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发展的不充分问题探析

2019-12-26 03:43王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体育产业体育

王力

(西北大学体育教研部,陕西西安 710127)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党的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说,“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1]时代的变化,是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依据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主要任务。体育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也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果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和“允许少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及“先富带动后富”一样,中国的体育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下,经济不发达,资源稀缺。我国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优势,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体育发展(尤其是竞技体育发展)取得了辉煌瞩目的成就,在国际上展现了良好的大国形象。然而必须认识到,体育发展仍有许多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面临很大的挑战。长期以来,通过行政指令,通过中央和多部委联合发布的各种《意见》《规划》,仍然无法解决学生体质健康这类看似简单的问题,这只是体育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之一[2]。重大社会矛盾的转变表明,体育发展的目标必须从体育大国转向体育强国。该研究从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视角,主要探析我国体育发展不充分问题。

1 我国体育发展的不充分探析

1.1 体育产业占GDP比重较低

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是反映国家体育发展的最直观指标。体育产业是美国十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占全国GDP的2.8%。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的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1.0%[3]。欧盟每60欧元中就有一欧元由体育相关产业生产[4]。根据2018年1月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和2016年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值(总规模)分别为1.7万亿元和1.9万亿元。分别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0.8%、0.9%。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GDP占比为1.0%,人均体育人均收入超过2.5%。可以看出,近年来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一直在增加,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1.0%。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标准比较。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在GDP中的比重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仍然不足。

1.2 人均GDP与消费结构映射我国体育发展不充分

人均GDP与消费结构可以映射不同领域的发展情况,如,用于日常生活的开销占比过大,用于教育的占比较小,可以侧面反映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对教育的支出是有问题的。“穷文富武”,是我国古代的一句谚语。大意是指在经济上富足的人才有时间,有条件学练武术,穷人则在劳作之余唯有苦读诗书,以求改变命运。放在当今社会,大概是指在生存物质条件得到满足后,人民才有余力从事与生产活动不直接相关的其他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马克思将人类需求分为生存、享受和发展需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还提到人们的需求是等级的、有序的,并且在他们寻求更高水平的需求之前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人民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后,才能够生存下来了,才会考虑生活的问题,即如何寿命更长,生活得更美好。体育具有促进健康,丰富人类生活的功能。所以,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人均GDP的提高,才会使更多人增加对体育活动的关注。

但是,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人均GDP排名第73位。从人均GDP来看,我国与许多发达国家之间仍有较大差距。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只有39.9%的人有体育消费,年均消费926元,远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中国的人均体育消费仅为25美元,而相应的全球平均体育消费为232美元[5]。一些学者发现并比较了经合组织(OECD)国家和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6],与大多数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多元化仍处于较低水平。从消费结构来看,中国居民仍占食品支出的很大比例。人均GDP与消费结构的情况映射了我体育发展仍不充分。

1.3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仍然不足

与体育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相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比例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国家群众体育的实际发展情况。与欧美强势体育国家相比,中国群众体育的参与率相对较低。2013年,28个欧盟国家的平均体育人口为41%。事实上,许多国家的体育人口比例远远超过这个平均水平。例如,瑞典体育人口比例为70.0%,芬兰为66.0%,丹麦为68.0%,德国为48%等[7]。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5年12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在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33.9%。而许多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均达到40.0%以上,要达到这个水平,我国还需很多的努力[8]。根据另一项数据,中国每周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体育课的年轻人比例仅为51.6%。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俄罗斯等传统奥林匹克大国相比,每周完成3次以上课程的体育课程比例不到30.0%。差距较大[9]。

1.4 以场地供应为代表的体育产品供给不充分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改善基础设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于要实现体育强国这一目标而言,补齐补足体育产品的供给,使运动场地充足,这是紧迫而必要的。根据第五和第六次全国体育普查数据公报的披露,从2003年到2013年,国家体育场的数量增加了844,600。建筑面积和场地面积分别增加1.79亿和6.62亿m2,公共运动场地供应量大大增加。然而,在肯定成就的同时,必须指出中国的人均运动面积为1.46 m2,每万人体育场馆的数量为12.45。美国和日本的人均运动区分别为16和19 m2,每万人的运动场数约为200。对比之下仍存在较大差距[10]。城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逐渐增强,对公共体育产品的需求也开始形成。数量的不平衡,利用率低下等情况[11]。体育场地供给情况从侧面反映了体育产品供给不充分的现象。

1.5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学生有一个强大的身体,以更好地承担未来的任务,国家有希望。所谓少年强则国强。然而,在学生体质方面,发展仍不充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依然居高难下,且继续呈低龄化趋势,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增加。2014年,不仅学生,成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分别为32.7%和41.6%,肥胖率分别为10.5%和13.9%。相比2010年,超重率增长0.6%和1.8%,肥胖率增长0.6%和0.9%。超重和肥胖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学生和成年人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网站的数据)。就横向对比而言,例如在日本,日本是当今世界上寿命最长,健康寿命最长的国家。刘少洁测试了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及日本九州大学18~20岁大一大二男、女生共1 588名。结果表明[12]:样本中,中国男女大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日本大学生;日本大学生的体能水平总体上比我国大学生的优秀,尤其是在柔韧性、心肺耐力和灵敏协调性方面。

以上问题均反映了我国体育发展仍不充分,此外,翟寅飞,郭敏刚对40位体育工作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总结目前中国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3]:体育体制性弊端;体育科教实力一般,科教服务能力不强;群众体育基础不牢,质量不高;竞技体育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体育产业的综合实力在国际体育市场仍然没有竞争力。

2 结语

“体育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竞技体育更好、更快、更高、更强。同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国民健康,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整体的角度看,我国体育产业占 GDP比重较低,大众体育参与率较低,体育产品供给不充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人均GDP低与消费结构多元化水平低等方面映射了体育发展仍不充分。为实现新时代的体育强国,我国各方面不得不重视以上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才能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体育产业体育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产业之篮球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