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当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应用范围的拓展,社会对于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攀升,且对于人才的质量和专业化水准也呈现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校的教学工作来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市场的导向下,结合新时期特点不断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专业化、高水平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
就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而言,其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教育教学工作科学指导思想、理论的缺乏。尤其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课程,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开设时间尚短,国内各高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方面都处于初级阶段,尚无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予以借鉴。而探索阶段必然会是一个历经挫折、不断试错的过程,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发展的缓慢。
就目前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组成现状来看,教师综合素质水平存在不足的情况,尤其是面对实践性、理论性都较强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而言,“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工作缓慢,专业教师在自身电子信息工程相关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难以做到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继而对学生专业化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起到了严重的阻碍,抑制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养成。
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能够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建设共同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体系目标中来,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仍会受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诸多影响,而导致教育教学工作过分偏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了能力和素质两方面要求。且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时代性社会产物,其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在缺乏与企业联系的情况下,极容易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的脱节,使得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内容、目标等脱离了社会实际需求。
国际教育与国内教育的发展,能够为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带来许多的启示,因此,对国内外教育经验做出总结与借鉴,是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得以持续发展与优化的重要基础。从国外教育经验的借鉴方面来看,美国在职业教育中采用的合作教育模式,能够促使学生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的系统发展,同时也能够强化社会在职业人才培养中的参与程度。澳大利亚在职业教育中采用的TAFE 模式则呈现出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发展为根本的特点。德国在职业教育中采用的“双元制”则强调学生理论应用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升,并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对接。这些国家的教育经验都展现出了职业人才培养中社会企业参与的重要性,也呈现出了职业教育发展所具有的重要趋势,因此,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当适应这一趋势,不断推动校企合作程度的深化;从国内教育经验的借鉴方面来看,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在产教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工学一体等方面做出了较多的探索与实践,这些探索与实践对于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发展、提升职业人才培养水平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这既体现出了我国职业人才培养与国际职业人才培养之间的共性,也促使职业人才专业能力与社会岗位要求实现了良好对接,因此,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有必要顺应这一教育潮流的发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做出总结与借鉴,从而不断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准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无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向哪个方向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都应当积极适应改革方向,并通过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与教育能力来为改革工作的有效性奠定良好基础。在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需要以构建双师型队伍为出发点,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为教师双师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平台。从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来看,为了提升学生专业水平与社会岗位需求的契合性、有效推动学生就业,教师需要树立学生本位、能力本位、实践引导、岗位引导等人才培养思想,并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丰富自身的专业实践经验,确保自身专业水平与教育能力能够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树立实现协同发展; 从教师双师素养培养平台的构建工作来看,院校不仅需要重视针对教师双师素质培养需求构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而且需要重视依托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为教师深入企业、深入岗位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促使教师深化对工作流程、岗位需求等了解,并以此为依据指导自身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的提升、为人才培养目标和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另外,院校还需要重视双师型人才引进工作,通过“请进来”方式邀请社会专家学者、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等参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从而为师资资源的丰富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构建更好保障。
当前,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成了一个十分热门的专业,而如何在人才培养与教育体系方面彰显出自身特色、脱颖而出,则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此方面,首先,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这是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性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在重视实现课程设置与社会岗位需求得以良好对接的基础上,学校还应当重视关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通过不断丰富课程来拓展专业深度,从而提升专业竞争力;其次,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学校不仅需要重视通过构建实训基地来强化实践教育,而且需要重视实现同时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良好结合,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养、职业素养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理论课程建设、思政课程建设以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身心健康引导则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中的重点,只有如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与企业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于目前我国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有了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在高校、企业等其他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作用下,来为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献计献策,竭力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有效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