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

2019-12-28 00:59:06崔春京
文化产业 2019年18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双创教学模式

◎崔春京 张 月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01)

在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的背景下,以“双创”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产品设计专业,必须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探索产品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的模式及构建方法,对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产品设计人才很有意义。

一、“双创”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大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决策。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2015年10月份,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办学方向、改革策略及推荐机制。改革的目标,要使高校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的就业创新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针对以上指导思想和转型要求,艺术设计类院校的产品设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要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企业项目的导向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1]。

二、产品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概况

(一)构建条件

广义上的工作室教学指有空间、有一定的设备、可传授理论知识、可进行基本简单的产品模型或样本制作的教学平台,有很好的师生互动和意见反馈,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能更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建包含工作室构建的软件、硬件条件。

软件条件,指在工作室模式下,课程体系的修正、师资力量的支持及外部环境的配合程度。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动手实践能力、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积极热情的学习态度,能承担最直接的生产工作和任务;对老师的要求是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需要有一定的项目资源、有驾驭多种学科的综合能力及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2]。外部环境的配合大致指有相对稳定的校外企业、行业项目支持(实践基地),能使产品真正的投入生产,成为合格的、符合客户需求的商品;并能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产业链供给。

硬件条件指的是工作室模式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工作室教学空间、操作空间、实践场地,配备基本的办公设备及多媒体器件,有产品模型、样品展示平台以及必备的模型制作基本手工工具和制作材料。

(二)运行体系

在工作室的人员构成方面,每个年级的学生各占一定的比例,在不同阶段相互配合完成设计方案。在教学方式方面,实行“双轨制”教学体系,低年级的教学课程以理论授课为主,间接参与项目资料的调研、整理、手绘、方案讨论等;高年级学生的授课则主要发挥工作室的职能,把实际企业项目引进课堂,与企业深度合作互动,并进行模型、样品制作,深入生产车间。

(三)学生考核管理机制

目前,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完成10个“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拓展”学分后方可毕业,是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促进“双创能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有力保障。

在实际的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将设计大赛引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行业组织、龙头企业走进高校,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实践教学的成果和毕业设计作品可以推选参各个设计大赛等,这些教、学形式都在深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搭建高校工业设计教育成果与经验交流平台,为制造业、创意产业寻找设计新人提供途径和机会。

对于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可以以参赛的结果为参考,由任课老师依据课程评价标准给出专业课成绩;对于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实习成果汇报展示、展览,任课老师依据实践单位的相关实习结论给出课程成绩及评价;对于毕业设计,除了进行毕业设计作品展外,还可以外聘其他高校、行业协会及知名设计师共同参与,以答辩的形式给予评价。

三、对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走出去还是走进来

首先“双师双能”型教师离不开生产一线的锻炼和学习,但就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一线教师们因为授课任务、时间等关系恰恰缺少这样的机会,如何处理这个矛盾,是目前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样,企业项目引入高校,企业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无法长时间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只能蜻蜓点水般的宣讲、点评。

到底是专业教师走出去?还是企业一线人员走进来?“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运行、磨合、形成良性的循环仍需要摸索一段时间[3]。

(二)精英式教育还是大众式教育

产品设计专业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知识、思维、能力、情感等多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的认知思维、全面的设计能力、积极向上的专业情感,具备创造潜质的产品设计应用型人才。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社会现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很好的驾驭专业知识,提出可行的可操作的方案。如何学生们均能满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三)如何保证“工作室模式”有效顺畅运行

任何模式都需要强有力的管理体系以保障其有序运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一个升华,是跨专业的综合应用和实践体系。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由于专业跨度造成的行业壁垒需要规范管理运作体系以保证其实际效果。在产品设计专业中,对产品界面及APP研发的后台编码问题、产品功能实现的核心技术支持问题等都是跨专业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创”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工作室授课模式在培养具有创造、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方面提供了一个开放、灵活、有效的平台和土壤,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有效运作,各实践、实习基地的稳定运行,都离不开政府支持、企业、行业的参与,都需要各方的积极配合。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双创教学模式
智能产品设计
包装工程(2022年12期)2022-07-04 03:05:42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冷·暖》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52:10
《教堂之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51:36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 11:52:07
LESS IS MORE:极简主义的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 02:44:31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