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洁琼,张超
(1.河海大学,江苏南京 210098;2.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 210046)
校友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学生、学校、校友和社会的情感和精神纽带。优秀的校友文化,即可以“育英才助发展”,又可以“聚心力促共赢”,正是大学育人“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也是为促进大学建设提供人力、物力、智力、财力的不竭动力源泉。所以积极做好校友文化培育工作,不仅有助于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更有助于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对学校发展、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
高校校友文化孕育在校园文化之中,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化,它起源于大学文化,却又会受到社会各种文化的影响。[1]由于高校在地域、历史发展、类型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校友文化具有特定性、地域性、阶段性等特点,在校友文化培育模式构建过程中,应满足以下两点要求:
(1)校友文化培育的目标应与“双一流”建设要求相契合。在我国以“双一流”建设为战略目标的背景下,应该根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标准,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培育一流的校友文化,培养一流校友,搭建起校友参与一流大学建设的平台,可不断增强高校的影响力与公信力,从而达到综合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实力以及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最终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支撑。
(2)校友文化培育应注重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高校校友文化培育的地点虽然在高校,但是在培育中需社会力量的积极支持。通过校友进课堂、学生进校友企业等多种方式,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充分接触、了解校友及社会,树立正确的校友文化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充分发挥校友文化的育人价值。
构建一个通用的高校校友文化培育模式,既要认识到不同高校校友文化的共性,又要考虑到不同高校校友文化的差异性;既要明确校友文化的阶段性,了解学生不同时段对校友文化的认识,又要保留校友文化培育的延续性,培育的终极目标与学校对学生培育整体规划要求相统一。既要肯定高校的主体培育作用,充分利用校内多种资源,也要合理利用校友或校友组织的社会资源。所以构建高校校友文化模式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本土特色原则。纵观世界一流大学,他们大都拥有令人仰慕的、彰显个性的校友文化。不同的高校拥有不同的校友文化,将会培育出具有不同文化印记的毕业生。高校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宗旨,要以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导向,要从学生的成长发展的规律出发,要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校友文化的作用。让校友文化为人才培养服务,让校友文化体现应有的价值。所以在校友文化培育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高校的办学理念,凸显其校友文化本土特色,培育出符合高校标准的“一流”人才。
(2)协同培育原则。校友文化不是校友会的文化,校友工作也绝不是校友会办公室的工作。在校友文化培育过程中,需要校内校外协同组织,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需要高校内各个机构协同合作,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培育过程;需要校友、教师、学生协同发展,共同传承、创新校友文化,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友文化培育模式,繁荣发展优秀的校友文化内涵。
(3)回归本源原则。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本源就是人才培养。同时,在我国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校友文化培育工作也要归回本源——培养出“一流”的校友。所以校友工作过程中,应该坚持 “不忘初心,服务校友”,倾听校友呼声、关心校友疾苦,想校友之所想,急校友之所急,办校友之所需,从校友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一流”校友培育路径,创新校友培育的理念及模式,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知校、爱校、荣校的“一流”校友。
校友文化培育CPI模式中,CPI是consciousness、practice、innovate的英文缩写。其中CPI中的C是指校友意识培养,P是指实践教育培养,I是指传承创新培养。
(1)校友意识培养(C)。校友文化培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培育模式需系统规划、精心准备。[2]大学生入学前两年是培养校友意识的重要阶段。由于新生刚入学,学生、家长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校史环境、学校概况等信息并不是十分熟悉,可以通过迎新活动导航、开学系列活动导航、学校活动导航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校友文化的认知和感受,提升学生对身份的认同,强化其校友意识,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迎新活动导航,主要包括在高考后设计、印发校友文化宣传手册,高考录取后开展地方校友会迎新活动、绿色通道关爱助学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学校的感恩意识、校友文化意识;开学活动导航,一是面对学生家长开展活动,开设“家长学校”。通过活动搭建家长与学校交流沟通的平台,让家长参与到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一是面对新生开展大学生涯起航活动,包括:校园参观、校史馆参观、年级大会、班会活动、教师见面会、朋辈辅导员见面会等。通过集体教育和院系、班级分散教育相结合,将学生整体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专业教师教育和学长朋辈帮扶相结合,把新生入学教育贯穿于新生入学后的整个学年;学校活动导航,让学生了解、参与、感受各类校友活动。
(2)实践教育培养(P)。校友文化的培育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优秀的校友文化,在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二三年级时,其思政育人、教学育人、关爱育人、服务育人等功能价值,都值得每所高校充分挖掘。
思政育人:一是典型校友励志育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校友文化,通过学习典型校友的事例、校友返校的讲座和座谈,都能以优秀校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校友群里的成功经验和奋斗历程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二是捐赠校友感恩育人。通过接受校友捐赠或参与校友捐赠活动的激励,大学生可以从情感认同到价值认同升华到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进一步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教学育人:校友是智囊团和智慧库,可以聘请校友参与教学工作,广大校友活跃在行业一线,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拥有丰富的工作实践。聘请校友返校讲座,即可指导理论学习,又可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过度。
关爱育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大学生,需要学校老师、同学以及校友的帮助。此时正是培育校友文化的良好契机,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友捐赠设立奖助学金,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帮助生活困难的同学顺利完成学业;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立的大病救助资金,帮助发生大病的学生渡过难关,让学生感受到温暖。
服务育人。校友文化的服务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首先校友可以作为指导老师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其次校友企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促进学生积累创新创业经验;还可以帮助学生创业,在政策方面、创业形式等进行技术指导。由于不同的高校所涉及的专业不同,校友帮扶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校友的帮扶会让学生获取学习以外的收获。
(3)传承创新培养(I)。大学三、四年级正是学生即将迈入社会前的过渡时期。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校友文化培育成果,应逐步加强校友文化培育力度,注重校友文化的传承创新。
特色创新。所谓特色创新就是指在校友文化传播过程中打造自己的亮点,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为了抓住校友情感纽带,突出校友文化核心,可以通过“定制‘毕业礼物’”“整理捐赠感谢信”“品牌校友活动”等方式创新校友工作模式,加强校友情系学校的情感交流。
氛围营造。通过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校友文化氛围,可以是大学生耳濡目染感受校友文化。校友网站、校友微博、校友微信等多媒体平台的应用以及校友期刊的发布,不但可以让校友了解学校的发展现状,更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中学校的影响力以及校友的发展情况,激励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努力上进;毕业典礼涉及校友发言环节,邀请校友分享成功经历,激发学生的校友意识,强化他们的身份认同感;建立校友文化景观,校友捐赠雕塑、校友林、捐赠楼宇,让学生感受到校友对学校的情感回馈、祝福和期许,进一步加强学生与学校的情感联系,产生情感共鸣。
应用传承。目前,为更好地联络毕业的校友,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校友联络员的聘任工作。以班级为单位,选取班级里热心校友工作的同学,毕业后肩负起联系班级校友和学校的桥梁纽带作用。
此外,目前部分高校研发推广电子校友云卡,通过手机端领取电子版的校友卡,实现毕业后校园门禁、图书借阅、食堂就餐等甚至更多功能,不仅为毕业生返校提供方便,更是拉近了校友与学校的情感距离,提升了校友对学校的归属感。
高校校友文化培育是兼顾学生成长、学校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所需。其培育的主阵地虽然在高校,但仍需学生、教师、校友、学校院系以及社会校友组织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校友文化培育的艰巨任务。
从校友文化的意识培养、实践教育到传承创新,要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作用,从高校延伸到社会,努力实现高校、校友、大学生的长效、良性互动,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