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邓恩铭故居改造建设项目充分还原故居仿古建筑风格,攻克木结构建造施工重点难点,积极推广新技术,故居焕然新生。邓恩铭故居改造有着极强的文化价值、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和红色旅游价值。
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生于1901年,贵州荔波县水族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邓恩铭故居坐落于荔波县城北向阳路,1979年,邓恩铭故居被公布为贵州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该馆于1990年7月1日开馆,占地1000多平方米,由80平方米的故居、230平方米的展览陈列室、72平方米的游客中心、15米的长廊和庭院组成。
这里讲述着邓恩铭投身共产主义事业短暂却灿烂的一生,吸引着广大人民群众前来参观、学习、瞻仰。但长期以来,受展览场馆狭小的制约,博物馆、纪念馆社会教育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其建筑风格与周边建筑也不统一,影响旅游观感,因此,对邓恩铭故居的改造扩建势在必行。
邓恩铭故居改造建设项目被列为荔波县重点建设项目,2017年2月,邓恩铭故居改造项目由荔波县发展和改革局立项,建设项目包括纪念馆、办公楼、迎宾楼等附属设施建设。该项目由荔波县城乡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七冶土木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七冶公司”)具体施工。
历时一年,邓恩铭故居改头换面,不仅在木结构的基础上充分还原了历史故居的仿古建筑效果,还对原有空间进行了扩容再造,以充分满足日益增加的人流量的需求。
为融合红色革命文化内涵,达到仿古建筑效果,邓恩铭故居改造项目的纪念馆、办公楼在设计中采用歇山顶屋顶,造型独特,结构复杂,外加两端翘角,给施工增加了很大难度。施工过程中每一个不同尺寸的屋顶,都制作一套定型模板,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在整体装饰效果上,为做到外部环境与氛围相匹配,在木构件上不仅要表现材料的质感,同时还要考虑木材的材质,做到防腐、防裂。
材料生产、加工、安装每一个过程都相对比较独立,加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尺寸进行精心操作,才能保证现场安装顺畅,保护好每一个构件,才能保证建成后的美观。为此,七冶公司采取了各种技术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质量成果。如该项目建筑为混凝土框架、局部木结构,混凝土与木材的膨胀系数不一致,采用烘干等措施来控制木材材质的含水率,缩小与混凝土的膨胀系数差,以实现两种材料的有效融合。大木结构采用一级美国松,斗拱、雕刻类构件采用菠萝格木,木构件加工复杂,主要难点在于木构件下料误差大且浪费,采用BIM三维技术建模,优化下料过程。对复杂木构件进行模拟演示,提高施工精度。
仿古建筑效果的达成以及木结构的精细操作也对项目的施工质量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为此,七冶公司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创优质工程领导小组。为实现工程质量优良,创省(部)优工程的质量目标,该小组具体领导、组织、部署、协调、落实创优工作,明确职责,严格按质量保证体系运行。
在人员选配上,选择有创优经验、组织能力强、有责任感、技术过硬的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质量岗位责任制,严格实施网络化质量管理体系。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强全员质量意识,高标准、高要求,各单位工程和综合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在人员管理上,成立创优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项目总工程师担任,成员由施工、质检、物资、机电、试验等部门负责人担任。
在责任落实上,建立创优责任制,强化创优工作管理、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建立逐级检查、考核、评比制度。另一方面,加强技术管理基础工作,施工中认真执行“施工前、施工中、竣工后检查”的“三检”制度,把好技术图纸资料复核关、测量复核关、技术交底关、工程试验关、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关等“五关”。开展重点、难点工程的技术攻关和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通过工序和工艺控制,执行标准化作业,杜绝各类质量通病,消除操作中的薄弱环节,使创优目标按计划实现。
为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在改造项目建设中七冶公司大胆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如:采用压力灌浆技术,防止地层下沉,封闭了地下水,在承压水深基坑维护施工中,取得了很好的适应性和安全可靠性;采用地下车库耐磨地面材料和真空吸水工艺,减少了施工工序,增加了地面耐磨度,缩短了工期,确保了地面质量。本项目纪念馆采用自流平环氧耐磨地坪施工,减少了施工工序,且操作简单,平整度、光洁度比常规地坪施工效果好。
同时,本项目还采用了全国建筑业十项新技术“钢筋与混凝土技术”中的六小项、“绿色施工技术”中的六小项、“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中的七小项、“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中的五小项,“信息化技术”中的六小项等共计五大项三十小项,在施工中有针对性地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有效监控实施施工过程。
改造后的邓恩铭故居屋面峻拔陡峭,四面翘角玲珑精巧,气势雄浑,和谐美观,与周边清末民初的老城风格融为一体,为荔波古镇的旅游风景增添了厚度和韵味。投入使用以来,邓恩铭故居受到了参观者的广泛好评,庄严的仿古木结构下,学习聆听“邓恩铭精神”,更能感受到拳拳的爱国之心,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
邓恩铭故居改造对红色旅游资源有着极强的文化价值、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和旅游价值。门前参天古榕仍在,见证了建造过程前后县政府和施工单位的细致用心和不懈努力。而邓恩铭故居改造项目也获得肯定,荣获“2017~2018年度有色金属工业(部级)优质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