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经典文学阅读的分析
——西南大学学生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2019-12-27 06:38欧彦迪
文化产业 2019年16期
关键词:问卷样本文学

◎欧彦迪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0700)

千百年来,文学阅读一直都是人类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在瞬息万变的科技信息时代下,问询“文学还有什么用”的却大有人在。与此同时,很多当代作家如残雪,不遗余力地倡导纯文学。步入耄耋之年的白先勇说:“《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鹅之歌’,“大学生不看《红楼梦》那还了得!”他还带着青春版的《牡丹亭》,走遍大江南北,进校园、进课堂,力图发掘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根基,并完成中国文化重建重构工作。

世界文化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一种文化无论多么丰富、优秀,孤立存在是不能发挥它的全部魅力的,只有当它与异域文化接触碰撞,才能赢得再生的机缘。那么,在大学生看来,文学到底有没有用?还值不值得抽时间读书、读文学经典呢?

基于对以上问题和现象的思考,我策划了这一次关于本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重点了解他们对文学经典的态度。旨在准确把握、深入分析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对阅读经典的看法,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阅读习惯[1]。

一、调查的准备和实施

问卷的编制:调查问卷由本人独立编制。问卷共有10个题目,可分成五个方向:文学经典阅读情况;对当下倡导经典阅读尤其中国古典阅读的看法;对本人中小学时期语文教育教学的认识;偏重于何种文学体裁;对未来阅读的展望[2]。

调查方法和形式:借助“问卷星”APP平台,采用单项选择或填空题的方式。

调查的对象:调查样本有效卷(电子卷)共52份,均来自本人就读学校——西南大学的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其中25个样本来自本人所在的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同学,其余27个样本来自社交礼仪和美术选修课程班的同学。

调查的实施:本人于2019年6月,通过“问卷星”APP平台,将调查问卷及指导操作的说明,通过微信和QQ网络平台,发放给参与调查的人员,待他们完成后“提交”。问卷星软件自动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生成结果。问卷提交数量达到目标后,我摁下“暂停”键,对调查数据和文字表述进行了全样本统计分析和分类比较分析。

二、调查结果和原因分析

(一)调查结果

1.从问卷1-2题的答案来看,无论是古典文学还是外国经典作品,选择“比较感兴趣”的比例最高,分别为61.54%和55.77%,大致相当。表示完全不感兴趣的分别为9.62%和19.27%。

从问卷中对阅读读物的选择看,样本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是叙事性作品如小说。英语专业本科生配合专业需要,偏好国外作家,比如莎士比亚、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狄更斯等。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则偏向于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更喜欢海伦·凯勒等具有励志特色的作家,偏重娱乐性和教化作用。读过的印象深刻的作品中,表现两性关系、女性心理以及反映女性社会问题的作品偏多,比如《包法利夫人》《简·爱》《苔丝》等。有少数答卷体现了大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特别是对人性的拷问——《哈姆雷特》《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月亮与六便士》《野性的呼唤》等。这些答案让人发现,大学生阅读取向中富有时代意义和思想价值的一面。

2.从问卷选择题第3-6题来看,超半数样本学生表示“依然热爱文学经典”,理由大致是:有趣,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可以了解社会和人生。其中一个人提到“文学经典阅读是一种精神锻炼”。

3.“你如何看待近年来兴起的解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热,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对这个问题有高达92.16%的学生选择了“这是一个好的文化现象,可以焕发人们对优秀文化的热情,提高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有88.24%的同学认为当今阅读四书五经依然很有必要。从这两道题可以看出,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是比较高的。但从第3题的答案看,大学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情形并不太让人乐观。毕竟,相对于诗词的审美性,小说才是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文学样式[3]。

4.一般来说,大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感兴趣程度,跟他们中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师有很大关系。问卷调查第8题结果显示,那些学生心目中的好语文老师,一般具备如下特征:幽默风趣,写字好看,讲课贴近生活等。

(二)原因分析

从调查分析报告可以发现样本学生中,几乎没有人否认当下文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所有学生都认为文学对于塑造和提升自己,以及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用,但文学阅读取向单一、阅读数量少、阅读文学经典的内驱力不强劲等问题凸显。原因大致有:

中小学应试教育遗留的习惯。中小学时期的升学压力,导致大家很难挤出时间忙里偷闲读点“无用的书”,做点“无用的事”。虽然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专家一再强调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但大部分学生,忙于题海战术和应付考试,且现行的语文考试方式方法,包括阅读理解和作文,依然有套路可走,文学阅读自然被看轻。

进入大学后,追求精神丰富的内驱力不够。有一些同学,觉得自己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就应该放松一下,课余时间用来打游戏,沉迷于虚拟社交和娱乐,渐渐变得精神懈怠。

大学课业负担仍然很重。尤其是理工类的大学生,做实验、制图标、考证,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大家普遍认为自己分不出时间来读文学书。

三、对策和建议

我认为,要改变以上情况,以下方式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

第一,开设文学讲堂和辅修课。教材要讲时代生活和弘扬传统文化相结合、娱乐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经典文学作品与新时代流行作品相结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还可以将作家专家,请进校园。

第二,定期举办文学沙龙,组织文学经典读书会或竞赛,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第三,将文学学习和创作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组织采风、社会实践等。

四、结语

印第安民族有一句箴言:学习无处不在,在风中,在河流,在食物里,在传统仪式,在家庭和朋友的爱之中。文学经典阅读本身是很有意义的,文学经典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镜子,通过它可以认识社会,更认识我们自己。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虫鱼之名。”孔夫子以一句极其精炼的话,概括了文学的审美价值、认知价值和社会功用。

阅读文学经典,真的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对思维的操练、对精神的锻炼,有时还是一次次心灵的探险。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跟着作家的思想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认识未知的命运,阅读即成“悦读”。

猜你喜欢
问卷样本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规划·样本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我与文学三十年
“官员写作”的四个样本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