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文化与时代精神刍议

2019-12-27 00:11叶茂樟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时代精神女娲中华民族

叶茂樟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地方文化研究中心 福建 泉州:362000)

女娲是华夏人类的始祖,又称华夏圣母。女娲足迹遍及中华大地,其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制笙造簧和通婚立仪等感人事迹,千百来为国人称道。女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广泛。在这样一个科技日新月异、文化时尚多元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弘扬、传承女娲文化的精髓,唱响主旋律,与时俱进,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让女娲文化精神继续成为助推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1 深入挖掘女娲文化的内涵

女娲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文献古籍《列子》、《楚辞》、《礼记》、《山海经》、《淮南子》、《汉书》、《说文解字》、《风俗通义》、《帝王世纪》、《独异志》、《路史》、《绎史》和《太平御览》等史料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据学者杨利慧博士统计,全国各地明确有关于女娲形象、女娲信仰、女娲传说、女娲遗址方面的资源遗存1439处[1]。深入发掘女娲文化的内涵,是弘扬传承女娲文化的前提。纵观有关女娲的种种传说和习俗信仰,其文化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

1.1 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女娲众多神话传说中,最能体现女娲精神品质的莫过于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列子·汤问》:“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又据《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狡虫死,颛民生。”面对天灾人祸,女娲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石头不够用,女娲甚至不惜用自己的身体补天。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天下混乱局面消除,重归宁静。

女娲不仅为创世之神,也为造人之神和造物之神。《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又有伏羲女娲为夫妻的传说,《风俗通》曰:“女娲,伏希(羲)之妹。”《独异志》:“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而后,女娲又创制婚嫁、始创笙簧、赐酒成礼和化育万物,如许慎《说文解字》所言:“娲,古之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从炼石补天,到创造人类乃至世间万物,女娲不愧为华夏圣母。

女娲创世、造人和造物之传说,看似荒诞不经,却蕴含着远古时代山崩地裂、刀耕火种、战火硝烟的历史记忆,也蕴含着人类文明起源的蛛丝马迹。更重要的是,女娲神话传说昭示的聪明才智和宽厚仁慈、勤劳朴实、不畏艰险、自强不息、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血脉,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列子·黄帝》:“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淮南子·览冥训》:“伏羲、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何则?至虚无纯一,而不喋苛事也。”女娲不畏艰险、挺身而出炼石补天,不仅表现出舍生忘死、一往无前的无畏精神,而且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和聪明才智;面对了无生机的自然环境,女娲创造性的抟土造人,表现出仁者爱人宽厚仁慈的博大情怀;为了繁衍人类,满足人类需求,女娲还创制婚嫁、始创笙簧、赐酒成礼和化育万物,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和平安宁、充满生机的新世界……[2]女娲无愧于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正是伟大的女娲精神煅造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2 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

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典籍丰富,博大精深,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娲神话传说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历经千年,代代相传。《绎史》卷三引《风俗通》:“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以其(女娲)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世本·帝系篇》:“女娲氏命娥陵氏制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命圣氏为斑营,合日月星辰,名曰充乐。既成,天下无不得理。”《博雅》引《世本》云:“女娲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又有“初,日耕夜息,无欢。女娲悯,化甘露为酒,赐凡间。饮之醇美,解劳顿、舒筋血。聚则饮,愈欢。众念女娲之赐身,调之健,悦之心,感其恩,以酒敬之。后遂成礼,以酒敬天,自之始。”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后,创造了人类得以延续的婚姻制度和婚礼仪式;创造了瑟、笙簧、埙等中国传统乐器;还化甘露为美酒,创造了以酒祭天的礼俗。这些经过历代的传承演绎,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女娲民俗文化,许多地区的庙会祭祀、祈禳还愿、进香朝拜、婚嫁生育、人生礼俗、节日喜庆等都带上了浓郁的女娲文化色彩,由此还衍生了一系列的祭祀音乐、祭品文化、祭器文化、服装道具文化、民居文化和饮食文化,如各地举行的“天穿节”,“言女娲氏以是日补天,俗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穿”,就是女娲文化习俗的明证。作为民俗文化缩影的女娲文化,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实属罕见,深入发掘、传承和保护女娲民俗文化,对研究古代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

2 女娲精神与时代精神相契合

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它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最强音。自古以来,秉承着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责任担当,无数优秀的炎黄子孙,共同铸就了不同时期光辉灿烂而又各具特色的时代精神。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传说,充分彰显了华夏先祖挑战和征服自然的突出勇气;春秋战国时期,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李俚、申不害、吴起、商鞅等倡导的变法,让这一时期不断闪烁着革新的光芒;两汉时期,李广、卫青、霍去病等优秀将领所践诺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将生机勃勃的英武气息注入了民族的雄健风骨……[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继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立足新的时代,赋予中华民族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最美中国人、女排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就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共同构成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

今天的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也更加需要以梦想精神凝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关头,我们更需要弘扬女娲文化精神,将其与时代精神结合。女娲创世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源头,而其所蕴含的开拓创新、敢于担当、无私奉献、大爱包容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弘扬女娲创世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凝聚力,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这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作笙簧和化美酒的梦想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在当代社会同样不可或缺。可以说,女娲精神符合现实条件的客观需求,拥有可以把个人、社会、国家、民族四者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充分贯通起来的时代价值。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更要充分发扬女娲精神,向着既定的目标,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谱写“中国梦”的新篇章。

3 与时俱进传承创新女娲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4]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在新的时代面前,我们需要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同时需要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即使是优秀文化传统,也要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与当代社会、现代文明相适应、相协调,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时代价值。

女娲作为中华民族女性始祖、华夏圣母,印记遍及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面对各地丰富的女娲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女娲文化,各地还要找准特色,合理定位,互补开发。以泉州娲媓宫为例,作为福建省目前唯一一座奉祀女娲氏神像的宫庙,女娲文化信仰自河北涉县随着“晋人衣冠南渡”溯源入闽供奉至今,香火延续数百年,信徒遍布闽南地区,女娲信仰远播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等地区,台湾分灵宫观每年均来寻根,延续香火祭拜敬奉。泉州临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泉州娲媓宫近海,不远处即为出海口。这里女娲更多的是作为“水神”的角色,补天治水,救海难护航船保佑渔民,与闽南“海神”信仰妈祖本质上相同的[5]。这这也是泉州娲媓宫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在闽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原因。

传承创新女娲文化,我们要按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将女娲文化中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同时,对女娲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增加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要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大力传播和弘扬女娲文化,把跨越时空、具有当代价值的女娲精神弘扬起来、传播开来。传承创新女娲文化,要坚持时代性,走社会化、网络化道路,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改造和发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女娲风俗礼仪,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女娲民俗文化活动,让古老的传统焕发出新的活力;把女娲文化的丰厚资源与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使网络成为传播女娲文化的重要载体。使更多的人了解女娲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猜你喜欢
时代精神女娲中华民族
试论毛泽东在通道转兵会议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女娲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女娲造人与补天
女娲造人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