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生?邓滨?刘可荣?徐四荣?吴青?曾敬富
摘 要:针对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防治水稻纹枯病药剂进行药效比较,客观科学评价其防治效果及增产的效果、适宜用量及其安全性。
关键词:杀菌剂;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
纹枯病又称云纹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俗称“花脚瘟”、“花脚秆”。是世界性水稻病害之一,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但以长江以南稻区发生较为普遍,早、中、晚稻上都有发生和为害。水稻受害后,一般会使秕谷增加,千粒重下降,严重时导致“冒穿”倒伏、枯孕穗。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40%以上。纹枯病一般在分蘖盛期开始发生,主要为害水稻的叶鞘和叶片,先在靠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灰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楚的小斑,后逐渐扩大,长达数厘米。病斑可相互连接成不规则的云纹状大斑,似开水烫伤状,可导致叶鞘干枯,随之上部叶片发黄枯死;病斑向病株上部叶鞘发展,水稻进入拔节期病情发展加快,由水平方向扩展同时向垂直方向扩展,加重发病程度,严重时可达剑叶、稻穗。湿度低时,病斑边缘暗绿色,中央草黄色至灰白色;湿度大时会长出白色蜘蛛状的菌丝体,匍匐于病斑表面或攀缘于邻近稻株间,菌丝体集结成白色绒球状菌丝团,最后形成暗褐色扁球形或不定形的菌核。纹枯病的流行与菌原数量、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均有密切关系。为了筛选出防治水稻纹枯病高效、低毒、低残留、防效时间长的药剂,并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使用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2018年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筛选。
一、材料與方法
1.试验条件
(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 试验作物:常规晚稻,品种为软粘
(2) 环境条件。试验田设在江西省永丰县坑田镇坑田村2组刘文富的水稻田,试验田常年产量水平较高,前茬早稻,试验时田间水稻长势好,纹枯病零星发生,处发病初期,水稻处分蘖末(封行)。各试验小区的栽培管理等条件较一致,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相符。
2.试验设计和安排
(1)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
(2)小区安排。各试验小区随机排列分布;共4个处理, 小区不设重复,空白处理50米2, 其他处理 200米2,处理区之间筑田埂防水窜灌。
(3)施药方法及器械。3WBD-16型(腾燕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均匀喷雾(喷雾器为切向离心式整体单喷头,喷孔直径1.3mm,操作压力2~4kg/cm2),每667米2用水量50升。
于纹枯病发病初期(2018年8月7日)施第一次药,水稻处分蘖末期,破口前7~10天(9月6日)施第二次药。共施药2次。
3.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和次数。施药前(8月7日)调查病情基数,第二次施药前(9月6日)及第二次药后14天(9月20日)各调查一次各小区的发病情况。共调查3次。
(2)调查方法。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丛,共25丛,调查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病情分级方法如下: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叶片);
3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药效计算按以下公式进行:
a、病情指数(%)=×100;
b、防治效果(%)=(1-)×100
二、结果与分析
1.对作物的安全性
试验期间,各处理水稻生长正常,未发现药害及其它不良影响,药后水稻叶片在高温情况下的有一定的抗逆反应。
2.防治效果评价
从上表可以看出,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的供试药剂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SC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每亩用制剂量30毫升,于水稻分蘖末(封行)田间纹枯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用药,破口前7~10天再施1次药,第二次药后14天的防效达83.31%。试验药剂的防效均高于两对照药剂的防效,并具有较好的持效期。
三、 小结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供试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天敌及其他有害生物的影响不明显。使用时,从防治效果和成本上考虑,建议每亩用制剂量30毫升左右,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采用喷雾法均匀透彻喷雾施药,每亩用药液50升左右。视病情发展情况共施2~4次药,间隔期为7~10天。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1.[GB].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GB/T 17980.1-17980.53--2000 5~8.
[2]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登记公吿汇编.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8.4.
[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植保手册-水稻病虫防治分册.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
[4] 江西植保志编纂委员会. 江西植保志.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汤建国,刘定忠等.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