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楠萍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贵阳 550028)
经过几千年的绵延发展,中华文化以其智慧幽深、博大精深展现在世人面前,其独特性、包容性为中华儿女勤勉不辍、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与精神动力。作为文化传播的实施者与承载者,“图书馆和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把人类所创造的内涵丰富的文化与现实社会联系了起来,为人的文化学习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同时,图书馆与‘人与文化’的统一体的构建是动态的,图书馆连接着文化的存在并通过人再创造文化。”[1]然而作为图书馆事业之灵魂的图书馆精神,却在这个科技发达、新媒体覆盖的新时代面临没落的危险,这将大大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在没落中崛起,是我们对图书馆精神的呼唤。
关于图书馆精神的含义,我国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们各持不同见解,正如程焕文先生所说,“图书馆精神是一个既源远流长,又引领新潮;既良久迷失,又自然回归;既一脉相承,又众说纷纭;既令人竭力倡导,又使人颇有疑惑;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价值的重要主题。”[2]在大多数学者看来,图书馆精神主要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理念、一种职业精神,具有独特性、崇高性、实践性、发展性。笔者认为,图书馆精神就是图书馆人在从事图书馆事业过程中自觉建立并长期坚守的道德准则、职业信念和价值追求,是支撑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于图书馆精神包含的内容,学者也是各有不同论述。在此笔者认为程焕文先生的观点较为精致和准确,故专门对其进行阐述。程焕文先生将图书馆精神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四爱”,即“爱国”、“爱馆”、“爱人”、“爱书”。[3]其中,“爱国”就是指忠于祖国、热爱祖国。在图书馆精神的构建中,爱国是前提,是根本。祖国是培养我们成长,保卫我们安全,成就我们发展的精神家园,不爱国就是忘本。因此,图书馆人不仅要爱国,而且要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让他们认识并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爱馆”就是指忠诚于并热爱图书馆事业,要认识到图书馆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因为它为提高国民素质、传承并发扬中华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人要有为之付出毕生精力和心血也在所不惜的热爱之情。“爱人”就是要爱读者,要树立“读者至上”观点,对一切读者皆一视同仁,为读者做好图书服务工作。“爱书”就是热爱书籍。古人看书前都要焚香沐浴,以示虔诚。作为图书馆人,爱书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只有爱护书籍、尊重知识文化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图书馆人。图书馆之所以发展到今天,就是那些爱书的图书馆界前辈们一代又一代小心呵护与努力保存的结果。
翻开历史的长卷,回望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精神让图书馆、图书馆人更好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与职责,让我们能够看到悠久文明的累积,远古智慧的沉淀,现代文化的革新,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人类文明历史长河散发的永恒光彩,从而吸取古今人类的思想智慧,进而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的全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应对世界挑战的外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4]41从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论述中我们可看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是传统文化内涵。“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道德至上,重视天理人伦,强调天人合一,追求大同世界,这些都为中华人民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以及国家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伦理道德基础和深刻的思想理论指引。它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厚度和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广博胸襟以及生机勃勃、生生不息的发展态势,造就了我们团结一致、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优秀民族品质。正是因为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润养,才形成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情感,优秀的民族精神,才铸就了中国人民独有的精神气质,这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底色与本色。
二是革命文化内涵。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经风霜、历经苦难,军阀内战,强敌外侵让中华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坚强的革命意志,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中国革命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华人民不可能获得解放。而这种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不畏艰辛、独立自主、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就是革命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无论是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还是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我们党的革命文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铺下了坚实的道路。
三是先进文化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勇向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呈现出独立自主、系统发展、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等特点。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立场坚定、破除万难,探索出最适合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等领域迅猛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让中华民族得以用崭新的姿态站在世界的高峰。这些成就都归根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不断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放独立、改革创新、合作共赢等深刻内涵和精神价值。
从文章第一部分对图书馆精神的含义与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图书馆精神实质上揭示了一种关乎爱国、忠诚、敬业、平等、友善、文明的价值理想,这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
如果说,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稳定器,那么图书馆精神就是图书馆的定海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奋斗历程、时代精神,贯通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所在。图书馆精神包含了图书馆人的道德准则、职业信念和价值追求,弘扬图书馆精神,是维持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的关键内核。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到底是建设人的思想问题,弘扬图书馆精神归根到底是发扬人的精神问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全社会共同行动,干部群众共同参与,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活动中,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这就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渗入到人民的心中、脑中,并且去实践它、发扬它。而图书馆精神作为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不仅体现在图书馆馆藏文书古籍的陈列与流通的历史印记与更替中,也体现在图书馆员的内在精神信仰与价值追求中,它是支撑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图书馆精神的指引下,图书馆将能更好地发挥教化人民的作用。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将会潜移默化影响馆员、影响读者。
然而,在如今大媒体、大数据的新时代,高科技的发达虽让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长了一对有力的臂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人性。电子书、碎片化阅读等方式让传统的阅读方式逐渐淹没,无论馆员还是读者都越来越依赖高科技带来的便利,越来越沉迷于网络化带来的快感,图书馆精神面临缺失的危险,人们因而也不会再受到图书馆精神的教益。因此,摆脱技术的控制,提升人的主体地位,弘扬图书馆精神,不仅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为“一切技术,包括一切IT技术,最终不过是工具而已,它不能最终完成图书馆要完成的一切使命,更不能完成图书馆的终极使命。如果一味地只强调技术,不能把技术与人本很好地结合起来,那么图书馆的发展就会偏离其正确的发展方向”[6]。这样带来的后果,将是人的精神的异化,健全人格的丧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变成空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将无法推进。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新时代,我们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大力弘扬图书馆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这归根到底也是我们树德育人、创建精神文明,坚定文化自信,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我们要弘扬图书馆精神,要让忠诚爱国、爱岗敬业、平等正义、诚信友善等观念深入人心、落到实践,并在承继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牢记和发扬中国革命文化的基础上,在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