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涛
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点评是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地方台民生新闻同质化现象高度泛滥的背景下,主持人的点评更是民生新闻节目实现个性化传播和提升品牌标识度的关键途径。武汉广播电视台科技生活频道的民生新闻节目《生活全报道》2009年开播的时候,以服务性、趣味性为主要特点,叙事多,但很少有新闻点评。从2012年起,节目开始努力加强主持人的新闻点评,并以此为根基强调要做有锐度、有温度、有态度的民生新闻,自此节目的品牌标识度迅速提升,成为武汉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生新闻节目之一。这些年来,《生活全报道》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点评艺术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案例,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主持人要想做好民生新闻点评必须注意以下五大要素。
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点评是针对报道的新闻事件展开的,所以新闻真实就是主持人点评的必要前提。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求我们对新闻事件要做出全面、客观、真实的报道,但部分新闻报料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故意隐瞒一些事实,误导记者,有可能使记者的报道出现偏差。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认真阅读新闻稿,对稿件中存在的任何疑点都要向记者核实清楚,充分了解自己要点评的新闻事件。
例如:某小区少数业主在小区业主大会上无理取闹,当着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的面,先后打了保安和业委会主任,业委会主任在追抓行凶者的时候又被他们录了像,爆料给媒体。本地一家媒体对此事做了相关报道,报道中片面指责那名业委会主任,却只字不提爆料人暴力破坏小区业主大会的关键事实,而我们的记者在写稿时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在发现这个问题后,节目组经过讨论决定在新闻后面加上一个较长篇幅的点评,由主持人对被遗漏的重要事实进行了补充和脉络梳理,帮助观众全面了解事件,最后对闹事的爆料人做了严肃的批评。节目播出后,我们节目的点评内容被那个小区的业委会主任打印下来张贴在小区里,对平息那场风波和帮助当地街道办、居委会的工作开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公信力则是媒体的生命,在新媒体时代,媒体的公信力正在下滑,我们更应该恪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维护我们的公信力,做有良知的媒体。
民生新闻的评论通常都是一事一议,但议的不仅是事,更是理和法。民生新闻里报道的事件有些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但对于当事人来说,那是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大事。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我们的态度和意见对他们处理纠纷解决矛盾有着很大的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所以我们的评论绝不能信口开河,要有法理支撑,要符合相关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推动问题解决,促进社会和谐。
还是以上面那件事为例,那是一场由小区开业主大会引发的纠纷,这种纠纷如果处理不好,会进一步激化小区内部的矛盾,非常不利于小区的和谐建设。在审阅稿件时,由于主持人有多年的业委会组织工作经验,对相关物业法规政策非常熟悉,所以立刻就发现了那个小区的业主大会完全合法,而爆料人是在无理取闹的重要事实。当然,新闻评论不容主观臆测,所以当时反复询问核实了相关事实。节目播出前,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节目组又重新指派了一名记者去当地街道、社区和物业进一步调查核实,确保做到了客观公正。
当前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纠纷、碰撞摩擦层出不穷,主持人应该走出演播厅,到生活中去多走走、多体验,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同时,还要自觉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点评艺术。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大众传媒依法对社会公共权力机关和公职人员进行监督,这是新闻媒体的权利,更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民生新闻节目在对政府职能部门实施监督时,相对于传统新闻节目有时难度要更大一些。这种时候一定要讲究方法策略,既不能不说话,也不能乱说话,在履行新闻舆论监督职责的同时,永远要记得我们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党和政府就是我们最大的依靠。
前些年我们有位记者曾经做过一个暗访,发现某区一处主干道路边有很多面包车占道违停,组成了一个非法路边市场,对交通和附近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干扰,而当地的工商、城管、交管等职能部门谁都不肯管,相互推诿,根本不肯接受采访。记者无奈之下把稿件写得虎头蛇尾,草草了事。后来在节目中,主持人加上了一段不卑不亢的新闻点评:“这个事情,工商、城管、交管几个部门都可以管,但谁都不肯管,我们的记者在几个部门间跑了整整一天,被他们当球一样踢来踢去,什么叫不作为,这就是典型的不作为。我们想知道他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肯出来管呢?是不是一定要让我们把事情上报给市治庸问责办?”节目播出第二天,我们的记者试着联系了市治庸问责办,他们立即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开会研究方案,联合行动,一举端掉了那个非法市场,当地群众拍手称快。我们对此事一共做了三期连续报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也进一步扩大了节目品牌的影响力。
民生新闻节目行使舆论监督职能,总会遇到一些难啃的“硬骨头”,不要放弃,只要我们牢记使命,客观公正,有理有据,懂得依靠上级党委和纪检监察部门,就会发现问题一定是能解决的。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是通过点评来与观众进行交流的,这应该是一种与观众之间平等的对话,不能居高临下,更不能咄咄逼人,要具备亲切自然、幽默诙谐的口语化语言特色,这既能为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加分,也能极大地提高节目的亲和力。
有段时间,全市都在齐心协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有个小朋友偶然发现街边宣传精神文明的大标语上居然有个错别字,他向我们爆料。主持人后来在节目里是这样说的:“小明是个很可爱的小男孩儿,今年刚上小学二年级,每天去上学,他都特开心。那天又去上学,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一路走一路瞧,瞧着瞧着,咦!他发现路边墙上有一个好大的错别字。”“我们不知道这标语是谁写的,居然把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都认识的字给写错了,不管是谁,显然他小时候的书没有读好,我们建议他回回炉,跟着小明到学校再补两天课去。”
在这条新闻中,主持人没有说一句重话,通篇充满了轻松和幽默,而且刻意突出了小明活泼可爱的形象。节目播出后,那个错别字被相关责任单位迅速进行了改正,而观众们却都记住了小明的可爱形象,这就是主持人个性化传播的魅力。虽然做了带有批评意味的点评,但却让观众换了个视角,从这件事中看到了我们身边更多美好的东西。
还有一次,有市民爆料,每年总有人偷摘江滩绿化园林里菩提树结的果子,还经常折断了树枝,我们从采访中了解到这些人大多是些喜欢烧香拜佛的中、老年人,并没有什么主观恶意,于是主持人就做了这样的点评。“我记得《西游记》里有这么一段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走到万寿山五庄观的时候,因为几个徒弟偷摘了人家的人参果,害得唐僧差点被扔到油锅里给炸了。可见,就算是有神佛,偷摘不属于自己的果子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我们还是想劝劝大家,别再摘了。”这不能算是批评,而是一则风趣委婉的劝导。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呢?对待善良的普通群众,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引导,我们的社会也会多一分和谐。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或事特别恶劣,令人无比愤怒,当民生新闻遇到了这种事,主持人该怎么点评呢?拍案而怒,破口大骂?疾言厉色,咄咄逼人?或者正气凛然,义正辞严?这可能会是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表现差异最大的时候。有的主持人会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迎合群众的激烈情绪。而在《生活全报道》节目中,这种时候主持人点评就会特别注意言之有度,因为我们是法治社会,决不能搞媒体审判,更要当心舆论杀人。
我们的记者曾做过一个独家报道,一名女子在地铁车厢里不听劝阻吃东西,最后还故意把面倒在了别人头上。凭着新闻敏感,我们立刻就预计到这条新闻视频将会被各大门户网站争相转载,“火”遍全国,后来果然是这样。那么主持人该怎么去点评呢?要不要也来个语出惊人,借这个机会“火”一把呢?当时我们有两个方案,一个是说泼面女子在地铁里向人泼面,是名副其实的“地铁泼妇”!另一个是对泼面女子提出中肯批评,劝她主动出来道歉。在反复斟酌后,最终我们决定不干落井下石的事,放弃这个“出名的好机会”。古人云,责人之过莫太严,当思其堪受。这不只是做人的道德底线,也是新闻媒体应有的伦理底线。
当然,把握点评的尺度是要区分情况的,一碗面伤不了人,我们应该克制,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当群众的健康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时,义正词严、毫不留情也是媒体人应有的社会担当。
我们联合食药监局曝光过很多卫生不达标的餐饮企业,其中有一家全国连锁的高档日式料理店,当看到这家日料店厨房案台上、餐盘里的那些随处可见的老鼠屎时,大家都震惊了。这家日料店显然完全没把餐饮卫生当回事儿,这是对顾客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彻底漠视。在节目中点评的时候,主持人以重话轻说的方式,用了很严厉的措辞,却选择了比较平和的语气,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节目播出后,那家日料店为他们的恶劣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此变得门可罗雀。这一事件得到了国家食药监局的高度肯定,本地一些餐饮企业也拿这期节目给员工做警示培训,全市餐饮协会与我们联合发出倡议书,呼吁餐饮企业要加强自律。这次节目在本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啻于在全市搞了一次食品安全大检查,能取得这样的舆论监督效果,有多种原因,但节目中主持人词严义正的点评为这一系列事件起到了最初的发起和舆论引导作用,功不可没。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点评艺术反映了一名主持人综合素养的高低,对主持人的要求非常严苛,所以一名成熟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是需要时间去慢慢成长的,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主持人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魅力,用风格鲜明的点评,给民生新闻注入灵魂,为节目树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