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卫平 王艳红 罗旭光 范国权 郭海秀
(山西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太原 030001)
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中插入思想政治元素,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教育。而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专门设立的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品德素养为目的的课程。二者的中心都是育人,但是侧重面不同。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传统的医学教育偏重追求高精尖职业教育,追求高学历人才和高科研成果产出,对思政教育及人文教育重视不够。使德育建设和专业教学相隔离。这种背景培养出的医学人才难以适应目前复杂的医疗现状及国际人才竞争环境,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融思想政治教育于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以提高教学效能是目前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2]。在医学免疫学理论及实习课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章节能够通过即兴小插曲深入浅出地阐明理论知识,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注意力、加深印象,又能激发学习兴趣,达到鼓励学生认真学习、踏实做事等目的,从而培养出兼有高尚职业道德和精湛医疗技术的医务工作者。下面罗列几个小插曲,供同行交流探讨,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在免疫学绪论章节讲免疫发展史时插入以下内容:古人发现患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的幸存者,不会再患同一种疾病。在这种现象的启发下,我国在宋代到明隆庆年间就惯用儿童穿戴沾有天花疱浆的已经痊愈患者的衣服,或经鼻吸入痘痂粉末以预防天花的人痘疫苗接种法,此方法沿着丝绸之路传至许多国家被广泛应用,但是人痘疫苗有一定概率诱发天花发作。真正消灭天花的牛痘疫苗是英国乡村医生Jenner通过观察手臂长“牛痘”的挤牛奶女工不再患天花而发现的。
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善于反思和总结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并用于医学预防和治疗,比如天花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天花痊愈患者已具有相应抗体,其衣物或脓痂中的天花病毒可能已被抗体中和,所以病毒的数量少、毒性弱,接触这些衣物或脓痂碎末等于间接通过呼吸道接种了低毒活病毒疫苗。但是病毒数量和活力低到什么程度,因人而异,加之接种者个体状态及免疫力不同,所以个别反而因此感染发病。而Jenner医生通过观察挤奶女工手部类似人痘的牛痘想到牛痘预防人痘。此故事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的同时也引导学生要保持进取精神,在疫苗有缺陷时怎样深入思考,扩宽思路改进完善。
在讲授T细胞表面抑制性表面分子CTLA-4 及PD-1时引入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故事。活化的T细胞表达CTLA-4用以负调控T细胞功能,如果缺乏CTLA-4,小鼠仅能存活3~4周。机体永久性缺乏CTLA-4会引发灾难性的自身免疫反应,但是暂时阻断CTLA-4后,活化的T细胞抗肿瘤作用增强,能有效控制甚至治愈黑色素瘤、白血病、肾癌及肺癌等[3]。同样PD-1也是具有生理功能的蛋白,PD-1能介导活性T细胞适时自杀以终止免疫反应。但是有些恶性瘤细胞进化出结合PD-1的结构,诱导T细胞过早地进入自我破坏程序,使肿瘤细胞逃脱免疫攻击。阻断PD-1与其配体的结合能使T细胞一往无前地杀伤肿瘤细胞[4]。2018年PD-1单抗注射液在我国批准上市。美国学者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学者本庶佑分别因为首先发现CTLA-4和PD-1的功能而共享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疗法方面的贡献”[5,6]。
通过这个诺奖插曲提出问题,CTLA-4及PD-1单抗治疗肿瘤会不会有副作用,会有什么样的副作用,两者联合应用会不会提高疗效?然后告诉学生虽然抗肿瘤免疫生物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无论是阻断CTLA-4还是PD-1的功能,甚至是同时卸掉这两个“刹车”都不能百分百治疗恶性肿瘤,部分患者疗效显著,5年未见肿瘤复发,但在同一种肿瘤患者中,部分患者6个月观察期内肿瘤持续增大。目前有效率仅20%~30%,而且治疗过程伴随明显的炎症反应。因为卸掉刹车自然会因为T细胞持续活化产生大量细胞因子进而发生腹泻、肠炎、皮炎等各种炎症反应。所以抗肿瘤免疫治疗依然任务艰巨,实际已经明确的免疫机制也许只是免疫学的冰山一角,大量的工作等待各位探索。
在讲授各种免疫细胞后穿插以下内容:具有新功能的免疫细胞不断被发现,除刚学过的Treg、MDSC细胞,还有一些功能基本确定但尚未被学界公认、未写入教科书的M2、Breg、DCreg等。之前我们讲到这些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B细胞、DC细胞、巨噬细胞时,有同学已经想到、个别甚至跟我提出,是否可以称这些细胞为Breg、DCreg、Mreg并将其归类到免疫抑制细胞中。免疫是一门发展学科,新的东西不断被发现,也许目前免疫学已知的内容只是冰山一角。只要同学们感兴趣、好专研,在你完成硕士博士课题中分离并鉴定出一群标志与功能不同以往的新细胞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我们的老校友,1983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的田志刚教授就在NK细胞和Th17细胞新亚群、新功能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7],目前担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所以同学们加油,你可能不仅是院士,获得诺贝尔奖也未尝不可!
通过这个小插曲,能启发学生延展思维,从Treg推理到Breg以及DCreg等新的免疫抑制细胞,引导学生归纳并提出高质量的学术问题。而这些可被学生想到、有些已经被证实了的推理本身对学生就是极大的鼓励,再通过借鉴免疫学前辈、老校友田院士的楷模效应,更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索,激发其学习甚至超越楷模的遐想。
在讲授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多态性时,首先阐明不同个体的细胞表面代表其个体特异性的抗原种类多,这些抗原分别是由相应基因座位上的基因决定的,而即便是同一基因座位在人群中可以坐上千差万别的基因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抗原性,因此在器官移植组织配型时找到HLA抗原完全一样的个体非常困难。此时不失时机地鼓励同学们义务献血并捐献干细胞,丰富干细胞库,多做公益,做个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
经过一学期的融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授课过程,在学期末对2016级法医专业126名学生就专业课穿插小故事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问卷调查。详细问卷内容及回访结果见下。
问卷内容:理论课中穿插讲述免疫抑制细胞新种类及校友田志刚院士的故事,你对此持什么观点,请完成选择题1~3。1.你对此持什么观点:A欢迎,B无所谓,C反对;2.你认为这种穿插讲述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是:A促进专业学习并增加兴趣,B无关要紧,不影响什么,C耽搁时间,也没什么意思;3.你认为长期这样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授课方式对你思想行为的影响?A能振奋精神、开阔专业思想境界或提高个人素养,B没感觉,没影响,C要学的太多了,力不从心,感觉前途渺茫。结果统计分析见表1、图1。调查问卷的结果均表明,仅4%的学生持中立、不关注态度。0~1%的学生持反对态度,感觉学习压力大。而约94%的学生对课程思政持肯定态度,表示欢迎。认为专业教学中插入思政元素既能提高专业兴趣、开阔思路又能提升个人素养、振奋精神。大学生思想活跃、自由开放。正确的引导可使学生思想品德和主观意识健康向上发展。而医学专业课教师往往比思政课教师有更强的吸引力,其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超出专业课教学内容的道德示范。在免疫学课程教学的许多章节,都存在多种可以激发正能量,激励认真学习,开启学生探索精神的案例或小故事,包括有趣的历史发现、人文故事、医疗事故、病例个案以及可诱导深入讨论思考的问题等。结合当时的教学内容,每节课占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使学生深刻领悟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品德素养,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使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全面提升,让医学生成为有温度的医者[8]。
表1 2016级法医专业免疫细胞章节思想政治教育问卷分析Tab.1 Questionnaire analysi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immune cell chapter of forensic specialty in 2016
图1 2016级法医专业免疫细胞章节思想政治教育问卷分析Fig.1 Questionnaire analysi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immune cell chapter of forensic specialty in 2016
课程思政有别于思想政治课程。课程思政是穿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专业课教育。越是不着痕迹、自然随性的引入思政元素,越容易被学生默许和接受,故而课程思政一定要水到渠成,不能有主观故意说教的痕迹,也不适合占用过多的专业知识讲授时间。如果课堂氛围、教师或学生情志不适合插入思政元素,则宁可放弃也不宜强加。总之,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也不应把专业课讲成政治思想教育课或者聊故事、讲笑话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