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1)
“注意”这个概念自心理学引入语言研究以来,大量的成果不断涌现,尤其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其中,以Talmy的研究最为显著。他于1996年开创性地提出了注意窗理论[1],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了语言与注意认知系统的关系,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认知语义学》上[2]、下[3]卷中,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语言背后的心智运作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作为一种认知机制,注意系统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已蕴含着压制含义,因为突显一部分就是在压制或屏蔽另一部分,这似乎是题中应有之义。鉴于此,本文第二部分对注意视窗理论进行了反思;第三部分探讨压制因素在五类事件框架注意窗开启中的协调作用;第四部分阐释这些压制因素产生作用的理据;第五部分为结语。
基于Fillmore的框架理论,Talmy首先提出了注意窗理论[1],这一理论揭示了概念框架、认知组织方式、语言结构表达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我们深入探讨语言背后的心智运作机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仍存在以下三点不足:
首先,注意窗理论在概念表述上是明晰的,但在具体的语言表达中往往表现较为复杂。注意的视窗开启与闭合的实现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词、词组、小句、句子以及语篇。Talmy在探讨路径事件框架的视窗开启时仅讨论了路径介词,并未涉及动词的时体特征、动词本身的语义、修饰动词的其他一系列小品词(或副词)、小句以及其他复杂形式。
其次,有些动词和路径介、副词有多种意象图式或多种语义解读,尤其是含有虚拟路径和隐喻路径的事件框架中如何判断视窗的开启,Talmy对此语焉不详。
第三,Talmy对注意窗理论的拓展性研究不够。Talmy虽提出了五类事件框架(包括路径事件框架、因果链事件框架、循环事件框架、参与者互动事件框架和相互关系事件框架)的视窗开启,但研究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
鉴于此,下文将对路径事件框架、因果链事件框架、循环事件框架、参与者互动事件框架和相互关系事件框架五类事件框架中注意窗的开启情况进行逐一考察,试图发现制约或影响注意视窗开启的因素。
1.开放路径视窗开启与时体压制
开放路径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内,一个在做物理运动的物体形成的路径,该路径被概念化为一个有始有终的完整个体,起点和终点位于空间里不同的位置。在开放路径里,根据路径意象图式的特征,我们发现注意视窗开启的具体实现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时体特征、时间状语、卫星介词或副词,等等。例如①:
(1) a.He is walking through the forest.(他正在穿越森林。)
b.He had walked through the forest.(他早已穿过了森林。)
上例中,同样的语干使用不同的时态导致视窗开启不同。(1)a开启了途中窗而(1)b表示开启了终点窗,这是时体压制使然。由此可知,在开放路径视窗开启过程中,动词的体义直接影响事件框架视窗开启。
2.开放路径视窗开启与时间状语压制
在开放路径中,除了动词的体态,修饰动词的时间状语也影响事件框架视窗开启。例如:
(2)a.I walked through the tunnel for 10 minutes.(我在隧道走了十分钟。)
b.I walked through the tunnel in 10 minutes.(十分钟内我就穿过了隧道。)
以上(2) a和(2)b 的视窗开启是不同的,(2)a开启了途中窗而(2)b表示开启了终点窗。(2)a中,有时间状语“for 10 minutes”,即“for+一段时间”,它表示持续了一个时间段,概念上是无界的持续意义,正好与动词walk的意义(也表示持续意义)没有冲突。而(2)b中,有时间状语“in 10 minutes”,即“in+一段时间”,它也表示时间段,但概念上是有界的终点意义。(2)b中正是由于这个时间状语的压制作用,使得动词的体义发生改变,导致视窗开启的不同。因此,这个时间状语对动词的体义进行了调变作用,它直接导致视窗的开启发生变化。
3.开放路径视窗开启与卫星词压制
在开放路径中,卫星词压制也影响事件框架视窗开启。例如:
(3)a.He walked into the expensive shop.(他走进了昂贵的商店。)
b.My friend walked over the bridge.(我的朋友穿过了桥。)
c.They walked onto the stage to receive the prize.(他们走上舞台去领奖。)
在(3)a、(3)b、(3)c 中,into、onto、over是三个含有动态终点界限的路径介词,当它们与非终点意义的动词walk搭配使用时,给动词walk设定了一个界限,使之带上终点界限的意义,产生了“无界变有界”的压制作用,这是整个路径事件开启终点视窗的主要因素。开放路径开窗中,除了卫星介词(含有终点意义),副词卫星词也同样会使动词的体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视窗的开启。
4.封闭路径视窗开启与动词惯性压制
与开放路径不同,封闭路径本身就表示其自身的路径没有开启,但在一个描述的事件框架中,一个完整的事件本身就会引起某部分注意窗的开启,所以该路径事件注意视窗开启受到一定制约和限制。在封闭路径中,动词本身的语义没有路径形式,开端与末端正好重合,但事件的表达往往需要多个连续的动作才能完成。这些连续的动作构成一个循环的路径,在适当的语境下,整个事件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例如:
(4)Go get it out of the refrigerator and bring it here.(去把它从冰箱取出并拿到这里来。)
上例中,路径事件使用了祈使句,句中动词go、get、bring是有一定顺序的,其动词类型也不相同,且最后一个动词往往是表示终结意义的完成动词,他们之间体现出一种惯性。与物理中的惯性类似,在语言中,封闭视窗的开启由这三个连续动作连贯地表征出来,动词go受到get、bring的影响,被赋予了起点的含义(初始体),这就是属于惯性压制使然。
5.虚拟路径视窗开启与语用压制
与以上几种路径不同,虚拟路径是一种想象的路径,但与开放路径意象图式的特征仍然是一致的。在虚拟路径中,意象图式和理想语境起到重要的作用。人们往往把那种具有静态特征的空间构型想象成一种动态的移动路径,且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例如在下一组句子中把句b想象成句c:
(5) a.—Where is the bike? (自行车在哪里?)
b.—It is leaning against the lamppost across the street from the bakery.(斜靠在面包店马路对面的电杆上。)
c.—Go from the bakery across the street to the lamppost.(从面包店穿过马路去对面的电杆那里。)
上例中,蕴含在句b中的路径在心理上被想象成了一个真实的路径句c,这其中经历了从静态语境→语境动态化→路径化→位移化事件的过程,最终把一个静态的方位描述变成了一个动态的位移事件,这是语用压制(或语境压制)在起作用,即实现了一个静态场景的动态化,虚拟使这种语用压制成为可能。
1.因果链事件中动结构式视窗开启与压制
因果链事件框架中注意的开启主要集中在施事和最终的结果,一个是表示意图,一个是表示意图的实现。例如:
(6) I burned the house down.(我把房子烧光了。)
副词“down”表示的是结果,burn是“燃烧”的意思。这种表示结果意义的副词压制了动词burn,使得视窗的焦点直接关注终点,结果视窗开启了。因此,动结构式中,表示结果意义的副词压制非完成动词,产生结果视窗的开启。
2.因果链事件中致使位移构式视窗开启与压制
(7) Fred sneezed the tissue off the table.(弗雷德一喷嚏把纸巾给喷下了桌。)
从事件构成来看,上例[4]是致使位移事件框架的一个联合体结构,既包含位移事件框架(弗兰德把纸巾喷到桌下),也包括了致使链事件框架(位移由喷而产生)。这个例子中使动构式改变了动词的论元结构和意义。具体而言,在不及物动词sneeze加了客体及其移动路径使得动词带使动意义,具有及物性特征的致使动词,形成“施动者+使动力+目标+移动路径”的使动构式语义结构,这样致使位移路径事件开窗了。
循环事件中视窗开启类似于位移事件中的封闭路径开窗情况,但又有所不同。在循环事件框架中,没有一个清晰的开端、中端和末端。我们可以用语言聚焦于整个事件循环过程中的某一特定阶段。例如:
(8)a.The pen kept falling off the table.(钢笔不停地从桌上掉下来。)
b.I kept putting it back.(我不停地把它放回去。)
c.The pen kept falling off the table and I kept putting it back.(钢笔不停地从桌上掉下来,我不停地把它放回去。)
在以上句子中,动词keep 本身有“不断”的意义,它压制后面的动词,使得其表示的动作出现反复循环特征,并使之突显了这一特征,这就是词汇压制使循环事件视窗得以开启。
参与者互动事件指事件参与者根据时间组织的不同而进行的互动,包括直接互动和间接互动。事件参与者包括所指事件的参与者或当下言语事件的参与者,互动指的是事件参与者及其与环境(含时空特征)之间的互动。例如:
(9)a.John met a woman at the party last week.Her name was Linda.(上个星期,约翰在聚会上遇到了一个女人。她叫琳达来着。)
b.John met a woman at the party last week.Her name is Linda.(上个星期,约翰在聚会上遇到了一个女人。她的名字叫琳达。)
这一组句子包含两次互动:间接互动和直接互动。(9)a句中的描述的两部分时态一致,都使用的是过去时,后一部分以前一部分的时态为参照,特意强调参与者John和Linda两人见面是在过去发生。因此,实际上这是以前者时态为背景的一种突显,交际中该话语实现了以时间为中心进行视窗开启的互动过程,体现了参与者之间的一种间接互动;(9)b句中描述的两部分时态不一致,是一种直接互动。句中前半部分是过去时,表示事件发生在过去。后半部分是现在时,表示说话者在说话时对整个事件(与之相关的过去发生事件)的直接参与。由此可见,不论是间接互动还是直接互动,在参与者角色之间,时间安排(时态)不同,视窗开启就不同,这就是参与者用时态来调控互动方式的压制现象。
相互关系事件中视窗开启涉及到特定视点或时空视角的选择问题,这种视点的选择在背景-前景相互关系和真实-非真实相互关系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同一事件,为了某一部分实现突显,识解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择相关信息进行压制,这就是视窗开启中的选显压制。例如:
(10)a.The paint is peeling.(油漆正在脱落。)
b.The wall is peeling.(墙壁正在脱落。)
同一个事件用以上两句表达,视角不同,突显各异。a句体现的是对前景的突显压制了背景;b句正好相反,体现的是对背景的突显而压制了前景。由于识解者视点选择的不同,在前景-背景相互关系中突显对象不同,使得前景-背景会发生角色的移变,这种移变就是选显压制的结果。
不同的聚焦方式有时可以同时存在,形成多重嵌套注意窗的开启,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多重压制或突显竞争,但总有一个是最为突显的,这样就出现了压制突显的层级性特征,如突显、次突显、消显及隐显等。例如:
(11)I kept rolling the ball back.(我持续把球滚回来。)
此句中,整体上聚焦于一个循环事件框架,但实际上,它属于多重嵌套注意窗的开启,包含有不同层级的压制。首先,运动事件动词roll是一个持续性的动词(不含结果),当与back搭配之后,受到词汇压制(或也可看作是致使移动构式的压制),表示致使移动结果,属因果链视窗开启的特征。其次,作为运动事件,ball为焦点(Figure),背景(Background)被阻断,受选显压制影响突显了焦点的情况。最后,当动词keep放到致使移动构式上的时候,该动结构式受到压制,形成了一个重复循环视窗的开启。虽然有三重压制,但正是由于突显竞争在其中起了作用,使得该句整体上最终聚焦于循环事件框架视窗的开启。
由上可知,在五类事件框架视窗开启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压制类型,如词汇压制、构式压制、语用压制、时体压制、选显压制、多重压制,等等[6]。这些压制因素在视窗开启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变作用。
以上五类事件框架视窗开启过程中,语言中的压制因素起到重要的焦点调变作用。这些压制因素反映了语义解决方案中的一种认知调节机制,其实质源自注意上的竞争性突显[6]。具体而言,如果一个句子或语言表达有同一个所指内容,却有多种语义解读,这些解读可能和谐存在,也可能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识解者就会调用认知调节机制进行调节。压制既是一种调变手段,也属一种认知调节机制。
解决语义冲突至少有五种相关调节机制:压制(或移变)、整合、并置、曲解与阻碍[3]。压制是解决语义冲突的五种相关调节机制之一,指的是句子中的两种语义发生冲突时,一种调节方式为某种形式的意义发生改变,从而和其另一种意义相协调,这种为协调而发生的改变本质上就是压制。因此,语言中压制最终是实现语义上的协调。
本文通过以上五类事件的注意视窗开启的考察,发现,压制因素在视窗开启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变作用,一方面,我们透过语言看事件框架视窗开启发现其中的压制机制,另一方面,利用压制机制调变事件框架中视窗开启类型。
我们认为,压制这种认知调节机制,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心智运作特点。突显一方就是在压制另一方。反之,压制自然会产生突显,压制一方也会突显另一方。因此,只有把压制、突显原则、隐转喻以及注意窗相结合才能充分解析事件框架中视窗开启现象,这一发现补充和完善了认知语义学中Talmy的注意窗理论。
注释:
① 除非特殊注明,文中例句均来自Tal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