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地区技术锁定效应实证研究

2019-12-26 02:31马羽洁
中国煤炭 2019年11期
关键词:资源型效应检验

李 刚 马羽洁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省太原市,030024)

资源型地区通常指依靠资源的开发与加工而兴建发展起来的,且资源产业在地区经济中所占份额较大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地区凭借其富足的资源为我国工业的迅速崛起提供了能源保障,这些地区也凭借这一优势成为我国工业化起步最早、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由于长期以来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很多资源型地区出现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等问题。此外,随着对资源的大量开采,部分资源型地区陷入了资源枯竭、经济停滞的困境,资源型地区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给所在地区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推动资源型地区转型以寻求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经济发展目标已由追求高速度转向追求高质量,正处于实现新旧动能转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时期。长期以来,资源型地区的发展依赖资源开采和投资驱动,技术水平落后,而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传统产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能源市场持续陷入低迷,资源型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不再,不少地区都面临产能过剩的威胁。因此迫切需要资源型地区改变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切实从依靠资源转向依靠创新转变。

我国虽已出台许多转型政策,在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但转型效果并不理想。很多资源型地区对资源高度依赖的情况未得到根本改观,仍处于以重化工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结合资源型地区的发展历史,造成这一局面可能是由于资源型地区存在技术锁定效应。

1 背景

20世纪80年代,Arthur(1989)探索性研究了技术变迁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锁定效应,他在研究后进国家技术创新过程中提出了技术锁定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模型,对技术演化过程中技术锁定效应的形成进行研究。技术锁定效应是一种均衡状态,当某一技术在竞争中胜出,即使出现更优的技术,市场仍会被该技术锁定,对新技术的发展与扩散造成阻碍[1-2]。Lucas(1988)指出,开放经济下,一国若专注于学习低端技术,会降低其技术进步率,不利于其经济增长,产生技术锁定效应[3]。

国内学者也从多个方面对技术锁定效应开展了探索研究。陈飞翔等(2010)指出,长期位于价值链低端的国家,其技术往往受制于外资,对自身技术创新造成不利影响,在规模报酬等机制的作用下,使其技术锁定在低端环节,这一效应的存在对其产业转型造成阻碍[4]。杜宇玮(2012)认为,技术锁定效应的存在会使得我国的发展长期被锁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不利于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5]。杨震宁等(2013)对我国制造业中的技术锁定效应进行了研究,指出锁定效应的存在抑制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外向型,不利于其市场地位的提升,对其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及研发周期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造成抑制作用[6]。史修松等(2014)对大企业中的技术锁定效应进行研究,指出在发展初期大企业会投入大量的创新资本,实现技术上的领先,以使其得以增大产品范围,快速抢占市场,但随着其不断发展,对某一领域形成垄断并不断获得垄断利润时,其创新动力会不断减少,形成技术锁定效应,进而对地区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7]。

郑攀峰(2017)对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中的技术锁定效应进行研究,指出技术锁定效应的存在会对产业创新及其未来发展造成阻碍,随着污染产业的不断发展,其长期依赖原始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会使得产业出现技术锁定效应,使其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企业不愿加大技术提升研发投入[8]。谭云清等(2017)研究了我国代工企业中存在的技术锁定效应,随着对代工依赖的加强,代工企业的技术受到跨国公司的支配,使其不得不依照既定的技术标准从事生产,对代工企业的技术创新形成阻碍,此外,在技术锁定效应的影响下,代工企业被迫进行对现有技术的改进而非创新,限制了代工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创新绩效的提升[9]。张济建(2018)从转化成本的角度对高碳产业中存在的技术锁定效应进行了研究,他指出现有技术体系投入的很多物质资产,如基础设备、人力资本、技术标准等均具有专用性,包含瓦解成本、重构成本、风险成本等在内的转化成本形成了对现有技术的锁定效应[10]。

综上可知,很多学者对技术锁定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现有研究成果中大多是针对企业、产业上的技术锁定效应,而对我国资源型地区的技术锁定效应进行探索的成果并不多。现有成果中对技术锁定效应含义、原因等展开的研究较多,对技术锁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的成果较少。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资源型地区的技术锁定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2 资源型地区技术锁定效应实证研究

2.1 技术锁定效应概念界定

技术锁定效应是一个均衡的状态,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1]。技术锁定效应的存在,使得大量生产要素留存在旧有技术体系中,使旧有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对技术创新活动造成了挤出。地区内的关联技术、关联产业及其他经济活动都围绕这一技术体系展开,地区内的创新意识较弱,创新氛围不足[11]。同现有技术相比,新技术往往风险高、收益不确定、发展成本高,使得地区内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较低,增加技术创新投入的意愿不足,地区的技术创新投入长期趋于稳定。地区内技术锁定效应的存在,会对技术创新的认知框架造成限制,使得之后的技术创新多是改进现有技术或是改进与研发相关联的技术[12]。虽然也会进行一定的技术研发投入,但地区内的技术研发主要围绕现有技术体系展开,整体来看,地区内技术研发力量薄弱,技术研发投入并未得到根本性提升,地区内的技术创新投入具有稳定性。

在上述基础上,本文认为技术锁定效应是指地区因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形成了特定的技术体系,随着对该技术体系投入的不断增加和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地区的发展依赖该技术体系形成了愈加固化的发展路径,相关技术及产业均围绕该技术体系展开,地区发展倾向于对现有技术体系的技术改造,而非对新技术的替换或者升级换代,整个地区缺乏技术迭代意愿,地区的技术创新投入长期趋于稳定,技术创新进程受阻甚至停滞。由于新技术研发进程受阻,社会上的R&D经费构成主要是为维持技术更新运行而产生的研发性费用,这些费用会因技术的成熟而稳定下来。

因此,依据上述技术锁定效应概念,通过检验地区的投入数据在一段时间内是否趋于稳定,可以对该地区是否存在技术锁定效应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采用数据平稳性检验方法,通过检验数据的平稳性,以此来对地区的技术锁定效应展开研究。

2.2 资源型地区技术锁定效应实证研究

资源型地区是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大力发展资源产业的地区。内蒙古、陕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以煤化工等资源型产业为地区支柱产业之一。辽宁、吉林拥有丰富的煤炭及石油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地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产业。甘肃作为我国资源开发密集地区,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形成了以资源产业为主的地区产业结构。此外,《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指出我国共有262座资源型城市,内蒙古、辽宁、吉林、陕西、甘肃分别拥有资源型城市9座、15座、11座、9座、10座,占全国资源型城市总数的21%,涉及面广且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本文选取上述5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对资源型地区的技术锁定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对象涵盖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技术锁定效应的存在对技术创新投入形成挤出,使得地区的技术创新投入趋于稳定。因此,若一个地区的技术创新投入在一段时间内趋于稳定,可以说明其存在着技术锁定效应。R&D投入强度是反映一个地区技术创新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选取上述5个资源型地区2003-2017年R&D投入强度的数据为样本数据,分别记为NRD、LRD、JRD、SRD、GRD,数据来源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3-2017年各地区的R&D投入强度见图1。

图1 2003-2017年各地区R&D投入强度

根据上述论证,若上述地区在2003-2017年R&D投入强度数据趋于稳定,则可说明其存在着技术锁定效应。因此,本文分别对上述地区2003-2017年间R&D投入强度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以此来对其技术锁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检验时间序列数据平稳性的常用方法是单位根检验,常用的单位根检验方法有ADF检验、DF-GLS检验、PP检验等,本文采用最为常用的ADF检验来对以上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ADF检验的原假设是存在单位根,数据不平稳,若其检验P值小于0.05,则说明拒绝假设,数据具有平稳性,利用Stata14软件对上述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并在这一基础上对各地区的技术锁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见表1及图2。

表1 实证检验结果

图2 实证结果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煤炭生产基地,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由表1及图2可知,经检验2003-2017年内蒙古的R&D投入强度数据平稳,表明其存在技术锁定效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内蒙古凭借其资源优势,形成了以煤炭开采等资源型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资源产业所具备的利润优势使得生产要素倾向于流向资源部门[13],引起创新者对资源部门的偏好而放弃研发部门,使得资金更多地流入资源部门而非研发部门,创新主体被挤出。此外,资源产业劳动力质量要求不高,使得地区内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无法得到充足的补偿,人们接受教育的意愿不足,人力资本积累不足[14],加之对资源的长期依赖,会在地区内形成具有资源特色的知识和教育体系,对地区内其余新技术的发展造成较大的阻碍,由此导致其出现技术锁定效应。

辽宁、吉林作为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和能源供应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型地区。由表1及图2可知,经检验2003-2017年辽宁和吉林的R&D投入强度数据均平稳,表明其存在技术锁定效应。辽宁、吉林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早,在国家计划经济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下,凭借其丰富的资源,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了大量资源。在发展初期大力投资依赖资源的高能耗产业,资源型产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形成了对资源高度依赖的经济结构[15]。其长期为国家战略服务,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国有经济比重较大,创新观念较为缺乏。较大的国有资源经济比重所带来的产权分离和寻租活动,企业和地区内的技术创新活动被挤出,进而导致地区技术水平落后,出现技术锁定效应。

陕西、甘肃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型地区。由表1及图2可知,经检验2003-2017年其R&D投入强度数据均平稳,表明其存在技术锁定效应。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下,西部地区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能源开发在整个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西气东输”等工程的实施加大了西部地区对于资源的开发力度,形成了一批资源型支柱产业。由于地理位置不佳,西部地区的科技、教育水平相对落后,随着资源产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本就不高的西部地区由于对资源产业的依赖而对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造成了挤出,人才流失严重,进一步延缓了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与人才积累,对技术扩散形成阻碍。此外,西部地区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对外资吸引力不够,经济开放程度不高,市场活力不足,这都使得西部地区技术水平落后,存在较深的技术锁定效应。

3 结论及启示

本文以内蒙古、辽宁、吉林、陕西、甘肃5个资源型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其2003-2017年R&D投入强度数据,通过ADF检验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对其技术锁定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型地区整体上存在着技术锁定效应。内蒙古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使其存在技术锁定效应;辽宁、吉林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地区内存在技术锁定效应,创新能力落后;陕西、甘肃这些西部省份有着富足的自然资源,相对落后的发展条件加之对资源产业的持续依赖,进一步延缓了该地区技术的发展,存在着技术锁定效应。

通过对地区技术锁定效应进行定性论述可知,地区技术锁定效应的存在会使得地区内的技术创新投入趋于稳定,在这一论证的基础上,基于数据平稳性检验这一方法,对我国重要的5个资源型地区的技术创新投入数据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从而对其技术锁定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一方法契合了技术锁定效应的特点,由定性论证过渡到定量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明确识别出技术锁定效应的阈值。因此,仍需在未来对技术锁定效应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选取更为全面的指标,以期更全面的对技术锁定效应进行研究,继续在方法上进行探索,得出技术锁定效应阈值,对技术锁定效应进行更严谨的量化研究。

猜你喜欢
资源型效应检验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两大目标“”六大任务”
——图解《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