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生产流程变革的压力,因此其必须探索与受众接触和互动的新方法。本研究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探讨广播媒体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并从广播新闻的生产、传播与发展角度提出传统广播媒体转型发展的策略,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关 键 词】媒介融合;广播媒体;广播新闻;发展
【作者单位】刘宇,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3.024
新媒体时代,手机等移动设备迅速普及,人们开始通过移动端来获取信息,这使得传统媒体的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传统媒体纷纷转型,推出新媒体业务以谋求长远发展。广播媒体是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新媒体崛起之后虽然受到很大冲击,但不断改革创新,尤其注重广播新闻方面的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目前我国处于媒介融合的关键时期,广播新闻在广播媒体业务中所占比例非常大,因此研究广播媒体怎样根据自身特点来创新与改革广播新闻,意义重大。
一、新媒体与广播新闻的协同发展研究
1.关于广播新闻的研究
学者王文科对广播新闻的定义是,广播新闻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向各地区发布新闻事件的新闻报道方式。我国学者对广播新闻的研究非常深入,并且取得了较多的理论成果,比如赵玉明、艾红红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史教程》中按照时间顺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播行业的发展进行了介绍。李岩在《广播学导论》这本书中对广播的概念以及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介绍了广播的具体功能及属性。王文科的《广播新闻报道》、曹璐和罗哲宇的《广播新闻业务》以及肖峰的《广播新闻业务教程》等著作都是我国广播领域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这些著作详细地介绍了广播新闻的相关历史与发展进程,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概括。国外也有很多关于广播新闻的理论研究成果,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安德鲁·博伊德的《广播电视新闻教程》以及特德·怀特的《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报道》,这些著作对国外广播新闻的发展历程及实际情况进行了阐述,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广播新闻报道的运作方式进行了研究。
2.新媒体与广播新闻的融合发展
现阶段有关电视、纸媒的融合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但关于新媒体与广播新闻融合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构。一些对新媒体和广播新闻融合展开研究的学者,在论文中分析了二者融合发展的潜力,认为广播媒体应该借助技术手段来降低人们的收听难度,吸引手机用户成为广播受众群体。还有一些学者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建立广播新闻创新激励体系,并对广播新闻节目形式单一化的问题展开了具体分析。笔者认为,在研究广播新闻融合发展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新媒体及其受众群体的特征来展开分析。当下学界更关注传统媒体中电视和纸媒的媒体融合研究,对于广播的媒体融合研究很少,从广播新闻生产流程的角度开展媒体融合研究的更少,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分析广播新闻的生产、传播与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的传播现状
1.广播受众:年轻化、高端化,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全国广播听众规模呈扩大化趋势。一方面,在当今新媒体强势崛起的冲击下,广播市场并没有就此走向衰败,反而逆势增长,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另一方面,目前的广播受众群体具有年轻化、高端化和规模不断扩大的特点。赛立信媒介研究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从年龄层面来看,25—34岁的听众占比为26%;35—44岁的听众占比为25%,45—54岁的听众占比为21%,上述年龄段的听众总计超过了70%。由此可见,中青年人群收听广播的比例非常大,广播未来的受众群体会朝年轻化的方向发展。从教育层面来看,广播听众的学历和受教育程度较高。学历为高中/职中/中专的听众所占比重最大,学历为大专和本科的听众占比也不小。从经济水平层面来看,大约70%的听众月收入超过3000元,22.22%的听众月收入为5000—9999元,9.7%的听众月收入超过1万元。相关数据显示,听众中月收入为1万元以上,且年龄段为45—54岁的听众在生活方式上保持独特的品位,同时,这类听众所占比重还在不断上升,因此,广播媒体在打造广播新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内容价值的再创造,打造具有高含金量的内容。
2.传播方式:伴随性、移动化、碎片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播新闻在传播方式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居家收听广播的听众占比较2017年有所下降;在汽车上收听广播的听众占比持续上升;在街道、路上收听广播的听众,在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所收听广播的听众,均较2017年有所上升。可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听众选择在车里或在外活动时收听广播,广播听众的居家特点逐渐弱化,移动特性逐渐凸显。赛立信媒介研究提供的相关数据表明,大部分听众会在学习、工作、驾车、娱乐时收听广播,在固定时间和地点收听广播的情况越来越少;同时,传统的收听设备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车载音响等收听设备所占比重快速上升,占据主导地位。总的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收听广播的时间和地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收听习惯呈现碎片化的特点,未来非黄金时段将成为广播媒体需要抢占的潜在市场。
3.传播内容:新闻是广播媒体传播的主要内容
目前廣播媒体的传播内容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受窄播化趋势影响,广播频率和广播节目类型的分化更加细致,但新闻依然是广播媒体传播的主要内容。赛立信媒介研究的调查分析数据显示,在现有广播频率和广播节目类型中,新闻频率和新闻类节目的资源最为丰富。从图1可见,在各类型的广播频率资源中,四成以上为新闻频率,交通频率次之,占比超过两成。广播频率在全国各地区的分布情况显示,比较靠前的还是新闻频率,其在华东、华南、西北、西南片区所占比重超过40%,紧随其后的交通频率在这些片区所占比重均为20%左右。由此可推测,国内听众群体的首选广播频率为新闻频率。目前,广播频率和广播节目具有以下特点:内容非常丰富,涵盖范围广,包括文学、运动、音乐、财经、新闻等;节目各具特色,适合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听众收听;最受欢迎的是新闻、交通、音乐频率。总的来说,广播媒体要扩大影响力,赢得市场地位,离不开节目内容尤其是广播新闻内容的精心打造。
三、媒介竞合下广播新闻面临的挑战
1.新媒体对广播媒体广告收入的冲击
当前,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广告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对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国内广播广告营业额为74.87亿元,同比减少0.39%;国内电视广告营业额为535.59亿元,同比减少2.06%,而电影广告、互联网广告呈现高增长态势。我们可以大胆预测,随着互联网与各行业的不断融合,各类广告投资商将会把目光放到融合领域。
2.新媒体对广播媒体受众的分流
21世纪,中国新媒体用户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企鹅智库相关调查数据显示,54.9%的受众把移动新闻应用作为他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见图2)。这表明,目前受众看新闻的首选是移动新闻应用,而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纸媒和广播排名明显靠后。其中社交应用作为新闻渠道,所占比例超过了PC端新闻网站,由此可见受众移动化新闻阅读特点日趋明显。
移动新闻应用不仅是受众偏爱的新闻获取渠道,而且受众黏性极大。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新媒体开始探索VR/AR新闻,这意味着受众可以“进入”新闻现场,成为新闻的当事人和见证者,满足多元化的新闻体验。可以预见的是,相较于个性化、多元化和移动化的新媒体,依靠固定的媒体平台和单一信息渠道的传统媒体若无法满足受众的多样化新闻体验需求,将会流失大量的受众。
3.新媒体对广播新闻吸引力的冲击
(1)广播媒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受限
当今广播听众伴随性收听和碎片化收听的特征日益明显,他们在不完全专注的状态下收听广播,因此容易忽略节目内容,产生疲倦感。此外,由于声音不易保存,信息处于线性传播中,这导致受众在收听广播时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或者遗漏信息的情况。因此,广播媒体在采集节目内容和编排节目时,会更注重声音信息对受众的吸引力,同时剔除一些不容易让受众接受的内容,当然这种做法难免对一些复杂的政治新闻、重大事件新闻以及专业性较的新闻的传播造成影响。还有一些对于画面要求极高的新闻,例如大阅兵、世博会、航天发射等,在广播领域很难实现很好的传播效果。而新媒体既拥有多渠道的信息展示途径,又可以融合超文本链接方式,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突破了广播媒体在内容传播上的限制,因此,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可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2)新媒体新闻传播形式更多样化
听众在与广播媒体互动时,其在广播节目中发表的言论会受到较多限制。此外,广播节目具有线性传播、不易保存的特点,这导致其与听众的互动无法取得更好的效果。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日益成熟,人们对媒体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因此他们改变被动接收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新媒体凭借强大的交互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打破了原本不对等的传播地位,尤其“公民记者”群体的崛起和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可以便捷地使用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因此,传统的广播媒体只有和新媒体融合,才能满足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实现长远的发展。
四、媒介竞合下广播新闻的传播启示
1.前期策划:建构信息平台,加大宣传力度
广播媒体具有“短、平、快”的信息传播特点,是现代社会中最适合报道灾害新闻或突发事件的媒体。比如在2016年湖北连续性暴雨灾害中,湖北之声借助新媒体技术,建立融媒体信息平台,实现了报道的创新。由此可见,建立一个官方、统一、公开的信息平台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广播媒体可以建构“信息素材库”,培养自媒体、“公民记者”主动投稿新闻的习惯,同时也方便广播记者对新闻信息进行采集与核实。在“信息素材库”的日常管理维护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加强投递者的实名认证管理以及对信息的监控;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厘清每一条线索的背景及其与投递者的联系;让明星主播、知名记者参与互动,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广播记者快速获得有效的新闻信息,提高新闻报道的效率,同时增加受众黏性。
新媒体时代,海量的新闻信息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广播媒体要想扩大广播新闻节目的影响力,不仅要打造优质的节目内容,还要面向市场加大宣传力度,让受众能够迅速地识别节目。这就要求广播媒体在节目筹备期间就做好播出效果的预设,避免“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处境。因此对于广播媒体而言,适度的宣传、提高节目关注度、合理编排节目时段、做好播出效果的预设十分重要。
2.中期采制:注重数据解读和可视化新闻呈现
在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占据主导的时期,信息发布的权利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得和发布信息的门槛降低,消息来源更广、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尤其是经过“两微一端”等平台的转发、分享,“独家新闻”“首发媒体”的概念逐渐模糊,受众更看重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分析和解读。
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容易被挖掘和发现。斯坦福大学的杰夫·麦吉教授认为,所有新闻皆数据。媒体的责任是向大众解释复杂难懂的数据,媒体工作者的任务是运用数据使新闻报道更加有说服力。由此可见,独到的观点剖析和数据解读,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广播新闻的新特征。可视化是大数据时代的另一特点,可视化技术的成熟丰富了新闻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元素。比如可视化技术可以为新闻故事增加更多视觉元素,丰富广播新闻的内容,调动受众情绪,让新闻更能打动人心,与受众产生共鸣。
3.后期传播:加强平台之间的联动,实现全媒体传播
广播媒体在进行系列广播新闻报道時,除了运用多媒体传播手段,还要注意利用超链接技术加强各平台之间的联系,拓展新闻的外延。广播媒体实行窄播化以来,改变了过去广播节目综合性、大众化、传播受众缺乏针对性的特点,由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传播的内容更加专业化、个性化。总体来看,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一方面帮助受众选择自己喜爱的广播频率,另一方面让广播媒体增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促使广播媒体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融合转型——以上虞广播电视总台的融媒实践为例[J]. 当代电视,2019(6):98-100.
[2]赵萌. 全媒体时代可视化广播发展策略——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为例[J]. 青年记者,2018(17):58-59
[3]罗幸,杜洋. 从《新闻最有数》看大数据与广播的融合[J]. 传媒,2017(9):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