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智林,甘智钢
(1.湖南文理学院文史与法学学院,湖南常德415000;2.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鲁迅《两地书》原信手稿有以下两段文字:
(1)季黻的事,则至今尚无消息,……其实季黻的办事能力,比我高得多多。[1]633
(2)上遂①的事,则至今尚无消息,……其实上遂的办事能力,比我高得多。[1]220
例(1)里的“高得多多”和例(2)里的“高得多”都是“形+得+补”结构,不同的是,在补语位置上例(1)是单音节形容词“多”的重叠形式,例(2)是单音节形容词“多”。同一个形容词的补语,为什么一个是“多”,一个是“多”的重叠形式“多多”?这个“多多”是否规范呢?
自20世纪末以来,单音节形容词“多”的重叠形式“多多”已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与争论,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何伟渔认为“多多”是一个时尚用语,既可作谓语也可做补语,这是它的新兴语法功能[2];裘荣棠认为“XX多多”是不规范的说法,“在普通话中,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是不能放在名词或形容词后充当谓语或补语的”[3];崔山佳认为“XX多多”在古代的白话文小说、戏曲及近代汉语、方言中可作谓语和补语,合符一般的语法规律,并非新兴用法[4]。此后的相关研究集中在从句式、语义、修辞、框式结构等角度对“XX多多”进行分析,目前可以达成共识的是,“多”重叠后在名词、动词后作谓语,如“福气多多”“亮点多多”“期待多多”“感恩多多”等有一定的语用与修辞价值,其合法化是可能的。学界对“多多”作谓语这一现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主要就“多多”在现代汉语里充当补语的规范性进行探讨。
据王玲玲考察,单音节形容词“多”的重叠形式作补语最早出现在清末至“五四”运动前[5]。按“多多”前面中心语的词性,可将其作补语的格式分为“动 +(得)+多多”和“形 +(得)+多多”两种情况分别论述。
1.“动+多多”。王玲玲举了以下两例[5]:
(3)李文靖不愧圣人,所以具有先见,我辈抱愧多多哩。(《宋史演义》)
(4)花啊花啊,我却不如你多多了。(《隋代宫闱史》)
按照现代汉语语法体系分析,以上两例“多多”都应该分析为充当谓语,例(3)还是一个主谓谓语句。笔者用“多多”搜索《红楼梦》全文,得到6个用例,其中5例“多多”作状语,1例作定语,无直接作动词补语的用例;笔者用“多多”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搜索,共有4 867条结果,也没有直接作动词补语的用例。傅国通指出,形容词重叠形式在浙江方言里可不带“得”直接作动词补语,如武义说“食光光”,宣平话说“讲好好”,庆元话说“坐正正”,云和话说“扫光光”等[6]。考虑到《宋史演义》作者蔡东藩为清末民国浙江省山阴县临浦(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隋代宫闱史》作者张恂子是清末民初沪江人,以上两例可视为吴方言用法。
何伟渔举了一个认为是“多多”作补语的用例[2]:
(5)有不少小店小铺……稳坐钓鱼台不挂“跳楼价”花招,老百姓本来已对它们亲近多多……(《新闻报》1998年1月1日)
仔细考察此例,“老百姓”与“本来已对它们亲近多多”是主谓关系,“本来”“已”“对它们”作状语修饰中心语“亲近多多”,它们之间是状中关系,“亲近多多”应分析为主谓关系而不是述补关系。
2.“动+得+多多”。崔山佳在清代白话小说《风月梦》中找到了两例其他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作补语的用法[4]:
(6)王氏哭道:“他向来又在外面贪顽,家里掏得空空,此刻平地生风,又弄出这件事来……”(第24回)
(7)那知他将牙齿咬得紧紧,不肯张开口来。(第31回)
以上两例为“动+得+多多”格式,在现代汉语中是不成立的。例(6)的“空空”和例(7)里“紧紧”后都要加一个“的”才能成立。这个“的”是“的2”,形容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根据朱德熙的分析,“空空”不能独立,只能在“的”字前面出现,属非词成分,是Ra;“紧紧”功能相当于副词,是Rb[7]95-130。“空空”和“紧紧”与“的2”组合后构成形容词结构才能作前面动词的补语。
郑怀德、孟庆海主编的《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认为“多多”可以作补语,如“柴禾看得多多的/作业留得多多的”[8],这是不对的,所举例中是“多多的”充当补语,去掉“的”就不成立了。
1.“形+多多”。王玲玲列举了一例[5]:
(8)炀帝偿了心愿,见宣华夫人较着先前活泼了多多,越发的殷勤报效。(《隋代宫闱史》)
此例属方言用法,分析方法同“动+多多”。另刘金表指出河北任丘方言中有一种特殊的程度补语,即“多多”直接跟在形容词后边充当程度补语,如:李五矬多多咧(李五矮极了)|菜炒得辣多多咧(菜炒得辣极了),这种用法正好对应于普通话中处于补语位置上的副词“极”[9],这从另一个方面表明“形+多多”不属于现代汉语用法。
2.“形+得+多多”。崔山佳指出“多多”可以做补语,只举出鲁迅先生的一个例子[4]:
(9)我一回公寓,觉得又清静得多多了;但子君的凄惨的神色,却使我很吃惊。(《彷徨·伤逝》)
前文例(1)即属此类。崔山佳认为这种用法是有其语法规范性的,一个有力的证据是1986年版《汉语大词典》收录了“多多”这个词,注释是“极言其多”,所举的例子正是出自鲁迅《彷徨·伤逝》的例(9)[4]。如前所述,裘荣棠即认为在普通话中,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不能放在名词或形容词后充当谓语或补语。笔者也认为崔山佳这一观点值得商榷。1986年版《汉语大词典》收录词条的年代与历史来源非常广泛,如在“多”条下收录的“多力”释义为“权重”,“多大小”释义为“多么”,“多口”释义为“多言”,“多早晚”释义为“什么时候”[10]1175-1177,这些都是古语词。又“富”条下收录“富财”,释义为“财富”[10]1156,举例是郁达夫《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因为他的那些堆积在那里的富财,不过是方法手段不同罢了,实际上也是和你一样的偷来抢来的。”这个“富财”是一个方言词。所以不能因为《汉语大词典》收录了“多多”这个词就能证明其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做补语的规范性。
综上所述,“多多”作补语是一个晚起的、数量极为少见的用法。“多多”在“动+多多”“动+得+多多”“形+多多”结构中属方言用法;“形+得+多多”格式的合法性还存在争议。这也是下文要讨论的重点。
朱德熙最早指出现代汉语中“多”在形容词后构成述补关系,充当形容词的程度补语:形容词之后加上“极、多、透、死”组成的述补结构都表示程度,例如:好极了|暖和多了|可笑透了|冷死了[11]156-157。马庆株也认为“多”是程度补语,其突出特点是在形容词后有黏合式“形+多”与组合式“形+得+多”两种形式,如“高多了”(黏合式)、“高得多”(组合式)。马庆株还指出心理动词(爱、很、乐、怕等)、感受动词(晃、吵、闹、烫等)、一些词组也可以带程度补语,如“受欢迎得很”,“多”在现代汉语中能充当形容词、动词、一些词组的程度补语[12]。本文将该格式记作“形/动+得+多”。
目前学界将“多”列为程度补语的有以下四家:朱德熙“极、多、透、死、很、慌”6 个[11]156-157;马庆株“很、极、死、透、着了、不过、去了、吓人、要死、要命、不行、够呛、够受的、够瞧的、多、远、坏、凶、慌、厉害、邪乎、邪行、可怜、不得了、了不得、透顶、可以、什么似的、够劲”29个[12];房玉清“极、透、多、死、坏、很、慌、厉害、要命、要死、不行、不得了、了不得”13 个[13];刘月华“极、透、死、坏、多、远、着了、去了、很、慌、不得了、要死、要命、不行、可以、邪乎、够呛、够受的、厉害、什么似的”20个[14]。尽管以上研究对程度补语的范围还有一定的争议,但都没有将“多多”列入程度补语,无一例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可见“多多”充当程度补语在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是不为学界所承认的,这也侧面印证了裘荣棠的观点。
马庆株根据述程式是否表达比较义将“多”定性为表示比较的述程式程度补语[12],以例(2)里“上遂的办事能力,比我高得多”为例,即是上遂的办事能力与作者鲁迅的比较,“上遂”是比较主体,“比”是比较标记,“我”是比较基准,“高”是比较结果或结论项,因此程度补语“多”是对比较结果或结论项“高”的补充说明,我们记为“比较主体+比+比较基准+形+得+多”格式。那么这个格式中补充说明具体表达什么功能呢?这个功能是否与形容词的重叠形式相互排斥?这是解开“多多”充当补语规范性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主要考察表比较的述程式中结论项为形容词的情况②:
(10)书面语出现的时间要比口语晚得多,至今世界上使用的语言中,有70%没有书面语。(当代 CWACALJ0045.txt)
(11)在新的生活条件中,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的困难都比在森林中大得多。(当代 CWACAPT0099.txt)
(12)俄语的词形变化比英语复杂得多。(当代 CWACALT0049.txt)
(13)宋代的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当代 CWACAPT0080.txt)
我们发现如果去掉“得+多”,以上4例本身已包含一个完整的比较句:
(10a)书面语出现的时间要比口语晚。
(11a)在新的生活条件中,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的困难都比在森林中大。
(12a)俄语的词形变化比英语复杂。
(13a)宋代的相权,较唐代低落。
马庆株指出带程度补语的形容词仅限于性质形容词,但没有说明其原因[12]。我们认为要从带程度补语的形容词所处的句式来分析。在上述4例中,“晚”“大”“复 杂”“低 落”这 些形 容词 在 比 较 句中的身份是比较结果或结论项,是两类事物或情况比较后表现出来的性质差异,是一种客观性质判断,所以只能由无程度区别的性质形容词充当。朱德熙把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归入状态形容词,表达状况和情态[7]1-7,朱景松指出形容词重叠式还具有激发主体显现状态的能动性[15],所以形容词重叠形式不能充当比较句的结论项。
马庆株指出“多”作程度补语时与程度副词“更”的意义有对当关系[12]:
晚得多≌更晚 大得多≌更大
复杂得多≌更复杂 低落得多≌更低落
“更”表 示 一 种 比较 ,“晚”“大”“复杂”“低 落”这些形容词本身就是比较句中的结论项,为什么“多”对其补充说明后带有“更”的意义呢?我们认为,比较句的性质形容词结论项表示一种抽象的、一般程度的性质,“多”作形容词补语的功能是对性质形容词结论项的再一次比较,所以表比较的述程式中包蕴着两个比较式:一个是的全句的比较主体与比较基准的对比,另一个是说话者心中隐藏的高程度性质作比较主体与性质形容词结论项表现的一般程度作为比较基准的对比。例(10)中“书面语出现的时间要比口语晚得多”就包蕴着以下两个比较句:
(10a)书面语出现的时间要比口语晚。
(10b)说话者心中晚的程度比一般晚的程度多。
“多”是包蕴在句子里的第二个比较句的结论项,所以也只能是性质形容词而不能用重叠形式。至此可以认为,“多”作程度补语的功能是构成第二个比较句,其功能与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不相容的。“比较主体+比+比较基准+形+得+多”格式可称之为二元紧缩比较句。
“比较主体+比+比较基准+动+得+多”格式同样也不能由“多多”充当程度补语,如“他比我满意得多”“走廊上比教室里吵得多”等,因为这些也都是二元紧缩比较句,此处不再赘述。
笔者用“得多多”在CCL语料库中搜索到10个“多多”作程度补语的用例,均为“形+得+多多”格式:
(14)她有点惭愧,觉得白种人正义感比她这负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民族强得多多。(当代文学大陆作家苏雪林 棘心.txt)
(15)云作苫雾作罩,或云苫之雾罩之,都比雾罩云山或云山兮雾罩要好得多多。(当代报刊读书vol-150.txt)
(16)这话说的大概是现代文明人,古代武士力气大得多多吧,但把吊睛白额大虫用拳脚打到没气了,也神!(当代 报刊 读书 vol-160.txt当代 报刊读书 vol-152.txt)
(17)似这等铁肩道义,也许会被嗤笑为旧道德,然则岂不比那自炫新道德实际无道德强得多多!(当代报刊读书vol-160.txt)
(18)其部队纪律严明,部伍整肃,甚至比官军还强得多多。(当代文学大陆作家姚雪垠李自成1.txt)
(19)是罢以戒为师:‘Not to be,比 to be,可重要多多也难得多多。(当代文学台湾作家朱天文 巫言.txt)
(20)他的作品,看上去也许不纯洁,骨子里倒比《红字》、《简·爱》们纯洁得多多呢。(当代报刊读书vol-164.txt)
(21)表叔是个忠厚长者,他不住安慰母亲说:海船的生活比火车安静自由得多多,虽然有时不免风波的颠簸,但躺着不起来,也就不觉得什么了。(当代文学大陆作家苏雪林棘心.txt)
(22)可是奇怪,这些不言不语的顽石,居然背着多少万年的历史,比我们人类还老得多多;要没人卓古证今地说,谁相信。(现代文学散文3.TXT)
(23)舍了两个好朋友,独自去游浪,这比我离开地球的时候难堪得多多了。(现代文学老舍长篇2.txt)
最后2例作者分别是现代作家朱自清、老舍,那么是否认为“多多”可以在现代汉语中充当程度补语呢?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能成立:第一,从用例数量上看,笔者用“得多”在CCL语料库中搜索,除了极少数如“还得多练”非补语形式,共有17 155条“多”作程度补语的用例,这说明“多”作程度补语与“多多”在数量上完全不对称,“多多”作程度补语可以认为是特例。第二,以上各例均可在“多多”中添加一个“得”,如例(23)改写为“舍了两个好朋友,独自去游浪,这比我离开地球的时候难堪得多得多了”,这实际上是一个三元紧缩比较句:
(23a)舍了两个好朋友,独自去游浪,这比我离开地球的时候难堪。
(23b)说话者心中难堪的程度比一般难堪的程度多。
(23c)说话者心中多的程度比一般多的程度多。
其中“难堪”和第一个“多”与第二个“多”均为比较句的结论项,都是性质形容词。我们可以认为第一个“多”与第二个“多”之间承前省略了一个“得”。
通过对单音节形容词“多”的重叠形式“多多”作补语的历史考察,我们认为“多多”作补语是一个晚起的、数量极为少见的用法。“多多”在“动+多多”“动+得+多多”“形+多多”结构中属方言用法,“形+得+多多”格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实际上是三元紧缩比较句,可以改写为“形+得+多+得+多”。根据以上分析,例(1)和例(9)应分别作如下修改:
(1a)季黻的事,则至今尚无消息,……其实季黻的办事能力,比我高得多得多。
(9a)我一回公寓,觉得又清静得多得多了;但子君的凄惨的神色,却使我很吃惊。
最后附带说明一个问题,现代汉语众多的单音节形容词为什么只有“多”作程度补语出现了重叠形式合法性的问题?其实这还要从句式角度来分析。马庆株指出充当表比较的述程式补语的只有“多”“远”2个形容词,“远”在北京话中只出现在“差”的后头[12]。也就是说“多”基本上占据了表比较述程式的补语位置。如前所述,表比较的述程式结论项的性质与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功能不相容,所以在这种句式中就出现了“多”与其重叠形式“多多”的对立,而没有涉及到其他单音节形容词。
注 释:
①上遂即季黻。
②以下例句均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本文简称CCL语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