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雷 张金坤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石新小学 辽宁 盘锦 124000)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学好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重点,要放在对古诗词的理解问题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失去了学习古诗词的意义。下面根据我多年的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现代教学理念的核心是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是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学理念的转变,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教师不要以为学生会背古诗、考试会写,就是达到了教学目的,而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与文学素养为目的,以锻炼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作为重点。教师只有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才能使课堂学习更加有效,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学生要想更好地理解古诗,就要与诗人在创作时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经历进行紧密的联系。因为诗的创作来源于生活,所以这些诗作大部分是诗人在遭遇不平、仕途不顺、喜出望外、触景生情等有感而发。
比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王昌龄早年在西域所写,是一首乐府旧题。作者所处的时代正是唐代繁荣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频繁取胜。此时边塞作品中,大多都能看到这种积极向上慷慨激昂的情感。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百姓中男性被征兵,家里少了壮劳力不说,还要纳粮,人们承受过重,便渴望不再有战争,想过着家人团圆、和平的生活。《出塞》正是反映了当时老百姓对安居乐业的生活的强烈渴望。老师利用大屏幕展示当时的战争图,征兵、征粮图并加以讲解,让孩子对当时人们对战争的无奈有更深的了解,进而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再如刘禹锡这位唐代诗人,他在21岁时进士及第,以后一直很顺,不停升官。但是在他30岁时,仕途就出现了坎坷,被贬后过着碌碌无为的生活。他和其他诗人一样,悲愤不已,于是只能写诗来泄心中的悲痛,写出了好多脍炙人口的豁达的诗。《九曲黄河万里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去牵牛织女家”就是他在去贬官的路上,看到波涛汹涌的黄河,让他感到无比的震撼,即兴而发的。诗前面两句是描写他眼前的黄河,下两句是抒发他心里的美感。想象去找牵牛织女的家,也写出了他厌恶宦官生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诗人的豪迈气势。
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时要利用多媒体展示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当学生对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思想感情理解了并掌握后,就能体会到诗词中作者的性格特点和写作风格,为学习古诗做很好的铺垫[1]。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诗的意境,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理解诗人是如何借物言志的。古代诗歌的特点是通过具体形象反映生活,烘托诗人感情。我们现代生活中的艺术形象的特点是直接,学生用自己直接的感官就可以品味出来。而古诗的形象只能借助简短的语言作为载体,这就需要学生自己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同时由于诗句有间接塑造的特点,教师要从更多的角度来揭示形象的内涵,给学生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但好奇心很强。语文教师可以紧抓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创设相应的诗的情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氛围。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孤帆、黄鹤楼、烟花、长江,这些实景的组合,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诗中虽然没有直接说不舍,但读的时候字里行间就能感悟出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另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讲解时,教师朗读古诗可以配意音乐和背景,同时带着丰富的感情去描绘那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鸟争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情绪,让学生仿佛走入诗人的那个春天,学生心里的美感油然而生,仿佛身临其境,同诗人共欢喜。
古诗词大部分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将实际生活与古诗词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宋代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诗中都写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呢?屏幕展示一幅生活图:那满头白发的老人坐在茅檐下,大二在溪头东边豆田除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时小儿子正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学生很快就会走进那茅草屋,走进那小溪边,走进诗的生活。《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写诗人离家很久后归还家乡的诗。教师可以在“家”的话题上,问同学们是否离开过自己的家,是否在外面住过很长一段时间,离开了家是否想念自己的家人、想家里的饭菜、想念自己的小伙伴?肯定有不少孩子是经历过这种情况,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太想家了”。这时候教师就继续引导,问学生们离开家里那么长时间,那你们回家高不高兴呢?同学们肯定会说:“开心。”这时,教师就告诉同学们:“我们自己离开家都这么想念它,那诗人从年轻时外出做官,等到多年之后,老了才回到自己久违了的家乡,岂不是有悲有喜?”通过一系列的讲述,学生们就会思考,思考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诗人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激发学生对自己生活片段的回忆,仿佛自己就是那位诗人,可以更好地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2]。
总而言之,学好古诗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坚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不但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古诗兴趣,还要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中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