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衍旺
(福建省将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将乐353300)
Y两优900 系第4 期超级杂交稻苗头籼粳交组合,2015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国审稻2015034),其稻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好,商品性佳,米质优良,整精米率68.1%,长宽比3.0,垩白粒率12%,垩白度1.4%,胶稠度68 mm,直链淀粉含量14.7%[1]。2015 年将乐县农科所引进作烟后稻试种栽培,表现强壮根系、高度耐肥,挺拔抗倒,高产稳产。2016 年在将乐县作为中稻与烟后稻局部推广,一般每667m2产量600 kg 左右[2]。为发挥品种产量潜力,加速良种良法在将乐县中稻大面积推广应用,满足群众栽培技术需求,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科学比较、精细筛选Y 两优900 作中稻栽培的最优栽培措施。
由于将乐县土壤含磷充足,试验采用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施钾量(X3)3 个因素,5 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表1),共20 个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1 m2(4.2 m×5 m),行距统一为30 cm,株距按种植密度进行调整。为防止肥水互相渗透,小区间的田埂用地膜包裹。
田间试验于2017 年在将乐县南口乡松岭村进行。试验品种为Y 两优900。试验田土壤为灰泥田、中壤,排灌方便、肥力中等。试验土壤成分分析:pH=5.26,碱解氮185.6 mg/kg,速效磷31.9 mg/kg,速效钾75.6 mg/kg。于5 月10 日播种,湿润育秧,6 月7 日移栽,每穴栽2 粒谷苗。氮肥按4∶4∶2 的比例分别作基肥、蘖肥、穗肥。氮肥作基肥时用碳酸氢铵,作蘖肥和穗肥时用尿素。磷肥每667m2用过磷酸钙6 kg,基肥、蘖肥各用50%。钾肥用氯化钾,按5∶5 分别作基肥、蘖肥。6 月6 日施基肥,于移栽后7 d,即6 月14 日施分蘖肥,8 月5 日施穗肥。本田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适时对症下药,防治了3 次:在7 月23 日针对二化螟和稻飞虱防治喷施12%甲维虫螨腈;在8 月15 日针对稻飞虱防治喷施20%唏啶虫胺;在8 月28 日针对防治中后期病虫害喷施2%阿维菌素、30%苯甲丙环唑、75%三环唑。中稻全生育期145 d 左右,根据小区成熟先后适时收割。
表1 试验因素及水平编码表
根据产量结果(表2),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统计分析,建立了Y两优900 产量与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施钾量(X3)三因素间的数学模型为:
Y=642.98090-7.46245X1-17.77494X2+4.13806X3-36.24715X12-21.25649X22-57.10680X32-33.81250X1X2-15.78750X1X3-15.21250X2X3
对上述方程进行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F1失拟=1.932,P=0.175 6>0.01,不显著,说明试验无失拟因素;F2回归=10.67,P=0.000 7<0.01,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所建方程与实际拟合较好。进一步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得出栽插密度和施氮量的一次项、二次项系数达显著水平,施钾量二次项系数达到α=0.10 的显著水平,剔去不显著项后的回归方程为:Y=642.98090-17.77494X2-36.24715X12-21.25649X22-57.10680X32-33.81250X1X2
2.3.1 单因素的效应 采用降维法将该数学模型的其它变量取值为零水平,可以得到3 个因素与产量的二次函数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每667m2栽插密度(X1=0 水平)达1.5 万穴时产量最高,为642.98 kg;每667m2施纯N(X2=-0.5 水平)8.5 kg 时产量最高,为646.55 kg;每667m2施钾量(X3=0 水平)12 kg 时产量最高,为642.98 kg。
表2 3 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与试验结果
图1 主效应分析
从图1 可以看出:种植密度(X1)水平编码值在-0.5 ~0 时产量达到最高。施氮量(X2)、施钾量(X3)取值为零水平时产量达到最高。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可以直接根据其回归系数进行分析,回归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反应了变异来源对试验结果影响的大小[3],因此,对Y 两优900 产量的影响力大小依次为X2>X1>X3,即施氮量>密度>施钾量。
2.3.2 因素互作效应 从DPS 系统数据处理结果可知:2 因素的互作效应,当其它因素为0 水平时,X1=0与X2=-0.5时每667m2产量最高,达646.55 kg;X1=0与X3=0时每667m2产量最高,达642.98 kg;X2=-0.5 与X3=0 时产量最高,达646.55 kg。
2.3.3 高产模型的优化方案 通过DPS 数据处理结果还得出最高产量的农艺措施,各因素组合为X1=0、X2=0、X3=0 时每667m2栽插密度1.5 万穴、施N 12 kg、施K 12 kg 可获得642.98 kg 的最高产量。但是对于大面积生产而言,由于受诸多限制因子影响,可行性不强,可以采用“频率分析法”建立某一产量水平下的高产栽培农艺方案[4,5],即Y 两优900 获得每667m2产量大于564.72 kg 的21 个方案中,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每667m2栽插密度1.478万~1.764 万穴、施纯氮9.8 ~13.37 kg、施纯钾10.15 ~13.85 kg(表3)。
表3 每667m2 产量大于564.72 kg 的21 个方案中各变量取值的频率分析
3.1 研究应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初步建立了Y 两优900 产量与栽插密度及氮、钾施用量主要栽培因素的回归模型,该模型反应了在将乐县磷肥充足的情况下,产量与栽插密度及氮、钾施用量的变化关系,经模拟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可以为Y 两优900 的推广提供配套的栽培措施。
3.2 各栽培因子的增产效应大小依次为施氮量>密度>施钾量,即氮肥的影响效果最明显。但在大面积生产推广中,Y 两优900 为获得高产,应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土壤肥力等因素条件对氮、钾肥的施用量及栽插密度作适当调整。
3.3 根据对模型的模拟寻优结果,结合作者2015年对比试验和农业生产实际,认为Y 两优900 适合洋面中高肥田作为中稻栽培较为合适。Y 两优900获得每667m2产量大于564.72 kg 以上技术方案为:适当早播种,适龄插秧,重施基肥,早施蘖肥,每667m2栽插密度1.478 万~1.764 万穴、施纯氮9.8~13.37 kg、施纯钾10.15 ~13.85 kg。加强田间管理,栽培上以主攻多穗为重点,及时防治病虫害,才能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