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梅,苏森旺
(1.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汾阳 032200;2.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孝义032300)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灵魂,校企合作是院校落实产教融合的途径。国务院办公厅2019 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并提出:“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基于国家发展大战略层面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新任务、新要求、新定位。新经济、新技术呼唤新职教,其中大数据的应用推动了国内各行业的巨大变化,以此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大数据专业发展,打造大数据学院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变革吕梁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传统模式已势在必行。
目前,吕梁市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2017 年市政府瞄准大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前沿领域,开始布局从“挖煤”到“挖数据”的发力转变。市政府确定了“把大数据产业培育成吕梁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实施大数据战略,发展大数据产业”成为吕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的一个战略性选择。
针对大数据专业服务地方产业,构建大数据学院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咨询访谈当地近三年职业院校大数据专业与行业企业,调查对象为本地区七所中高职院校教职人员与大数据产业群的相关人员,调查发现校企合作大多是自发性行为,且停留在短期、不规范的低层次合作,缺乏统筹规划,统一布局,缺乏强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没有更好嫁接融合;职业院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强,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较弱,缺乏对合作企业的吸引力;大数据企业虽然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源自其经营目标盈利,主动投资培养人才战略意识还不强。
正如国务院办公厅2017 年《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曾提到由于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理论研究结合实践调研分析得出:基于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构建职业教育伙伴关系,可以解决四个关键问题,即确定目标、获得资源基础或资助、支持主办机构的伙伴关系、协商可持续的工作方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提下,构建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命运共同体,必须了解各类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价值选择,这是激发其内在活力的基础。各类利益主体合作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各自的利益追求和价值诉求的实现(例如政府政绩、企业效益、职业院校办学质量提升、合作教师和管理者的待遇,等等)。因此,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首先要转变观念,把人们的利益诉求当作是正当的现象,承认和保护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益和价值诉求,分析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并跟踪其参与状况,同时建立相关制度,创新相关机制。
在吕梁市政府的主导下,吕梁市围绕大数据产业转型发展开始了生动实践,“一委三院”(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吕梁智能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学院)相继成立。以华为山西大数据中心、吕梁云计算中心为主的16 家大数据企业相继在吕梁各地落户。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学院在市政府三年投资3000 万的大力支持下定位为一个当地培养技能人才服务大数据产业的职业院校。自成立之日起,在理念设计上与入住的大数据企业应该是天然的命运共同体。但是在实际办学中,双方合作情况如何,课题小组围绕入住当地的有代表性的10 户大数据企业决策者进行了调查,见表1 和表2。
表1 大数据企业对吕梁市政府给予的支持满意度调查
表2 大数据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情况调查
分析表1、表2 的调查结果,以华为山西大数据中心、吕梁云计算中心、农数科技、华睿云计算、共致科技等为主的大数据企业,对地方政府在建设数谷吕梁进程中给予的支持100%是满意的;10 户大数据企业与本地大数据学院开展产教融合的意愿100%愿意,表示入住当地以来还没有找到与高职院校对接的合适通道,对课题组的调研很支持,有3 户企业已经与市域外院校开展了教学、实训合作;对大数据专业学生就业100%持欢迎态度。
调研信息同时表明:地方政府(吕梁市政府)在支持新型产业和职业教育的投入上力度是很大的,政策支持的效果也很明显,担负了产业和职业教育双轮发展的主体责任,但尚无政府财政资金补贴。
准确定位地方政府管理校企合作的职能,即地方政府对推动大数据院校和大数据产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发挥主体责任,这是解决前述问题的重要核心,是新形势下大数据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举措。
遵循利益相关者理论,地方政府可以实行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分配制度改革,激活大数据院校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推动地方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活力,调动双方融合创新的积极性。
地方组建行业职教机构调整并统筹规划大数据专业发展,定章程,定职责,定共享机制,通过挖掘多元化、多类别产业大数据,分析区域产业生态发展规律,为地方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3]。同时使适龄青年成才培养服务经济转型发展,是民生就业要事,也是经济发展大事,两者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以吕梁大数据专业发展为例,组建大数据行业职教联盟协调发挥大数据管理局的职能,形成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命运共同体,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4],双方互相融合互相促进,这样在经济转型发展中才能真正发挥出职业院校人才智能支撑作用。
面对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两个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公办职业院校依赖政府的投入而生存和发展。地方政府利用财政、税收、环保等手段管理所属区域内产业群,引导大数据产业与大数据院校形成命运共同体的主体责任无可替代。
吕梁大数据产业与大数据学院实现产教融合,构建命运共同体,涉及产业、职业教育两大领域,有其自身特有的发展逻辑。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西方国家产生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伙伴关系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构建命运共同体(在方法论角度)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地方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
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时代,地方政府主动担当作为,建立一套地方政府推动校企合作促进形成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命运共同体的模式体系,推动数谷吕梁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已初见成效,下一步大数据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改革、教学资源与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仍需要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