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精品形象,续乡土文脉之湘韵

2019-12-27 04:16林灵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9年11期

【摘要】以长沙高铁南站站前东广场绿化景观为研究对象,围绕项目背景、方案设计、站前绿化景观深化等方面对东广场绿化景观进行深入剖析与系统设计,配合交通枢纽站与各类交通设施有效接驳,使之与湖湘文化及高铁新城片区规划高度协调,展示了地域文化、塑造了长沙门户形象。

【关键词】长沙市高铁南站;站前广场;绿化景观设计

高铁站前广场作为枢纽站协助性的广场,同时兼具景观环境营造和客流集散的功能。一方面,作为高铁站的重要景观组成,各类绿色植物的搭配与应用能带来舒适宜人的乘车环境,营造广场的场所感;另一方面,作为城市总体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前广场绿化景观与城市绿地系统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协调统一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自然气候条件和周边地形环境

土壤、温度等自然条件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而同一城市内部的自然气候条件是相近或相同的,站前广场和城市所提供的光照、温度、水文等自然因素基本保持一致,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站前广场植物选材与城市绿地系统的选材基本统一,使得站前广场绿地能更好地渗透、融入城市总体绿化系统。

为满足高铁交通运行及高铁车站建设的要求,高铁枢纽站多选址在地势平坦区域。这样一来站前广场可更便捷地与周边环境整体融合,同时在站前广场的绿化设计中,也更容易找寻与周边城市绿地环境相互协调的方式。

2、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上,站前广场绿地属于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附属绿地,是服务来往旅客和行人的景观空间。既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在站前广玚的绿化设计中就要做到规划思路和风格与城市总体绿地规划相一致。而作为高铁枢纽站的一部分,在站前广场的绿化设计中应更强调景观的功能性:如在站前广场设计种植池种植大型落叶乔木,既为旅客提供遮阴的休息场所,又可在冬天落叶时满足旅客对阳光的需求,在提供景观视觉体验的同时,满足功用性要求。

3、植被选择和设计手法

适地种树是绿化设计中基本的原则,它表征了城市绿化发展与城市地域自身所拥有自然条件的内在联系。在城市绿化设计中,受土质、气候等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乡土树种相较于外来树种在就地取材和彰显地方特色方面具备更大的优势。重视对本土树种和骨干树种的培育,既是绿化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重视、彰显本土文化的象征。

站前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与城市其他功能板块的植物设计总体上是相得益彰、大同小异的,但在绿化设计手法上也有些许不同。作为依附高铁枢纽站的附属景观环境,站前广场的绿化设计需要在风格上与高铁站主建筑相协调,通过植物空间塑造与车站建筑风格相结合,实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有效融合,使得高铁车站的景观环境更加生态和优美,也更有利于凸显和强调车站建筑的主题和意境。

基于以上思考,在长沙高铁南站站前东广场绿化景观的构思与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地域特色、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高铁南站站房建筑形态及交通流线组织,并融合了生态、低维护等可持续发展理念,最终成功打造了湖南省会城市----长沙东部的门户与窗口,目前广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下文将围绕长沙高铁南站站前东广场的绿化景观深化设计进行探讨。

4、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武广新城高铁站房与浏阳河磨盆洲自然景观之间,北起湘凤路,南至湘秀路,西起高铁站房,东至红旗路,总用地面积为74755㎡。站前广场整体景观设计呼应建筑形态,采用围绕景观轴线点面结合、基本对称的结构形式,体现广场的恢弘大气。

5、文化特色主题

长沙自古盛产湘莲,唐诗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又有“芙蓉国”之称。通过“三湘四水、花开芙蓉”的设计主题,以现代简洁、艺术生态的设计手法,将武广长沙火车南站站前东广场打造成为一个充分展示湖南山水地理格局、体现特色湖湘文化及融合“秋风万里芙蓉国”的蓉城城市窗口形象。

6、艺术设计生态手法

东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在“三湘四水”概念基础之上,引入“花开芙蓉”的设计概念。在出站广场迎面可视的位置以绿化斜坡面+静水面碟状涌泉的方式连接地面广场,斜坡选取不同的色叶植物品种进行组合搭配,穿插散落的荷花叶片图案,营造出绿意交融的自然景观界面,犹如荷花盛开于此;在文化层面上,体现长沙芙蓉国的美誉,起到点题的作用。

7、植物设计主题:绚烂夏花,秋叶宁静

协调统一·突出个性:注重塑造广场的特色空间,凸显不同空间个性,注重各个功能空间衔接。

自然流畅·四季有景:营造大气,简洁的广场植物景观,以夏季花为设计主线,辅之春秋花卉。

8、绿化种植原则

8.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长沙气候特点,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种植适生树种。广场植物景观环境需要不同类型的植物通力合作,如乔、灌、花、草不同层次的植物相互搭配,映衬彼此。

8.2可持续性原则:站前广场环境与城市绿化设计布局中,要以不干扰广场交通为原则,立足当前,兼顾长远,保持对场地生态性的维护。

8.3功能复合性原则:以功能和景观结合为主,将生态防护、景观观赏,广场停留、休憩、通行等功能叠加于一体,利用丰富且有序的植物景观展现湖南风貌。

9、植物平面分区布局

站前广场的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的一部分,根据站前广场的布局及交通组织,“点”和“面”的互相协调与合理配合,共同衬托站前广场主体建筑,增强广场空间环境的可识别性。又因立地条件均为砼楼板上植树的容器形式,故在结构允许的范围内根据不同的区域覆土、栽树,同时对绿化做好喷灌系统的设计。结合站前广场不同的功能特点,共设计四个分区:出站口形象展示区、城市文化展示区、市民休憩区、配套服务区。

9.1特色造型植物(出站口形象展示區)

通过出站大斜坡的设置,将出(下转218页)(上接216页)站口原有的生硬界面作顺接处理,且兼备良好的导向性和光线折射性;斜坡绿化采用荷花元素造型,不同色块灌木呈现花瓣的种植形式,既能保持出站之后观赏视野的开阔与大气,又可营造富有水乡泽国、芙蓉故里的景观形象。

以姿态优美、长势旺盛且病虫害少的乡土树种香樟造型桩作为主景立于地面广场的中心位置,不仅可以表现出浓郁的地方风韵,还能引导视线,起到视觉焦点的点景功能。

9.2主要观景植物(城市文化展示区)

本着展现湖南风貌,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本广场的植物配置以常绿树香樟、桂花为基调树种,落叶树种为辅,采用草地疏林的形式构筑层次丰富、四季分明的植物群落景观。

地面广场的绿化由两块基本对称的放射形的花坛组成,植物配置以自然式种植为主,上木采用导向性的树种如香樟、朴树、银杏及桂花组合:香樟高大挺拔,冠大浓荫,为湖南的乡土树种,叶片婆娑之时散发出樟脑的清香有安神醒脑的作用,而朴树是湖南特色的秋花树种,其花嫩黄,生机盎然,其果秋天红艳,分外迷人。中下层搭配色叶开花的小乔及灌木:如垂丝海棠、黄花槐、二乔玉兰等。外围为纯净的草坪,突出景观视线的开阔,体现广场的整体性,此外,在上层高大乔木的遮阴效果下,草地可作为休憩停留的绿色空间。

9.3次要绿化植物(配套服务区)

站房周边及高架路桥衔接处,在有限的绿地空间种植较为高大的多头香樟、银杏作为防护遮挡,在较为集中的开阔草地上丛植紫薇、紫玉兰、樱花,后衬以常绿竹柏、桂花作为背景,展现山花烂漫的景色。

南北两个交通的出入口,植物立地条件好,便于植物生长,以香樟、杨梅、复羽叶栾树、红叶石楠、山茶组合造景,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

二层平台栏杆交界处,阵列桂花及常绿精品球,下层辅之以开花绿篱如杜鹃、茶梅等,弱化边界,增添广场的热闹氛围。

9.4站房中庭及屋顶绿化(市民休憩区)

站房建筑与中庭绿化相结合,通过中庭的设置使地下空间获得良好的采光通风效果,以及提供来往客流的等候休憩空间,阴角墙围处植物选用刚竹围合,树池花坛内种植竹柏及鸡爪槭等耐阴亚乔木以丰富庭院空间。

结合站房的波浪形屋顶,采用简式屋顶绿化形式设计屋顶绿化,这也是国内绿色建筑的一种新技术,通过新型绿化材料佛甲草的使用,构造出环保、节能、轻盈的新型绿化屋顶,给城市带来新的景观。佛甲草具备生长快、扩展能力强、根系纵横交错的特点,通常可与土壤紧密结合,可有效防止表土被雨水冲刷,是优良的屋顶绿化植物材料。

结语:

综上,站前广场的绿化设计不仅是城市总体绿化设计的分支,更是城市总体绿化设计的补充和延续,本案在宏观绿地系统设计的基础上,针对长沙高铁南站站前广场的景观环境要求,充分结合湖湘文化底蕴,营造出了优美、生态的景观空间,丰富了高铁南站东广场的空间结构,美化了城市的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1]邬姣.铁路客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2011,31(4):77-78.

[2]夏佳元.佛甲草在屋顶绿化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初探[J].湖南林业科技,2007,34(3):45-47.

作者簡介:

林灵(1988-),女,湖南张家界,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