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流冰 文黛薇
(梧州市中医医院 广西 梧州 543000)
伤科消肿散是梧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名中医唐健强主任医师的经验方,主要由蒲公英、野菊花、忍冬藤、黄柏、乳香、没药、细辛、羌活、独活、荆芥等十味药材组成。诸药合用,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效,在临床骨折中较为常用,尤其是组织损伤和闭合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并且起到的效果极为显著,属于中医外治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对伤科消肿散的生产工艺的突出优势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软组织损伤或者闭合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依据生产剂型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8~50岁,平均(34.27±12.36)岁;治疗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18~50岁,平均(34.35±12.2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诊断标准: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骨伤科专业教材《中医筋伤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伤科学》制定诊断标准进行参照。所有患者均为四肢软组织损伤或闭合性骨折早期,病例选择皆由跌、打、挫、牵、拉、挤压等引起的局部疼痛、肿胀、皮下瘀血或有关节功能障碍,列为观察对象。
两组中药散剂方主要由蒲公英、野菊花、忍冬藤、黄柏、乳香、没药、细辛、羌活、独活、荆芥等组成,对照组工艺为草药熬汤,提取方法为将上述中药散剂方用水煎煮,过滤掉药渣提取汁液直接在患处进行热敷和灌洗。治疗组工艺为制作成散剂,方法具体如下:将上述中药散剂按原料药拣选,快速水洗,沥干水分,干燥,灭菌,灭菌方法采用湿热灭菌法,121℃,30分钟灭菌,干燥后即可包装,每袋装100g。将药物置于锅或盆中加水煮沸后熏洗患处,或将药物装入布袋于水中加热后取药包熏洗患处,每天2次,5天为一疗程。
参照《中医骨伤科学》关于软组织挫伤及关节扭伤的诊断标准:①有明显的外伤史,疼痛剧烈,局部迅速肿胀,肢体活动功能障碍。②伤处压痛明显,可出现局部青紫瘀血斑,严重者可出现皮下血肿,拨动征阳性。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气滞血瘀型:主症:因外伤或劳损而发病,多发生于损伤早期,局部肿胀、刺痛,痛有定处,出现青紫瘀血斑(或有较大血肿),关节活动受限。次症: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种工艺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都具有较高的有效率,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治疗组患者接受度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接受度[n(%)]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物制备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也逐渐享受到制备技术为人们用药带来的便利性,在中医学上传统生产工艺草药熬汤该种方式,用于患者疾病治疗,虽然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性,该种生产工艺较为繁琐,耗时长,患者按照主治医师开出的药方取药,留置医院熬制或者回家自己熬制及用药,都极为不便,患者接受度及服药依从性较低[1]。为了对患者接受度及用药依从性进行提高,梧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名中医唐健强主任医师经过了多年的不断探索,借助特定的制备技术和工艺,制作出了一种制剂即伤科消肿散[2]。
方中:忍冬藤、黄柏、蒲公英、野菊花具有解毒、清热、消肿、止痛之功效;乳香、没药可消肿、活血;姜活、独活、细辛可通络、止痛;荆芥可行血疗风,同为佐药。诸药合用,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效[3],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和闭合性骨折早期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的治疗,属于中医外治的治疗方法[4]。由本次研究得知,两种工艺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都具有较高的有效率;治疗组患者接受度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
综上所述,草药熬汤熬汤工艺与伤科消肿散工艺都具有较高的有效率,但是相比之下,伤科消肿散患者携带更为方便,且接受度高。同时该种生产工艺又可使我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对提高我院中医药继承创新能力,促进中医药发展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