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迪
摘 要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中国声音响亮于世界舞台的同时,中国文化也随之不断传播。在跨文化交流的话语平台上,有一群外国“网红”以拍摄视频的方式活跃在中国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以“歪果仁研究协会”为例,用自己独特的身份视角传达着对于中国社会的评论声音,给国人带来了积极的文化自省和民族自信。与此同时,这些外国网红的视频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对中外跨文化交流具有崭新的意义。
关键词 跨文化;中外;交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1-0104-02
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是造就一个國家民族性格的本质内核。跨文化交流,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广义指本族语与非本族语人之间的差异,也指语言及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交往时的差异。跨文化交流的模式随时间变迁有不同的类别,过去大多属于国家官方层面,带有一定集体性和政治目的性,是与国家发展相配套的宏观行为。随着时代发展,网络科技不断更迭,信息渠道更迭换新。自媒体在新媒体浪潮中飞速上升,占据了社会话语权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微博”“优酷”“哔哩哔哩”“YouTube”等社交视频类网络工具蓬勃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自如发声。由于近些年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增强,文化吸引力增大,大量外国人来华旅游或学习工作,而其中一些人就借助便利的自媒体手段,拍摄视频表达自己在中国生活的对比体验,与受众进行独特的跨文化交流。他们以在华生活为重点,以自己的母体文化为载体作对比,表达对中国各种社会现象的感受诠释,充当了当前社会里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而在众多在华外国人中,一个叫做“歪果仁研究协会”的自媒体异军突起,所涉及的跨文化社会现实投射面极广,因此本文将以其为载体,探讨在华外国“网红”①在中外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
1 在华外国“网红”与歪果仁研究协会
1.1 “网红”及其传播群体
“网红”,即“能够以自身的社会性举止引起比普通人更多的关注度,从而影响到人们的看法和眼光全新的国际生活”的这样一群人[1]。随着互联网发展,从初级在各大网站论坛发帖到今天的自媒体视频,网红的数量和群体爆炸式增多,且影响力主要作用于年轻人,本文提到的在华外国“网红”有着国外异文化的母语背景,却在中国长期居住生活,从来到中国至逐渐适应的过程中,大多经历了文化蜜月期、休克期等冲突与磨合。他们利用视频拍摄的方式,讲述生活中出现的文化摩擦,对于中国社会现状的感悟体验,受众大多是中国有较长网络使用时长的年轻人,在各个网站影响力显著。
1.2 歪果仁研究协会
在华外国“网红”中,“歪果仁研究协会”是一个能够系统制作文化现象对比的自媒体。该协会制作的视频系列于2017年1月正式推出,主创会长为以色列人“高佑思”,副会长为美国人“星悦”。“歪果仁”为“外国人”的谐音,这一起名方式诙谐地化解了外族身份隔阂,调侃中带着亲切,隐形中消除了制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文化心理距离。除对个别不会汉语的外国人的街头采访外,视频其余部分皆使用汉语。这一团队人员组成国籍各色各样,母语背景有犹太语、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
2 “歪果仁研究协会”跨文化视频内容分析
2.1 受众与主题
该自媒体的视频受众面极广,分布于各大视频社交媒体网站,例如哔哩哔哩、优酷、YouTube、微博等。截至2019年10月,它在哔哩哔哩网站共发布226个视频,拥有275.5万粉丝,播放数1.8亿;在优酷共143个视频,粉丝2.1万;微博316万粉丝;而在全球媒体YouTube共有129个视频,13.4万订阅者,观看量1 300万,分为两种,中文类为汉语母语的观众制作,而英文类YChina,视频叙述用语和字幕同为英语,目的为其他国家非汉语类观众,视角也更贴近西方人的角度。杨萌从新闻学的角度,认为“外国博主通过‘他者的视角对中国社会文化进行镜像投射”“拓宽中国受众的‘世界想象”[2];且网络视频具有很强的“延展性”[3],拓展了话语空间、跟中国观众之间有很强的交互性。
该自媒体视频所涉及的主题广泛,大小广度不一。有中国特色的相亲文化,砍价文化,春节文化,看球文化,不同的城市文化,各地美食文化,电子竞技文化;中式英语、中式方言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独特符号的文化意象。在视频中,大家用幽默的语言互相自嘲,始终以平等中和的态度进行讨论,话轮完整,在“他者”视角的角色互换中,完成了互相尊重的文化交融。
2.2 视频文化相关性
以目前青年人聚集密度最高的bilibili网站为例,该自媒体播放量最多的是题为《自从这群歪果仁误解了中国以后》《自从这群歪果仁XX以后》,还有《十年前最穷的中国农村,现在什么样》等深入中国普通生活的作品。这一视频团队深入四川雅安的古路村,切身为大家展示了这一贫困地区如今通水通电的良好发展,观众在弹幕以及评论中皆给出了“从外国人的视频中第一次了解这个地方”的正面评价;在《自从这群歪果仁误解了中国以后》中,高佑思以街头采访的形式,以“刻板印象”为主题,将西方对于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及“标签化”作了整合,进行了趣味性的沟通,并表达出正确的价值观,让观看视频的人得到共鸣。《自从这群歪果仁被中国速度吓到以后》让无数观众从外国人的视角获得了欣慰的民族自豪感;在《带荷兰弟看川剧变脸》中,制作者们带领蜘蛛侠的扮演者体验糖画、包饺子等中国元素;在有关方言的视频中,中国观众看到了外国友人学习儿化音的困难和趣事,体会到了跟自身学英语的异曲同工之妙,找到了二语学习的共鸣;在关于使用淘宝的视频中,中国观众从侧面体会到了“中国速度”的便利。除此之外,他们亲身体验美团外卖骑手,去机场做地勤、在河南早餐店打工,在汶川震区端盘子,在春运列车当列车员。在一些访谈类视频中,他们大胆探讨“洋垃圾”话题,谈论跨国恋文化障碍等社会热点话题。这些视频以同理心为出发点,将视野从细枝末节扩展到国家态度,传递出一个“他者”视角的正面反馈,铺垫出一个不卑不亢、平等对话的真实语境,无论是街头采访中外国人的反馈还是视频制作团队的话语,都使得观众以积极善意的眼光反观自身,看到中国文化新的闪光点,带来自省的民族自信。
3 教学辅助
笔者在泰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任教期间,为了将中国当代文化现状介绍给学生,曾在成人汉语高级班课堂上播放该协会的视频。笔者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选取视频为汉语版“体验美团外卖员的一天”和英文版YCHINA的“春运”。播放后询问学生感受,学生们普遍认为通过视频了解到中国目前各式外卖的全民普遍和配送员的日常辛苦,也体会到了中国这一人口大国春运的归途与艰难。笔者根据视频适当延伸出中国人春节返乡的“家”心理和中国高铁动车等新的交通方式,反馈效果良好。相比中国本土文化类视频,类似歪果仁研究协会这样的“他”文化反向叙述作品,会起到更多的的镜像作用,对于身在海外的汉语学习者来说,体验感和认同感会更加显著,引起一定身份感的共鸣,从而能客观地切入和评判中国文化,因此有利于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
4 结束语
语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教育,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该语言学习者能够真正适应所学目的语的文化环境。在当下的文化交流中,这群独特的“歪果仁”借助自己的身份背景,从尊重与包容的态度出发,以客观真实的视角去对比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始终坚持友好积极的传播方向,给青年一代人传达开放互融的文化观点,不断消除跨文化交流中的刻板印象,值得我们学习。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人也在选取更加丰富的切入视角,为传达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而努力着。
注释
①百度百科“网红”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D%91%E7%BB%9C%E7%BA%A2%E4%BA%BA/893109?fromtitle=%E7%BD%91%E7%BA%A2&fromid=6436044&fr=aladdin。
参考文献
[1]杨萌.跨文化类视频的内容生产及价值呈现——以“歪果仁研究协会”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13,89-13,89.
[2]刘滢,吴潇.延展性逻辑下网络视频的跨文化传播——基于“歪果仁研究协会”86条视频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9(1):17.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語教学研究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