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祥
中图分类号:G279.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0-100-02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如优化相关制度、借助信息技术、加强人才培养等,以期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促进社会和谐与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关注这一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时代 精准扶贫 档案管理
新时代到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各企业的科技化程度也逐渐优化,用户对档案管理水平的要求逐渐攀升,这就要求各单位优化档案管理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了脱贫攻坚进行的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对脱贫攻坚战加以重视。
一、档案管理工作在展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制度及机制
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单位虽然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制度方面还存在缺陷,基本由其他部门人员进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在具体展开档案管理工作时常出现推脱责任的情况,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且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也存在过度重视档案资料的保存却忽视档案使用价值的情况,不能利用现有档案资料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致使出现信息资源空闲情况发生,不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管理人员能力素质不足
新时代的到来也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自身能力和素质进行优化,在新时代的各种技术和先进理念下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开放。为避免给企业造成经济和名誉上不可挽回的损失,降低档案泄露风险,管理人员可以把档案安全及保密列为部门的首要任务,企业不断用各种手段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保密方面的意识,确保安全有效的进行冗杂的档案管理工作。
(三)基础设施与管理技术落后
当下,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大数据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逐渐被应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但仍有些企业发展呈现滞后性特征,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而且技术条件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管理水平低,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例如,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没有先进的扫描仪、专用电脑为支持,或者最基本的打印机等设备也是被淘汰的,并且依然使用纯人工装订该当的原始管理手段进行档案管理。即便专业的管理设备配置完成,但缺少高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二、新时代展开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信息识别与精准帮扶工作未落实
目前,我国扶贫工作效果并不乐观,存在很多不足,如精准识别不精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精准帮扶方面做的也不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必先识贫。”部分贫困地区的扶贫方式是区域瞄准,难以精准识别到户,在这种情况下导致识别对象受指标控制,贫困人口识别标准较为单一,导致部分贫困户没有被识别;同时,在精准扶贫中,因为没有及时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所以加大了贫困人口识别难度,降低了精准性。如:部分扶贫领导因私心,严重降低了扶贫工作质量。部分地方存在为进入扶贫名单,亲人间互作伪证的情况,精准识别十分困难。
(二)扶贫内生动力及自我发展能力弱
我国大部分贫困区经济落后,未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主要表现在结构单一、不合理,传统农业产业落后且比重较大,而在实际发展中,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少。扶贫地区以被动式“输血”的扶贫形式为主,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完整产业链,且缺乏主导产业、集体经济和主导产业,脱贫内生动力严重不足,自我发展能力普遍弱。
(三)扶贫人才短缺且缺乏高层次技能
贫困地区工作环境条件是比较差的,不利于吸引人才,因此造成了大量人才流失。优秀的基层扶贫干部可以带动一整个区的脱贫速度,但是贫困区比较特殊,各方面的发展都很落后,环境质量不佳,经济水平偏低。在这种状况下,一部分基层扶贫干部是由当地村民担任,经验不足且难以应对精细复杂的扶贫工作,忽视对贫困人口脱贫和发展能力的促进。
三、新时代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
(一)优化调整相关制度机制
部分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在工作时不注意归档、整理和保存,导致管理水平下降。因档案资料与企业的可持续發展息息相关,所以企业需对档案资料加强管理力度,健全保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为避免因信息泄露造成企业的严重损失,避免文件缺失。企业可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完善借阅登记制度,降低资料缺失率,为档案划分保密等级对各层人员可借阅的档案资料进行限制,借阅资料时做好登记工作。例如:归还时间、档案名称等,加强管理力度。档案管理人员应对各项目指派专门的资料员进行借阅工作负责。信息化时代的档案管理制度和办公自动化是一体的。企业档案相关部门需要针对真实情况制定出适用性强的管理制度,避免档案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档案管理系统有明确的分工。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的政策,对每个环节进行监督,避免意外产生。此外,还可以做好档案室的环境控制工作,避免档案资料受损。
(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与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时代,给档案管理带来新挑战,档案管理人员为了更好地面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更进一步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对管理人员来说,进行培训能够培养良好的档案管理工作意识,并利用所学技能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所以企业应全力以赴做好相应的培训指导工作,丰富相关人员专业知识,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计算机能力和档案资料归档处理能力,使档案管理人员明确端正工作态度,学习并掌握先进的工作技能。也可以建立档案管理人员考核机制,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改变传统观念帮助档案管理人员提高地位,有效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加强业务方面培训指导,经常组织业务交流讨论会,帮助档案管理人员拓宽视野。档案管理人员通过自身专业知识的丰富,提升管理能力,促使良好管理效果实现。
(三)完善档案管理系统
为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企业应不遗余力的建设硬件设施,加大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近年来,纸质档案随企业发展逐渐增加,给档案库房带来压力。而使用信息技术将会提升档案信息的储存空间,提升储存的效率。且档案资料充满多样性和复杂性,企业有大量档案资料,传统的档案管理在对档案的辨别和剔除工作时会消耗档案管理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且容易在工作中产生疏漏。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档案信息不再需要大量精力甄别挑拣,可有效利用数据创造,发掘档案信息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可以构建科学性与可靠性强的档案管理系统,建立高安全、快速度、针对性强、低成本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开通档案管理部门专用微博,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应用价值。
四、新时代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精准识别,提高精准帮扶
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关键是要出实招、见真效,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发挥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全党解决扶贫问题。坚持因人因地实施政策、因贫困原因实施政策、因贫困类型实施政策。设定出具有科学性的时间表,留出缓冲时间、实行严格的评估、做到脱贫到人。目前大部分贫困县都完成了入户普查,实现了贫困人口精准调查。精准扶贫首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全网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力量,利用电商平台帮助贫困地区加快脱贫速度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同时不再将收入作为识别的唯一标准,让基层扶贫干部按照适合当地贫困情况的标准相关部门可以实行贫困村分类机制。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有效整合资源,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村庄进行分类,逐步擴大制度建设的趋同性和内容的过度性,逐步将原户籍扩大到村级,并不断给予保护和支持保证扶到实处。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我国目前仍存在部分贫困地区领导为赶扶贫进度,采取直接给贫困群众送钱送物的“大包大揽”式扶贫政策,严重忽视了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让许多贫困人员安于现状,等待政府的帮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为确保扶贫成果实现可持续性,贫困地区基层干部需要将群众干部力量团结起来,鼓舞贫困地区士气,协助贫困地区创建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可以试试教育扶贫,让贫困地区的儿童接受高质量的知识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决策。教育扶贫是“切断贫困根源”的利器。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政收入也相对较低,教育硬件设施投资有限,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不高。这导致贫困地区的教育严重滞后,使得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结果,当他们长大后,也成为文化素质低、收入低的工人。扶贫干部可发展多样化的教育,满足多层次贫困人员的教育需要,确保贫困地区教学中心的开放,为贫困区学校配置良好教育资源。高度重视贫困区教师队伍专业培训及资助,让贫困区教师能够被留住并且教好学。
(三)加强扶贫人才队伍建设
贫困地区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人才,但贫困地区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大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很少选择回家乡。乡村基层扶贫干部始终处于我国扶贫前线,有带领贫困区群众脱贫植物的重要任务。为形成稳定的专业扶贫队伍,政府可以将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做出的业绩作为提拔依据,提高基层扶贫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让基层一线扶贫干部有获得感。一方面,加强本土扶贫人才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外来专业人才,同时保证对种植、养殖、农村电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五、结语
总之,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各企业文档管理方法发生了较大改变,企业应改善管理观念,持续优化档案信息管理方法。扶贫一直是个复杂难题,应多种影响因素,新时代扶贫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与时俱进的展开。
参考文献:
[1] 贾秀芳.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微服务的实现途径研究[J].兰台世界,2019(08):58-60.
[2] 李庆红.强化基础服务大局聚焦民生全力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J].山东档案,2018(06):66-68.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4] 谢志平,焦佳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贫困治理[J].兰州学刊,2007(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