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走出去”战略,彰显时代主旋律
——以湖南卫视《我的青春在丝路》为例

2019-12-27 07:08◎刘
文化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湖南卫视丝路一带

◎刘 朋

(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湖南 长沙 410003)

一、引言

多年来,湖南卫视始终坚持新闻立台,坚持“导向金不换”,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讲好“中国故事”“湖南故事”,推出了一系列以时代热点为表达契机,积极贯彻并呼应国家战略的主旋律大片。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建设实实在在成果”的重要指示精神,2018年,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与芒果TV主动对接国家宣传项目,塑造国家形象,推出《我的青春在丝路》三月季和八月季两季节目。在中宣部印发的《“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宣传报道方案》中,节目被列为国家“一带一路”整体宣传计划的重点项目。

节目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第一季节目已获得中宣部《新闻阅评》的表扬。中宣部《新闻阅评》、国家广电总局在官网上专门发文,面向全国宣传系统通报表扬,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也亲自批示肯定,湖南省委宣传部也通过《阅评简报(新闻)》表扬肯定该节目。2018年中非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将节目作为外交礼物,赠送给了非洲国家元首;2018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局长聂辰席随习近平主席出访菲律宾时,还将《我的青春在丝路》等视听产品在菲律宾新媒体上投放,实现了中国故事更广范围的有效传播。

在国际和国内平台上,《我的青春在丝路》荣获诸多奖项,其中第一季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18年第一批推荐的优秀国产纪录片,第二季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2018年年度优秀网络纪录片;在中宣部宣教局指导的“你好,新时代!”青年创意微视频大赛中,获得评委会特别推荐大奖;在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上,获得人文类节目二等奖,还获得湖南省第三届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奖,以及湖南省2018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在2019年3月,首届中加电视艺术节上,获得最佳纪录片奖。

二、国际视野,中国担当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五年,为了宣传好“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湖南广播电视台于当年3月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推出了新闻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第一季,共5集节目。节目播出后反响良好,芒果TV一家网站的总点播人次突破2000万。

从网络渠道获悉此节目后,中宣部新闻局要求湖南广播电视台继续制作《我的青春在丝路》第二季,并将该节目列为国家“一带一路”整体宣传计划的重点项目,以配合2019年中国几大主场外交,呼应2018年9月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11月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外交活动。中宣部领导也对整体方案批示确认,并通过湖南省委宣传部通知湖南广播电视台。

接到中宣部的宣传任务后,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湖南广播电视台将《我的青春在丝路》第二季列为年度重点宣传项目,并要求湖南广播电视台在资金、技术、队伍、播出时段上全力支持,投入项目总预算达2000万元,抽调精兵强将组成14个采访组,奔赴“一带一路”沿线的14个国家进行采访。采编人员努力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克服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蚊虫叮咬、水土不服及感染疾病等重重困难,努力创作精品大片。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用了大半年时间,摄制组全部行程加起来超过1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5圈。

2018年8月20日至9月12日,《我的青春在丝路·八月季》14集纪录片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双平台顺利播出。为扩大节目影响,湖南卫视对频道编排进行大胆创新,真正做到了拿出好时段播出好节目,特别安排在晚间7:30黄金档推出该纪录片。14期节目聚焦一批在异国他乡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年轻人,如实记录他们在当地农业、医疗、考古、体育、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奋斗与坚守、快乐与忧愁。节目聚焦于充满干劲的青年一代,这是中国主流媒体首次将镜头集中对准“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青年群体,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渊博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优良品格,为当代年轻人树立起一个个鲜活的青春榜样。

节目思想内容上的最大特点,就是真正体现了丝路国家的民心相通、其乐融融、互利互惠,充满正能量。这部纪录片的艺术品质也是一流的,堪称精品。为增强节目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节目组采用大片制作模式,大量使用航拍无人机、智云手持稳定器、滑轨等先进设备,运用延时拍摄、特殊角度拍摄、隐藏式拍摄等特殊手法。

《我的青春在丝路·八月季》还在融合传播上进行了大胆探索,除了在湖南卫视黄金时段播出、芒果TV首页重点推送外,还向其他媒体开放版权,共同传播,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央视网等媒体推出《我的青春在思路》的节目预告和链接;红网、新湖南等新媒体开辟专栏;新浪、今日头条、腾讯等网络媒体也进行了重点推送;国务院国资委官方微博国资小新、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国家能源集团之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中国建筑、兵工之声、中国一汽、中国五矿、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近百家国企官网也集体发声推介,建立起了有效的立体传播模式。

节目在湖南卫视收视成绩良好,CSM全国网收视列省级卫视前列,好几次居省级卫视同时段收视前茅;精准地抓住了年轻受众,其中4-23岁的观众数量占总收视人群的比例高达41.2%。节目在芒果TV专题页面的点播突破5000万人次,远高于同类型纪录片的点播量。“一带一路”和“青春”正在成为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在微博搜索上,“我的青春在丝路”话题阅读量已经达到2098万人次。被报道的中国企业和个人,有些虽然身在海外,也都想方设法通过湖南卫视或者芒果TV收看节目,中铁大桥局帕德玛大桥项目部、葛洲坝集团巴基斯坦SK水电站项目部、阿尔及利亚邵阳路桥项目部都组织了员工集体观看。被祖国关注和牵挂,让工作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建设者倍感温暖和荣光,更加觉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意义、有价值。

《我的青春在丝路·八月季》唱响了丝路上的青春之歌,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受到了诸多肯定。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在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媒体监测简报》专报第77期上批示:“最近湖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我的青春在丝路·八月季》和《镇起风云》都很好,体现了时代脉搏和湖南发展,宣传了正能量,提供新经验,应予以充分肯定”。

2018年9月6日在湖南开幕的第四届对非投资论坛上,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会见到访非洲国家元首,并以东道主的身份,将《我的青春在丝路》纪录片作为外交礼物,分别赠送给几内亚比绍、塞拉利昂和刚果共和国的总统。塞拉利昂总统朱利叶斯·马达·比奥接受了《我的青春在丝路·八月季》摄制组专访,这是他上任以后第一次接受中国媒体访问。由于这次采访建立起的信任和了解,在对非投资论坛会议期间,他和夫人一行专程来到湖南广播电视台参观考察。2018年9月19日,中宣部副部长徐林在中宣部全国媒体深度融合推进会上说,湖南卫视《我的青春在丝路·八月季》讲述了一个个中国医生,中国青年和非洲当地人民一起工作、生活、交流的故事,有力唱响了中非合作的最强音。

《我的青春在丝路·八月季》呼应了重大时事热点,节目播出时间恰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对非投资论坛举行。该纪录片被称赞为“丝路上的青春之歌”,一批朝气蓬勃、才华横溢的建设者深深打动了广大观众,不仅广大观众和网友好评如潮,也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湖南省委、省政府和到访湖南的非洲元首的高度肯定,取得了收视影响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根据新修订的第五代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7],云南全省国土面积84%位于地震烈度VII度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向山区、河谷等地震高风险区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经济发展GDP的快速增长等因素,暴露于地震灾害高风险区的生命财产总量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云南地震灾害损失急剧加大。2014年鲁甸地震与景谷地震造成了逾27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省GDP总量的近3%,其中,鲁甸MS6.5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亿元,是1996年丽江MS7.0级地震损失的近50倍。

三、国家战略,媒体责任

“新丝路”奏时代强音,“新青年”彰显中国新形象。按照中宣部部署,以配合2019年4月即将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的青春在丝路》第三季又于2018年底启动,节目于2019年4月7日至11日、14日至18日晚19点30分,在湖南卫视与芒果TV同步播出。第三季聚焦在10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青年人身上,他们的领域涉及农业、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多个方面,用“青年丝路人”的担当与责任,传播丝路国家之间民心相通、互利互惠的温情大爱,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奉献光与热。《我的青春在丝路》第三季创作的主要特点有:

(一)新理念

“青春”语态传递“一带一路”美好愿景。“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凝聚世界的力量,也更需要凝聚中国青年的力量,中国青年建设者点亮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青春度,他们正在形成“一带一路”青年命运共同体的“知——行——创”模式。《我的青春在丝路》系列纪录片是中国主流媒体首次将镜头对准“一带一路”青年建设者们,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用青春语态表达主流价值,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人优秀的工作能力和优良的精神品格,彰显了大国情怀[1]。青年一代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共同加入“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潮流的延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

第三季继续延续“青春”,精心挑选了10位中国青年人的面孔,虽然他们只是社会中的平凡一员,却能通过自己在丝路沿线国家的努力和服务,展现“青春应有的模样”。比如在《东帝汶:麝香猫的秘密》节目中讲述了云南小伙李满雄以中国农业援助技术人员的身份扎根东帝汶13年的感人事迹。他将当地人忽视的麝香猫“粪便”,转化为一种具有“黄金价值”的猫屎咖啡,成为帮助东帝汶发现猫屎咖啡的第一位中国人,助力东帝汶成为有机咖啡最大出口国,同时也向世界传递了一种生态平衡理念,奋斗的青春正如他所表述的那样:“要像东帝汶玛奇朵,要经历风雨、阳光、烈火烘焙才会散发醇香和回味”。

《马达加斯加:狙击麻疹》节目中的主角张广军,是一名派往马达加斯加南部安布文贝医疗点的中国医生,在当地基础医疗严重缺乏又遭遇了当地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麻疹爆发的情况下,他沉着应对这场异常艰难的生死救援。因为当地人缺乏就医意识,迷信“巫医之术”,张广军便走进患者家庭,耐心劝说并积极宣讲麻疹预防和治疗的知识,用实际行动,挽救了一个个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小生命。医者仁心,张广军感悟到的青春收获是“尽我所能,解除患者病痛”,中国医生扎根“一带一路”沿线最贫困地区,以精湛的医术和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由衷的称赞。

(二)极致视角

通过个体叙事来阐述“一带一路”倡议。用世界人民都能明白的叙事方式阐述“一带一路”大战略。为了增强纪录片叙事的亲切感与代入感,吸引更多的观众产生共鸣,《我的青春在丝路》改变以往宏大主题的严肃基调,把镜头对准平凡小人物,采用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以个体叙事表现宏大主题,还原了他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中的困惑、迷茫与抉择,用个体故事映照当下的国家,用年轻人自己的选择来彰显自我价值和认知,用大国包容情怀与真诚交流化解文化隔阂,增进民心相通。

第三季所选择的十位人物中,有5位人物故事来自央企在海外建设的项目,他们在“一带一路”合作共建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让观众深入感受到“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贡献和中国智慧。比如在《迪拜: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节目中,迪拜哈斯彦项目是中东首个清洁燃煤电站,由哈尔滨电气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东地区首个由中资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电站,作为项目现场副经理铁思佳,如何解决工程建设与环保保护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在海域珊瑚“体检”和水质报警事件中,他对环保预案及时调整应对的专业态度,使阿联酋海洋环境保护组织主席阿里从不信任铁思佳到成为铁思佳的“老铁”的情感转变,而这种转变也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企业在国外建设中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树立了央企出海建设的良好口碑与形象。在恐怖袭击频发的阿富汗,中国十九冶集团正在援建喀布尔大学的综合教学楼,李沛龙作为项目副经理以严格的安全审核管理,使项目顺利通过中国商务部组织的中期验收检查,工程质量评定为最高等级“优良”。

在巴西,国家电网和中国电建的施工人员卢军,参与承建了拉美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它将巴西第二大水电站——美丽山水电站的电力穿越亚马逊雨林直接输送到2518千米之外的负荷中心。在乌干达,中国水电八局员工黄捷,他参与建设的卡鲁玛水电站建成后将为乌干达每年提供40亿度电力。

一个个鲜活而又平凡的个体,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最直接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们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用青年人的话语诠释着“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与“和平丝绸之路”的美好理念,让“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这也正是中国青年走出国门将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的最好印证。

(三)极致故事

极端地域的奉献,彰显青年不息奋斗精神。丝路精神是开拓与包容,是共创与共生,是千年历史沉淀下的一笔宝贵财富,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我的青春在丝路》第三季运用悬念、细节描写等方式展现事件发展、人物情感关系的变化,呈现汇聚青年才智的丝路精神[2]。这次报道的中国青年,涉及农业、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多个工作领域,扎根于充满疾病、贫穷和硝烟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他们不畏艰难,担负起沟通融合与创业打拼的时代使命。

张广瑞是津巴布韦反盗猎项目的一名中国志愿者,本可以过上富足安定生活的他,却选择自费前往野生动物盗猎猖獗的津巴布做志愿者,将收入的百分之六、七十都投入到保护野生动物和公益活动中来,为了寻找一头带上中国项圈的大象,他签下“生死状”,带领团队徒步深入无人区。中国医生张广军则踏着前辈足迹,毅然赶赴连马达加斯加本地医生都不愿前往的安布文贝提供医疗技术,在当地展开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服务。中国援建阿富汗喀布尔大学项目工作人员李沛龙,在爆炸、绑架、抢劫等暴力犯罪的重灾区,以严格的安全管理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中国科学院的周娜博士,作为一名女性工作者,在黄沙漫天的毛里塔尼亚,说服当地环保部门改变观念,协商农户管理防护林,以真诚沟通化解取水的危机,实现以滴灌的灌溉方式种树防沙的目标,让撒哈拉重现绿洲。这些年轻人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而放弃国内优越的生活,他们不惧怕异国他乡的陌生和孤独感,他们挥洒智慧与汗水,用青青践行一项中国伟大的事业,担负起传承“伟大丝路精神”的历史使命。

(四)极致拍摄

以震撼视觉呈现“丝路”青春大片。摄像组运用新闻大片制作模式,大量使用航拍无人机、智云手持稳定器、GoPro、FS7、5D4、摄像机滑轨等先进摄像设备,采用特殊视角拍摄、隐藏式拍摄、延时拍摄等高难度手法,力求将镜头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放大到极致,通过画面、声音、剪辑这三方面的创新叙述,带领观众进入浓郁的风土人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故事娓娓道来,生动有趣。第三季拍摄画面更加注重形象化、去中心化。每一集开头用一组唯美镜头展示故事发生国的国旗、地域风貌、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视觉元素,将主题带入受众视野;为抓细节、提高故事信息量,采取人物特写的多角度拍摄,用丰富的视觉色彩与高密度快速剪辑形成一个个视听高潮,带来强视觉冲击的震撼画面。每集结尾通过深含意境的画面和既能高度概括主题、人物特征又能直击观众心灵的“青春收获”,引发观众认同感,较好契合“青春”创作意象。节目中还大量使用航拍镜头,增强画面张力,提升观众的感受性体验。《津巴布韦:大象守护者》摄像记者大量使用航拍镜头来表现野生丛林中凶猛野兽与残忍盗猎者带来的惊悚感觉,营造出要带领观众去寻找失踪野象任务的紧张气氛。在《印度尼西亚:海底种珊瑚》中,摄像记者潜入海底用GoPro拍摄因当地渔民屡次用炸弹炸鱼造成海底热带雨林中珊瑚礁、海洋鱼类遭受严重破坏的景象,让观众切身体会到主人公在印尼修复珊瑚礁工作的艰难与执着勇气。

(五)创新团队

深入践行“四力”,打造勇立潮头的新闻铁军。《我的青春在丝路》是湖南广播电视台举全台之力打造的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主创团队除了来自新闻中心的主力记者、编导和摄像之外,还有来自湖南经视频道、都市频道、电视剧频道、芒果TV等多频道、多部门的策划人员和制作力量。他们深入践行“四力”,用脚力踏遍“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第一线,用眼力找寻“新丝路”精神传承,用脑力挖掘青年丝路人奋斗背后大国情怀,用笔力道出青年人追梦丝路的真情实感。

《我的青春在丝路》三季以来,摄制组总行程超过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0圈,第三季节目中,拍摄选址大多都在全球最危险、最贫穷地区,许多拍摄地都位于战火硝烟未曾完全消散和疟疾蔓延的国家,创作团队在拍摄过程中,也遭遇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阿富汗3000万人口有1亿支枪,平均每一平方公里土地埋有15枚地雷,摄制组的“长枪短炮”每天都需要近距离对准当地警察和武装人员的真刀真枪,“防弹衣”成为记者工作标配,携枪士兵成为摄制工作者如影随形的伙伴。在达喀布尔,摄制组在距离大使馆不到10公里的地方亲临一场汽车炸弹爆炸案,记者们常常是在枪声中入睡,炮火中惊醒。在津巴布韦的记者,曾在丛林野生动物袭击中求生,在树上悬空搭建木屋,河滩上扎营入睡,巨型蜥蜴、鳄鱼就在脚底,偶尔遭受能导致致命昏睡病的舌蝇叮咬。在旱季高温缺水的撒哈拉,漫天黄沙,寸步难行,沙漠中推车成为摄制组每天必须要做的事。

(六)全媒体矩阵

多元化发力形成强大传播合力。湖南广电把握了全媒体时代下媒体融合带来的重大机遇,紧跟政策导向,已基本形成湖南卫视与芒果TV“一体两翼、双核驱动”的全媒体发展格局。《我的青春在丝路》湖南卫视新闻中心和芒果TV联合策划制作,有效整合媒介资源、生产要素、信息内容、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形成了融合多种传播形态的全媒体矩阵。

《我的青春在丝路》第三季节目播出前,为扩大知名度、引发关注,湖南卫视的两档日播新闻栏目和芒果云提前推送节目预告片,30秒左右的预告片全面推广覆盖至湖南卫视、芒果TV和节目拍摄题材中人物所属企业的有关网页、客户端、微博和公众微信号。

节目播出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新闻移动网等权威媒体,以评论形式点赞节目,以正能量故事讲中国式青春;学习强国APP在全国总平台“人物”专栏进行节目推送,国务院国资委官方微博国资小新以及节目主题人物所在央企官微联动传播集体发声推介;台网各大官微、官博、头条、网易、搜狐、一点、天天快报等新媒体平台集结,助力多维推送。近30家行业及垂直KOL矩阵转发,节目话题“我的青春在丝路”阅读量迅速增加3000万,截至目前话题阅读量超过5300万,观众好评不断,热度持续攀升。第三季播出后,在湖南卫视收视成绩良好,前期节目雄踞全国省级卫视同时段节目第一位。

猜你喜欢
湖南卫视丝路一带
丝路•山海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一带一路”我的梦
在敦煌,感受千年丝路的不同开放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丝路新政
胡歌《猎场》仍于湖南卫视首播 日期待定
湖南卫视原创真人秀的特色——以《一年级》和《奇妙的朋友》为例
湖南卫视《一年级》第3季立项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