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2019-12-26 19:41陈晓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资源融合

陈晓露

(山东省莘县文化馆,山东莘县 252400)

当前国内针对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的研究内容相对较多,但是单纯利用产业融合理论来进行的分析却相对较少。国家对于产业融合高度重视,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让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实际上,文化产业既具备了文化的属性,也具有经济的属性,对于怎样丰富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是当前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内容。

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

1.1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可以被理解为是公共文化产品的一种体现,而二十一世纪初出现的文化产业概念也成为了我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突破口。在2009年,国务院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文化产业的战略发展地位,同时也进行了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按照《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相关要求,国家统计局等部门针对产业统计标准也作出了新的调整。在2016年过后,“十三五规划”正式开始实施。对于文化产业而言,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力图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让文化产业成为生产总值贡献的主要产业。

1.2 旅游产业

一般来说,第三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现代化水平。而旅游产业本身属于服务业的一种,在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空间。实际上,现阶段的服务产业更加注重人们的精神需求,包括娱乐、旅游、休闲等,尤其是针对旅游的项目需求逐渐增加,旅游产业也面临了新的市场竞争,在高要求下必然存在“优胜劣汰”的局面。旅游产业具有的综合性也包括了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只需要通过手机、电脑等就可以实现对旅游路线的规划和管理,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全新需求,旅游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1]。

2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条件分析

2.1 机理要素

按照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来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性。一方面,旅游产业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发展空间,从而让优秀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同时也提升了文化市场的具体空间。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能够丰富旅游产业的内涵与品位,增加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认知,提升产业竞争力、吸引力,从而拥有相对完善的产业合作趋势,最终实现相互融合,诞生新的文化旅游产业。对于旅游产业而言,要想在市场中具备竞争力,扩大客源范围,就需要例良好的品牌形象作为基础,而这也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下的必然结果之一,具备典型特征。

按照市场经济下的需求理论,消费型社会的发展和升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与之相对应的精神需求同样发生转变,不再仅仅满足于享受物质层面的生活需要,而是过渡到精神层面的实际需求。从消费者现阶段的趋势来看,更倾向于自行选择旅游消费产品与旅游消费方式,无论是旅游企业还是旅行社都能为他们提供有效的规划和管理[2]。换言之,旅客每次旅游的目的都有所差异,其需求变得多样化,可以参与到更多项目合作当中。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市场变化趋势的实际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发展成为了关键性条件。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始终离不开资源型的特征,部分产业占据区域内经济的比重较大,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也能涵盖不同的现代文化旅游经营体系,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推动产业朝着科技化、创意化的方向发展。

2.2 发展机理作用

我们站在文化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文化旅游是对文化资源的表达和传播,从而形成对于大众群体的吸引力,满足旅游者的文化体验需求,在产品开发环节中实现对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将文化资源的价值转化成为可供游客体验与消费的主要产品。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文化资源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尤其是在竞争力与吸引力方面,实现了文化教化功能,帮助文化实现真正的价值与人文内涵。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使得传统产业更具有信贷特征,促进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给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二者在文化产品、文化资源、消费群体、创意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共同性,其融合发展的趋势早就存在,并且在现代社会形成了交叉产业下的业态分布模式,延展了各自的产业边界。

3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3.1 市场主体下的政府参与发展模式

我国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产物,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在于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问题,尤其是物资与产品的供应。虽然国家在财政方面给予了大量补助与政策支持,某些地区的产业发展仍然具有计划经济的特征。不过随着社会体系的转变,当前的状态已经发生了显著改变,文化旅游产业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却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的状态,使得一般层次上的内容短缺问题不复存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我们也应转变发展的逻辑思维,不能单纯地追求数量的增长,而是要注重质量层次的提升,尤其是在市场主体下如何打造政府部门参与发展的模式,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文化旅游需求。其本质内容就是要确保市场在文化旅游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负责产业融合发展的科学性部署,建设完整的管理体系,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繁荣[3]。另外,还应该始终以市场需求作为根本性要求,将能够促进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产品内容进行转移,重点考虑区域内的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创意结合,适应新经济体系下的市场化运营状态。换言之,文化与旅游产业应该成为独立的主体,按照市场发展的规律进行融合发展。此外,跨行业、跨区域的协调性发展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扩大产业规模,实现集团化运营的前提下保障相关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鉴于我国部分地区的优秀战略资源,在战略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应体现出倾向性的特征,尤其是对某些较小地市地区的文化产业支持程度,发挥辐射作用。

3.2 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下的战略合作

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下的战略合作应该本着文化产业开发、旅游宣传、旅游资源运营、交通互联等方面进行合作。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参考陕西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该地区是我国的教育大省,拥有数量众多的科研院校,依靠院校知名度打造的文化旅游产业能够加快项目开发,在整合协调的过程中打造特色化产业品牌,从而实现在市场调节基础下的政府指导,将文化旅游产业的合理性因素控制在一定程度的范围之内,积极构建有利于知识发展环境下的产业结构。

3.3 旅游产业的特色化创新

旅游产业具有区域化的特征,也能够通过文化载体得以体现,具体来看,可以依托优势明显的文化旅游景区,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例如山西境内具有宗教特色的五台山,可以打造宗教旅游区域,江西省可以打造“红色旅游”产业等。诸如此类的案例也说明良性协调的发展机制下,应先进行文化发展,将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文化旅游产业纳入示范化工程之中[4]。总体而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寄托市场扩大的背景,实现特色化创新。,将独特的历史气息、文化气息展现在游客面前。

3.4 产业融合发展导向机制的构建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性特征已经得到了旅游市场的认可,而合理利益的驱动之下也是实现产业融合的重要条件。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广大游客对于文化旅游产业的认可度有明显提升,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也伴随着人们意识的转变为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我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政府部门如果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必然能针对性地构建导向机制,加快产业整合的步伐,加大对于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文化局、旅游局等部门可以设立专项资金,采取配套管理体系,确保文化旅游专项资金的充足,同时鼓励民间艺术、民间文化对艺术旅游资源的再加工创造。当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样是关键的基础性条件,基于游客对于旅游景区的普遍需求而构建高质量的服务体系,打造一流层次的服务水平,打造属于区域内的文化旅游品牌[5]。

4 结语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响应全国产业转型升级号召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了进一步巩固工作的有效性,我们应该在现有状态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调节,坚持以市场为主体,政府参与下的文化旅游模式,辅以良好的产业发展导向机制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从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深化产业改革,打造产业优势与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当然,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作,还需要从深层次的角度分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展开量化研究,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发展计划要求。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资源融合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融合》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