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根
“风到楝花,二十四番吹遍”。楝花开时,风来,蔌蔌落下。屋舍房前,阶旁窗下的那棵紫花树,细细碎碎、淡淡浅紫近乎于白的小花,一层一层飘落在石阶上,伴随着清幽的、细密怜人的香气,仿佛那晚春的最后一丝缱绻流连。这三篇美文均与楝花,或抒情,或叙事,或言志。透过作者的文字,我们感受到楝花的美,楝花、楝树一般的人的美。
小雨轻风落楝花
李丹崖
①立夏过后,刚刚落了一场雨,我在大有街西散步,遇见一棵高大楝树,楝花开得正好,淡紫色的花朵,像是满怀心事的女子,在等待一场雨,把自己的心事捎给脚下的土地,然后,雨水把它们带走,落花有意随流水。
②每每看到楝花,我总想起王安石的诗句:“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楝花一开,一条巷子就温婉了,楝树高挑地站在那里,像一位名模,至少也是有资格参加“维多利亚的秘密”的那种;楝花一落,细细碎碎的小花,让一座院子变得瞬间雅致了许多,也让一条巷子立时有了幽深的感觉。
③少年时,我和一帮小伙伴喜欢在楝树下嬉戏,摘一朵楝花,夹在女孩子的头上,玩过家家的游戏,嘴里念叨着不知道从哪一代长辈那里听来的儿歌“摘一朵楝花,恋一个家家,家在温暖在,花开楝不苦”。然后,笑嘻嘻地撩开女孩子头顶的手帕。这些天真无邪的游戏,不知道当下的乡村是否还在上演,旧时记忆电影一样在脑海闪现,其实,每个人生来就爱表演,从过家家可以看出来天分,从一朵楝花上看出格调。
④有很多人习惯在楝花的前面加上一个“苦”字,称之为“苦楝花”,楝花的确是苦的,我曾抱着好奇心去尝过一次,后来才知道,楝花是有微毒的。我之所以尝,是看到祖母养的小羊羔格外爱吃楝树叶和花,吃起来津津有味,且发现楝花那么好看,应该吃起来也不错,殊不知,样貌和实质是两码事。当然,也不能因此就说楝花不美,美的东西数不胜数,不一定非要和吃搭上干系。
⑤“楝花飘砌,簌簌清香细。”这是宋人谢逸《千秋岁·咏夏景》里的句子,人们只记得最后那句“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却忘了开头的两句也这样美。夏日里繁花似锦,处处都是汪洋恣肆的花朵,哪里还有太多的人会关注楝花?莲花还写不过来,楝花这样小众,花瓣也这样细碎,在很多情况下应该是被遗忘的一缕香魂。
⑥我坚信:一样的花,总能遇见一样心境的旅人。所以,唐宋以来,仍有许多人写楝花,时至如今,我们在乡村的田垄边,老街的院落里,仍能遇见楝树——
⑦多年前,在成都街头一个诗人开的酒吧门前遇见一排楝树,在初夏时节,幽幽地开着淡紫色的花朵,像是酒吧内喝了点红酒的女子,在春风深处醉意绵绵地说着酒话,或是向知己倾吐心事。我走在这样的楝花里,看前面有一位穿风衣的女子,一头秀发,有花瓣落在她的头上,也不拿掉,在初夏的风里,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
⑧其实,二十四番花信风,始于梅花,终于楝花。楝花作为花信风的压轴之作,其美妙程度可见一斑。楝花一开,谷雨就过完了,立夏到了,满世界就铺满了成熟的气息。
⑨难怪有诗人说,如果您错过了流星雨,不妨走到初夏的楝树下,那样一场花语,丝毫不输流星雨的斑斓……
(选自2018年7月11日《人民日报》)
【阅读训练】
1.文章为何以“小雨轻风落楝花”为题呢?
2.请简要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
3.请对第②段的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4.第⑦段删去并不影响文章的完整性,试分析作者写作此段的主要目的。
楝花不苦
化君
黄昏的时候,雨终于停了。我拿了外套,走出家门。
到底是落了。蜿蜒绵长的红砖小路上,铺满紫莹莹的小花,仿佛才下过一场雪。哦,不是的。雪哪里有苦楝花的香气,香得那么决绝,想起那个苦楝花一样的女孩。
初次见她,夏天,在教室后面的苦楝树下。
那时,我刚从城里转到乡下的学校,整节课,我都无心听讲,窗外扑鼻的花香熏得我快要醉了。下课铃声一响,我便往教室后面跑去,望着那一树细碎的小花。
那是一个轻风和暖的日子。放学后,我和往常一样,来到教室后面的苦楝树下,贪婪地呼吸着浓郁的花香。身后忽然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你喜欢楝花?”回头时,看见她,穿着一件辨不出颜色的短衫,裤子又肥又长,裤管往上卷成一个卷,仍然偎在脚跟,怀里抱着一个男孩,看上去非常吃力的样子。
见我看她,她连忙低下头去。停了一会儿,便又抬起头来,望着我,怯怯地说:“你要是喜欢,我就爬到树上给你够。”我连忙点头。她仿佛十分高兴的样子,眼睛里放射出光芒。她把怀里的男孩放到地上,然后跑到楝树下,用两条瘦长的胳膊环抱住树干,两只脚向上一提,紧紧贴到树干上,然后,轮换着一蹬一蹬地向上爬去,不大会儿就爬到高高的树杈上了。我往后仰着头,才能看到她。
一嘟噜一嘟噜苦楝花,仿佛一团团紫色的云彩飘落下来。不大会儿,地上便落满一层。香气缭绕。“够了么?”没想到,她的声音这么大,我不由得哆嗦了一下,连忙朝她喊:“够了够了。”她定是经常爬树的。我话音未落,她便哧溜从树上滑下来,和我一起捡拾起地上的苦楝花。她说她也喜欢楝花。她望着手里的苦楝花,若有所思地说:“为什么都叫它苦楝花呢?它香得很呢。”
这以后,她常常给我够苦楝花。那个春天,我的房间里飘满了苦楝花的香味儿。
有一次,我约她到家里玩儿,她听了,像每次上树够苦楝花一样,眼睛里放射出光芒。可是她怀里的小男孩突然哭闹起来,她只好哄着男孩就走了。后来我又约过她几次,可是,每次她总有事情要做,有时说得回家做饭了,有时说得给奶奶熬药了。
苦楝花落盡的时候,一天,她突然在半路上截住我,用蚊蝇一般小的声音说,我想跟你学念字。见我不语,她抬起头来,用渴求的目光望着我说:“明年我再给你够楝花。”
第二天,放学后,我收拾好书包,准备去教室后面的苦楝树下教她念字,母亲突然跑进来,二话不说,拉起我就走。路上,母亲断断续续地说,她弟弟跑到马路上去了,她把弟弟救了,可她……
我看到她时,她静静地躺在床上,闭着眼,身上盖着花被单,被单上血迹斑斑的。我有点儿害怕,直往母亲怀里躲。母亲牵着我的手,来到她床前。她突然睁开眼睛,看着我,嘴唇一动一动的。母亲让我把耳朵贴到她嘴边。半天工夫,我终于听清她的话,她说她想跟我学念字。
我连忙从书包里掏出本子和笔,写下两个大字,举到她眼前。然后弯下身去,附在她耳边,念道“楝花。”
她的眼睛里突然掠过一缕莹莹的光亮,但接着就黯淡下去,仿佛一盏熄灭的灯。雪白的嘴唇也不再抖动。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年第7期,有删节)
【阅读训练】
1.文章开篇写苦楝花的目的是什么?
2.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3.请对文中的小女孩的形象作简要赏析。
4.楝花本是苦的,小女孩的命运也是凄苦的,文章为何以“楝花不苦”为题呢?
孤单的苦楝树
秦丽萍
①郊野秋游,发现小河边孤立着一棵瘦削的树,枝柯稀疏,叶片儿落了大半,一簇簇黄棕色果子挂在枝头,甚是突兀。同行的二十余人皆不知树名,只有我远远望见便觉眼熟,那是现今十分少见的乡土树苦楝。那椭圆形比枣儿略小的果子,便是苦楝子。因此,老家人常将苦楝树称之为苦枣树。
②在我儿时记忆中,苦楝树是清高的,也是不合群的树木。常见它孤零零地站在河边或沟壑一角,是那么的低调与淡定。没有农家愿把苦楝栽在家门前,一则其名字不吉利,二则苦楝树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缺乏好看的“造型”。但清秀而挺拔的苦楝树,独自在风雨中成长,最终也会被人挂念。那是因为苦楝树干较直,材质又比杉树坚硬,三十年前是做家具的好用料。朴实无华的苦楝树在乡野中长到一定高度,就会有木匠将其砍去,打造的家具,轻巧光滑。
③清秀的苦楝树皮、枝桠均十分干净,不会招来刺毛虫,因此孩童们常会聚到苦楝树下锻炼爬树技巧。春天,可以爬到高处闻闻苦楝花的清香。苦楝树开的花为淡紫色,长约一厘米,簇在树梢呈伞状,散发出的清香沁人心脾,就连田野风里也透着一股苦楝花的清爽气息。夏末,青青的苦楝子枝头扎堆,顽童们就爱上树采集,将苦楝子当自制弹弓中的“炮弹”,打到人胳膊上生疼。秋来霜降之后,苦楝树羽毛状叶子纷纷凋零,苦楝子熟透泛黄,贪吃的小孩就以为这果子吃起来和干枣差不多。常有大人仿佛看透了孩子的心思,警告那些围着光秃秃的苦楝树转的孩子:不要吃苦楝子,小孩子吃进肚里会变哑巴的。偶有几个调皮鬼,偏不信那唬人的话,偷偷塞一粒进嘴里,尝到了苦楝子酸酸涩涩的味道,忙吐了出来。于是,大多数苦楝子不再有人碰,宿存枝头,日显皱缩,经冬不落。
④苦楝树的孤单,还在于世人无端的“误解”,使小孩子对苦楝树也渐有隔膜。暗褐色的苦楝树皮上,分布着些许白色的斑点,大人们说这是吃了苦楝子变成哑巴的小孩,因悔恨而留下的泪痕。苦楝树老枝会呈紫色,又有人说这是老树吸了过多爬树小孩的血的缘故。实际上,苦楝子虽有小毒,不可食用,但它却是驱蛔虫的好药材。将苦楝花焙干捣为细末,日敷可治痱子瘙痒。将青苦楝树叶混上干草,点着了可烟熏蚊子。苦楝树的功用真不少,偏偏“名声”却不怎么好听。
⑤不寄人篱下,不羡繁华不慕喧嚣,独自咀嚼生命中淡淡的苦味淡淡的清馥。朴实无华的苦楝树,有一种耐得住寂寞的孤单,在现代社会是否还得隐居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但愿这样的“老实木”,能够为更多的人熟识欣赏。
(选自《精美散文》,人民日报出版社)
【阅读训练】
1.请对文章的标题“孤单的苦楝树”作简要赏析。
2.请根据文章内容对苦楝树地树干、树皮、花、果实等的特点作简要介绍。
3.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文章第③段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请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写作顺序的关键词语。
5.文章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小雨轻风落楝花》
1.“小雨轻风落楝花”为王安石的诗句,此句描写了楝花开放时的美丽景象,诗句的意境与作者眼前之前相一致,所以作者以此诗句作为描写楝花文章的题目。
2.回忆少年时在楝树下嬉戏(玩过家家的游戏)的情景,并由此生性“每个人生来就爱表演”的感悟。
3.此句运用诗意的语言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楝花花开时的温婉和花落时的雅致,流露出作者对楝花的喜爱之情。
4.作者由眼前的楝花,联想到多年前成都街头一个诗人开的酒吧门前遇见一排楝树,以及树下任花瓣落在头上女子,以此照应上文“一样的花,总能遇见一样心境的旅人”,说明喜欢楝花的人仍大有人在,进而升华主题突出中心。
《楝花不苦》
1.睹物思人,引出下文对那个苦楝花一样的女孩的回忆。
2.第一处是外貌描写,通过对女孩外貌(衣着)的描写,突出女孩的贫穷与弱小;第二处是动作描写,通过女孩爬树为“我”摘楝花的一系列动作,写出其动作的敏捷,也表现出她乐意为“我”摘楝花的心理。
3.小女孩虽然贫困但心地善良,她认真照看自己的弟弟,乐意帮“我”够苦楝花;小女孩虽然未能进学校读书,但是她渴望识字读书,去世之前她想到的是跟我学念字;小女孩虽然没有接受好的教育,但是她心中有爱,为了“我”她多次爬到树上够苦楝花,为救弟弟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楝花虽苦,但花开时却是香气缭绕;小女孩命运虽然凄苦,但她却为“我”留下一段温暖的记忆。
《孤单的苦楝树》
1.文章的标题点明了描写的对象苦楝树,“孤单”一词点明苦楝树的特点:清高的,不合群,常孤零零地站在河边或沟壑一角,遭世人无端的“误解”。(大意相同即可。)
2.树干较直,材质又比杉树坚硬;树皮、枝桠均十分干净,不会招来刺毛虫;花为淡紫色,长约一厘米,簇在树梢呈伞状,散发出的清香沁人心脾;果实呈椭圆形,比枣儿略小,味苦。
3.苦楝树因为名字不吉利,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缺乏好看的“造型”,并不为人们所喜爱,所以只能孤零零地站在河边或沟壑一角。但它的材质好,是打造家具的好材料,长到一定高度,就会有木匠将其砍去,打造的家具。
4.按时间顺序写的。词语:“春天”、“夏末”、“秋来霜降之后”。
5.開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表达了作者对苦楝树优秀品质的赞美,希望苦楝树这样的“老实木”, 能够为更多的人熟识欣赏。也希望许多像苦楝树一样的朴实无华的“老实人”,也能被更多的人所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