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义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的方法,分析青少年建立正确体育价值观的意义,缺失的因素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并给出措施:以人为本,尊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构建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赛事体系;利用体育偶像构建体育文化氛围,引导青少年建立体育价值观,以促进正确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使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进入可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一、青少年建立体育价值观意义
体育在青少年发展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价值观不仅可以增强青少年的身体体质,还可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因体育具有趣味性、集体性、游戏性、社会交流性等特点,符合青少年成长的需要。青少年群体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体,青少年如果不能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则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长效路徑很难建立。而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养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并使之成为其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帮助建立起积极而完整的生活方式,培养主体意识,丰富情感生活,引导青少年融合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由此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和思考,有助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二、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缺失的影响因素
由于教育和培养方式的不恰当,导致青少年不能建立起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在早期就放弃参加体育活动,致使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
(一)体教制度存在缺陷,以人为本观念实施困难
虽然体教结合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但两者在利益、理念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导致在执行起来困难重重。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如何提升还是当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体育项目过分关注胜利和运动成绩,将取胜作为青少年参与体育的主要目的,导致求胜的心理压力增大。训练和培养方式的不科学化,青少年参与体育的年龄越来越小,长时间的训练导致过早失去兴趣,产生心理疲劳而退出体育。过早强调体育项目专业化,对青少年身体的要求太高,导致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增加,而这些因素使青少年在思想上开始抵触体育,建立起错误的体育价值观念。
(二)青少年所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变化
互联网的出现,使许多青少年喜爱的体育运动有所变化。过去,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一些运动是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项目之一,但如今网络游戏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其中,参加户外运动减少。青少儿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儿的比例明显增加[1],而这些是大多数青少年普遍遇到的问题。不仅会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其体育价值观念的正确建立,进而导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出现断层。
(三)体育文化精神氛围的缺失
体育文化精神可以使青少年内化体育的价值,规范和培养社会角色,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如奥林匹克精神、女排精神。然而现在竞技体育中所表现出的“滥用兴奋剂”“假球”“暴力事件”“金牌第一”等等,违背了体育运动核心价值,缺失了团结拼搏,永不放弃的体育文化精神。青少年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会受到诸如此类的影响,对体育的认知、体育文化精神、体育价值观都会产生错误的认识,体育的魅力对青少年就会减少。
三、青少年建立正确体育价值观的措施
(一)以人为本,尊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推行并支持多种技能水平、多种程度和强度的体育计划的发展,使青少年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限制青少年时期的体育专业化,而鼓励青少年在小时候尝试不同的体育运动,以便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拓宽体育发展的空间,增加对体育活动的选择。不仅仅是培养在竞技体育方面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在文化教育、体育训练、人文教育方面都有着出色的人才,形成一种文化理念,能够使青少年对球队的信任和热爱,进而实现为培养后备力量和输送人才的目的。
(二)构建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赛事体系
体育赛事不仅天然地具有跨界联系、聚集资源、整合组织、推动体育发展的重要功能[2],而且赛事活动对青少年培养体育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将校内赛事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培养高质量有品牌的体育赛事活动,打造符合青少年发展的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联赛体系[3]。在学校和社会中营造一种强烈的体育竞赛文化范围,使青少年在科学系统的竞赛体系中熏陶,体会体育带来的乐趣性、竞争性,形成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习惯,转变对体育的认知,培养其良好的体育价值观。
(三)利用体育偶像构建体育文化氛围,引导青少年建立体育价值观
偶像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主动寻求的一种心理寄托与行为参照,在青少年生活中扮演着榜样与角色示范作用。因此适度利用体育偶像带来的正面社会形象,培养青少年参加体育的兴趣,合理地引导青少年构建体育价值观,从而有利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育明星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展示着“拼搏超越、公平竞赛、团队协作”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反映了体育核心价值观,诠释着社会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价值观与人格形成具有独特引领作用[4]。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2007,7.
[2]杨桦,任海.我国体育发展新视野:整体思维下的跨界整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
[3]杨桦,任海.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由“赶超型”走向“可持续发展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1-9.
[4]马瑞,沈建华.体育明星偶像认同对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