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临床中将伴随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称之为H型高血压。有研究结果中提示[1],我国成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当中约有75%左右,均属于H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占比略高于女性,同时H型高血压疾病也将对患者的脑组织和血管形成损伤。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H型高血压患者机体HCY指标的上升,将进一步增加患者脑卒中及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积极控制血压水平,另一方面还需要控制其HCY指标,来降低各类疾病发生风险。因而探讨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联合应用依那普利与叶酸片的治疗效果。
抽取院内自2017年1月-2019年5月止诊治的779例H型高血压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组。观察组男262例,女177例,年龄42~86岁,平均(60.5±1.3)岁,病程4个月~14年,平均病程(3.2±0.4)年。对照组男199例,女141例,年龄43~88岁,平均(61.2±1.2)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病程(3.5±0.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单独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5mg/次*d,根据患者血压水平适当增加服药剂量,最大剂量≤10mg/d。观察组联合应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其中包含依那普利10mg,叶酸0.4mg,于每日的上午7:30~9:30以温水顺服,服药时间为上午7:30~9:30。两组患者均连续口服药物治疗8周。
对比两组血压指标和HCY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SBP、DBP、HCY均较高,治疗后观察组的SBP、DBP、HCY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血压、HCY指标对比(±s)
表 两组血压、HCY指标对比(±s)
组别例数SBP (mmHg) DBP(mmHg)HCY(umol/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39158.92±11.26126.16±7.62105.43±6.7977.13±5.6219.13±4.5716.21±4.13对照组340160.13±10.37148.76±8.19104.96±7.1389.76±7.5219.03±4.4618.76±5.27 t 0.5296.3390.7149.8250.8293.014 P 0.2530.0010.2540.0000.1250.014
现阶段,临床中针对HCY指标的研究均已证实其病理作用体现在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损伤,同时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不断增殖,导致载脂蛋白于血管壁内大量堆积[2,4]。除此之外,HCY还将对纤溶蛋白活性产生不利影响。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来说,目前临床中主张采取规范化治疗方案,也就是通过应用合法适应症的临床药物来降低患者脑卒中等疾病发生风险,与此同时需要确保患者HCY指标下降20%以上,方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疾病发生风险。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依那普利叶酸片均是临床常用药物,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临床中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常用药物,该药物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然而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应用于H型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效果并不理想。依那普利叶酸片也是临床常用的降血压药物,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和ACEI类制剂具有比较类似的作用机制,通过口服给药能够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产生良好的抑制性效果,进而可发挥降压的治疗目的。而其中的叶酸则是细胞繁殖和生长的基础性物质,当人体中叶酸含量下降时,容易造成HCY指标的上升,同时HCY指标也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产生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HCY经过分子氧化后还将形成超氧阴离子以及二硫化物等,造成细胞膜脂质蛋白过氧化和脂质循环,因此造成血管内皮功能严重受损。机体内高HCY水平也是诱发细胞黏附因子以及趋化因子发生转录被启动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增加了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同时,研究中也发现机体中的叶酸含量下降是造成HCY指标高表达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外源性补充叶酸能够帮助降低HCY水平。从本次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通过依那普利叶酸片复合制剂的治疗,该组治疗后血压水平和HCY水平的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也进一步证实依那普利叶酸片有助于提高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H型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应用依那普利叶酸片,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和HCY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