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聃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李白诗歌创作颇丰,王琦在《李太白全集》[1]中收录的有1044首,其诗种类繁多,如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乐府149首,另外还有占了不小比例的赠答诗、游仙诗,以及边塞诗等。太白毕其一生追求积极入仕,期盼有朝一日能步入朝堂辅佐天子,匡扶天下,但始终不得实现,所以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诗歌中。他遍读诗书,而且才高八斗,所以能将各种典故运用自如,于是在李白的诗中无处不显露出他的政治志向。
李白诗歌中用典所化用的成句大多是来自前朝诗歌,以魏晋南北朝居多,如陆机、陶潜、谢灵运、鲍照、谢朓等。下文选取太白对陶潜、谢灵运诗句进行化用的范例展开分析。
虽然陶潜的志向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与太白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并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太白极想要从陶潜身上汲取的,那便是“诗言志”。靖节先生一生都在践行他的“归园田居”理想,作品中也无处不在表明自己的归隐志向,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满意。太白学习的正是他的这种把自己的意向在作品中吐露出来的毫不遮掩的表达方式。下面就李白引用的陶潜名篇《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愿”一句进行探讨。
语例:“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李白(《短歌行》)
上例中,“富贵非所愿”一句出自陶潜《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2]
这首诗是陶渊明在辞官归隐后写下的,他生性洒脱,酷爱自由,所以无法忍受官场的黑暗腐朽、尔虞我诈,索性就辞官离去。这两句可以说是陶潜一生的追求所在,他说富贵不是自己的理想,“帝乡”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当然这也是自己无法达到的。这两句没有用辞藻堆砌,却用最简单的词汇直接而简洁地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至高追求。这就是陶潜,毫不掩盖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直白而纯粹,太白对他的欣赏,正是源自这一点。
为说明李白化用此句所言之志,特录其《短歌行》全诗如下:
短歌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全诗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八句,诗人主要是在感叹时光流逝,即使是宇宙、神仙也难逃岁月的濯洗,但是岁月又是无限的。接下来的六句是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在最后两句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富贵非所愿”与陶潜的“富贵非吾愿”仅一字之差,但是所要表达的意思却是截然不同,功名富贵的确不是自己所追寻的,不过是想要留住这易逝的韶光,以期有更多的时间让自己毕生所求有所机会。奈何时不我待,恰恰是这抓不住的光阴,苦短如斯。
李白一生所追求的是进入朝堂辅佐君王,做一番事业之后退隐山林。可是自古以来,上位者追求修仙之道都是为了保住已经拥有的富贵,而太白在这里直白地表明:自己求仙问道绝非为求富贵长随,而是要将大好年华长久留住,以不尽的生命力成就其襟抱。与陶潜在诗中将“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的内心独白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正是不谋而合,太白在这里,不过是借他人与对渴望至极的事情毫无保留地抒发罢了。
谢灵运之前的中国诗坛主要是以“写意”为主,如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能手,虽也有山水诗人,但是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只有谢灵运。谢灵运的山水诗语言富丽精工,摹山范水,鲜丽清新,鲍照就曾评价他的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3]。李白对前人诗句的化用频次中,谢灵运诗句不仅名列前茅,而且直抒其名者,也以谢灵运为最,足以证明太白对康乐公的喜爱之盛。如:
路创李北海,岩开谢康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李白(《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
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论。——李白(《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谢公之彭蠡,因此游松门。——李白(《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志》)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
谢灵运的山水诗成就极高,尤其在谈玄之风盛行的魏晋,从小就受道家思想熏陶的他更是把谈玄之风融入山水诗中,别有风味。太白也是纵情山水之人,一生追求修仙,生性狂荡的他自是把谢灵运当作行为的典范,故而在精心学习谢灵运的山水诗的同时,还不时提及他的名号以表明己志。
李白游仙诗也屡有化用谢灵运的成句。下面以太白诗作《来日大难》为例进行探讨。
语例:“海凌三山,陆憩五岳。”——李白(《来日大难》)
上例中,“海凌三山”一句出自谢灵运的《初发石首城》:“越海凌三山,游湘历九嶷。”[4]这首诗是谢灵运在一场政治风波中,因谗言而遭外放,并且被勒令不得回老家始宁后写下的,全诗笼罩在沉重的氛围之下。在这之前还有“游当罗浮行,息必庐霍期”两句,四句中就有“罗浮”“庐霍”“三山”“九嶷”四个意象,这是四个地名,古人用之以远游或者求仙。谢灵运在这里借用也取“远游”意,但并不仅仅如此,诗人在寄情山水的同时也在抒发心中的苦闷,在如此政治背景下,注定世家子弟难得保全,官场艰难,一腔抱负难以实现,无奈之下也只有借模山范水来聊以慰藉了。故而,谢灵运“越海凌三山”原意是借景抒情,表明自己的政治追求。
为说明李白化用此句对谢灵运表达的崇敬,特录其《来日大难》全诗如下:
来日大难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今日醉饱,乐过千春。仙人相存,诱我远学。海凌三山,陆憩五岳。乘龙天飞,目瞻两角。授以神药,金丹满握。蟪蛄蒙恩,深愧短促。思填东海,强衔一木。道重天地,轩师广成。蝉翼九五,以求长生。下士大笑,如苍蝇声。
全诗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六句,是太白受到排挤,要离开都城的境况。此时的诗人充满迷惘与徘徊,明明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已经那么近了,却又不得不离开,从此不知归处。但是,神仙却不会抛弃诗人,在接下来的八句是写神仙引诱他远游求道,三山五岳无处不去,御龙而行,还有金丹神药相赠,此处为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是接下来的四句,诗人以“蟪蛄”“精卫”两个报恩的意象,表明自己对于君王依然是满怀感激之情的,即便自己不再受到赏识。最后六句为第四部分,诗人在这里用轩辕求道,不畏惧天下人嘲笑的典故,并称那些人为“下士”,可见对那些“嘲笑者”厌恶之深。太白在此隐晦地表明自己被贬是受到小人的陷害,即使如此,他依然相信有朝一日自己还是会得到上位者的赏识。
“海凌三山,陆憩五岳”两句,在这里表达的有两重意思,一是诗人在描述自己游仙的地方都是名山,以提高游历的档次,同时也说明自己求仙并不是简单为之,而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二是诗人这一句是化用的自己最崇拜的人——谢灵运的诗句,别有用意,诗人此时和谢灵运在写下“越海凌三山”一句时的人身处境是十分相似的,都是遭受谗言被贬,前途茫茫,心中迷惘。太白与灵运一样,都是借游仙以抒己志,表明自己渴望入朝,辅佐君王的政治理想,只是现实残酷,不得已远离朝堂,只能以他言寄之。
在这首诗中,太白以化用成句的方式向谢灵运致敬,借前人诗句为己用的同时,还在于对其身世遭遇的感同身受,不同的时空却是一样的情思。太白,从未放弃对己志的袒露!
李白对谢朓的最高评价是“清”,“诗传谢朓清”“中间小谢又清发”,都是太白对谢朓的赞赏。确实,相对于谢灵运、谢朓的诗,“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5]或许,正是这种清新的风格,是太白所欣赏的,更是在浪漫诗风中广泛借鉴运用。为说明太白对小谢“清新”诗风的喜爱,兹举两例如下:
诗例1:“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李白(《送储邕之武昌》)
诗例2:“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上例1中,“湖连张乐地”一句出自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6]这是一首送别诗,友人范云被贬离去,诗人在新亭为其送别,感伤之际作出此诗。这两句是全诗的开头,“洞庭”“潇湘”都是传说中出现的地名,在此意指友人将要到达的地方。而且,这两个地方都是在南方,在当时都还属于边远之地,诗人也在暗示友人此去是被贬谪的,即使用了神话传说作修饰,也不能改变友人被贬的事实。仔细品味,这两句极具小谢风格,诗的开篇为赋起,用神话传说点出友人谪贬的事实以及将要去的地方,清新之余毫无拖沓之感。
为说明李白对谢朓诗歌清新风格的借鉴运用,特引太白诗《送储邕之武昌》全文如下:
送储邕之武昌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这也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四句,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想到了武昌,并产生怀恋之情;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中间的四句直接抒情,与友人依依惜别之际,黯然的伤感油然而生;第四部分是最后四句,是太白对友人的临别祝福,把友人比作自己喜欢的谢朓,间接地夸赞友人。自己也咏一曲《沧浪歌》,以寄托深深的祝福。
“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一句,在诗中是赠别之辞。诗人在这里也是在用“洞庭”“张乐地”指出友人即将要去的地方,同时用了传说故事,这样就为友人将要去的地方增加了文化底蕴,暗含对友人的推举。句中没有直接夸奖友人的一个字眼,但仔细品之,又不难发现,太白对储邕的深厚情谊都包含在了字里行间。同时,太白在这里选用的是谢朓的诗句,以及后两句中直接把友人比做小谢,正是在一遍又一遍地推举友人,毕竟,太白对小谢之情谊是如此之深!
上例2中,“朔风飒飒吹飞雨”一句出自谢朓《观朝雨》:“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7]本诗是谢朓的代表作,这两句是全诗的开头,赋中带兴,北风携带着小雨而来,辽阔的江面一下子就变得萧条了。不带一个“愁”字,却有无限愁绪,直接奠定了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谢朓常有怀才不遇的感慨,在诗作中也会在出仕和隐退中徘徊,本诗正是把这种心境展露无遗。开篇两句,诗人就以萧瑟雨景把心绪摆出,为后文诗人吟咏彷徨、迷惘心境埋下伏笔。
为说明李白对小谢诗歌的借鉴情况,特录其《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全诗如下: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文章彪炳光陆离,应是素娥玉女之所为。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飞丹映江草。凝毫采掇花露容,几年功成夺天造。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群仙长叹惊此物,千崖万岭相萦郁。身骑白鹿行飘飖,手翳紫芝笑披拂。相如不足夸鹔鹴,王恭鹤氅安可方。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下窥夫子不可及,矫首相思空断肠。
这是一首酬赠诗,是殷明佐送给李白一件绣有五云图案的裘衣后,李白回作的感谢之辞。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四句,诗人直接说自己喜欢谢朓的诗歌,但是斯人已去,当涂的青山也变得空虚无比,幸亏有作为后继者的殷明佐在。后十句为第二部分,主要是描述五云裘做工之精美,诗人用“彩虹”“素女”“松花”“金粉”“青苔”“海岛”“江草”等意象,让服饰的精美跃然纸上,足见太白对友人的感激之深。第三部分为第十五到第二十八句,诗人以不小的篇幅在讲述披着“五云裘”游仙的过程,这完全是诗人想象中的世界,同时还用“司马相如”“王恭”作对比,以衬托自己的自由自在,更是在表达对“五云裘”的喜爱以及对友人的感激。最后四句,诗人来了一个大反转,就在诗人即将乘风归去之时,猛然回头,看见了还在地上与自己道别可望却不可及的友人,诗人一下子惊醒,选择回到凡世,选择了俗尘……
“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两句为全诗的开头,太白直言不讳地向世人表明自己喜欢小谢的“朔风吹飞雨”一句。紧接着又说“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可惜诗人已去,只留下孤寂的青山,不过幸亏还有殷明佐这位“继承者”在。很显然,前两句是在为后两句做铺垫,诗人很喜欢小谢,可惜斯人已去,往事如风,即便青山依旧,也只剩下空虚,但是,殷明佐的存在,还是值得欣慰的。李白在这里化用谢朓的“朔风吹飞雨”一句,并不是在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而是要为下文作铺垫,起的是引导作用,而且增添“飒飒”两个字之后,更是把原本静态的诗句变得灵动了,如同有了生命般融入太白的诗文,成为富有太白色彩的语言。
太白对小谢“清新”诗风十分推崇,虽多有借鉴,但并不意味着就是照搬原话,而是在其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东西,成为一家之言。取其“形”而变其“心”,正是太白虽化用成句,却依然能取得极高成就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李白诗歌用典在化用成句时候偏向非常鲜明,对于自己所推崇的前代诗人,他会毫不吝啬地使用其成句;另外,他所喜欢的诗人要么人生经历与自己有相似之处,要么其诗风是自己所倚向的。两厢结合之下,太白诗中用典便能寻到前人成句的踪迹,天才的诗人再将其融入自己的诗句,一气呵成,书写自己的人生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