobic Gymnastics World Championships)是由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办的世界最高水平的竞技健美操赛事。健美操竞赛项目包括男、女子单人、混合双人、三人(无性别限制)、五人(无性别限制)、六人(无性别限制)、有氧舞蹈、有氧踏板等。比赛按性质分锦标赛和冠军赛两类,目前世界上竞技健美操比较发达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罗马尼亚、中国、法国、韩国等。
二、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发展历程简述
自国际体操联合会于1995年将健美操项目纳入所属正式比赛之中,并 举办了第1届界健美操锦标赛以来,到2019年共举行了13届(见表1)。从比赛时间的变化来看,从1995年至2000年每年举办一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共计举行了6届;2000年之后改为每2年(偶数年)举办一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所以在2002年举办了第7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
世健美操锦标赛竞赛项目及其初始设置时间,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1995-2000年,该阶段共举行了6届世界锦标赛,比赛项目包括男子单人(IM)、女子单人(IW)、混合双人(MXP)和三人(TRIO)4个;
第2阶段2002-2010年,期间共增设了2个比赛项目,即从2002年第7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开始设立集体项目(GRP)和从2004年第8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开始设立团体(Teams)比赛;
第3阶段为2012年至今,即从2012年第12届锦标赛开始增加了有氧舞蹈(DANCE)和有氧踏板(STEP)2个比赛项目。
至此,现行的国际体操联合会举办的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共设立了7个单项比赛与团体比赛。深入分析得知,健美操运动作为国际体操联合会中最年轻的体育运动项目,其赛事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世锦赛竞赛项目的不断变化,其目的在于既希望能够通过赛事充分地体现出健美操的项目特征,又能够吸引越来越多国家的运动员认识健美操、投入到健美操活动及参与到健美操高水平竞技之中。
三、历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参赛情况
(一)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参赛国家(地区)数量变化态势与分析
历届健美操锦标赛参赛国家基本保持在32-42个之间,有一定的增长下降起伏,但整体发展态势稳定,相较于国际体操联合会所举报的其他项目世界锦标赛参赛国家来看,竞技健美操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参与度还不够广泛。
(二)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参赛运动员数量态势与分析
历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参赛运动员个数在152-321之间,1996年第二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参与人数最低,仅为152人,2012年第12届世锦赛参与人数最多,达到321人,近几届参赛人数整体变化不大。
(三)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奖牌榜与分析
历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获得金牌的国家欧洲8个、亚洲3个、美洲和澳洲各两个,从此情况来看,欧洲国家在此项目的夺金能力占有绝對优势,且优势明显。罗马尼亚从第一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开始,每届都有金牌入账,但亚洲三国的实力和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中国健美操队,第14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上首次取得历史性零的突破,获得世锦赛团体冠军。中国的竞技健美操在像世界强国之列稳步迈进。
四、健美操世界锦标赛赛事发展分析
(一)比赛周期的调整
从1995-2000年,国际体操联合会每年举办一次健美操世锦赛,从2001年开始,《国际健美操竞赛规则》每四年一个周期,为了使比赛周期更好地与《国际健美操竞赛规则》相适应,国际体操联合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健美操世锦赛,这样的改变,有利于世界各国有充分的时间总结上一届比赛的优势和不足以及为下一届比赛做充分的准备。
(二)竞赛项目数量的变化
1995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1届竞技健美操世锦赛,国际体操联合会设置了男单、女单、混双和三人操四个竞赛项目,并一直沿用到2000年第6届健美才世锦赛;从2002年第7届健美操世锦赛开始,国际体操联合会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六人操;2011年国际体操联合会又增设了有氧舞蹈和有氧踏板两个比赛项目,至2012年第12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竞技健美操已有七个比赛项目。比赛项目的增设,丰富了健美操世锦赛的竞赛内容,也吸引了更多世界各国运动员投身到竞技健美操这项运动中来.
(三)竞赛组别日益完善
2012年第12届健美操世锦赛上,国际体操联合会增设了国际年龄一组(12-14岁)和国际年龄二组(15-17岁)两个组别的比赛,改变了以往只有成人组比赛的单调场面。两个青少年组别的增加使得健美操世锦赛竞赛组别日趋完善,加强了世界各国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后备力量培养的重视,改变了以往依靠赛前集训提高训练成绩的局面。
五、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发展的不足及建议
竞技健美操与体操联合会所设其他竞赛项目相比,发展时间稍短,至2018年第15届世锦赛,世界各国参与度也越来越高,但波及范围还不够广,未来要加大此项目的宣传和普及力度,不断扩大健美操世界锦标赛的影响力;竞技健美操与体操联合会所设其他竞赛项目相比,项目特征和优势不够明显,未来应积极探索创新,找到此项目的独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