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学读本编写的“烟火气息”

2019-12-26 16:17:39王玉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词汇原则笔者

王玉晓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福建厦门 361000)

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但是选取什么样的内容,选取文化的哪一个部分在课堂上传授,依然是学界讨论的热点。 文化浸润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世代承袭的,也有新兴的,选取具有代表性且富含趣味性的尤为重要。目前现存的文化改编读本对阅读者的定位较为笼统,在这些文化类教材或读本中,范围较广,根据学生的水平分级的并不多。

1 研究现状

王婵娟(2014)收录在《不同语言、文化和政策环境下的汉语教学》论文集的一篇研究在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时提出读本编写应遵循四个原则(1)教材编写的正确性和渐进性原则;(2)教材编写的实用性原则;(3)教材编写的趣味性原则;(4)教材编写的文化适应性原则。高保强(2014)列举了研究者认为文化教材编写时文化知识应涉及的方面,例如跨文化交流理论和文化差异;中国传统思想;中国历史背景;家庭、妇女与教育;个人与社会;中国的现代化;面子和关系等内容。

对于文化教材的编写,有研究者提出要细分为国别,以便将中国文化与当地有特点的文化相结合,而不是笼统的分为“中国文化”和“其他国家的文化”,李禄兴,王瑞[1](2008)指出教材编写时,应充分考虑教材的使用环境及这种环境的文化背景。将两国文化的切合点作为文化教材编写的切入点,避免空谈。如果课文内容与当地的国情,民俗相互结合,教材使用者易产生共鸣。笔者也认同张宁志,郭乾[2](2013)在对比分析了现有的英系国家使用的汉语教材,得到了文化教材编写的一系列启示,如文化信息的呈现应力求多样化;文化的介绍应在传统及典型的文化内容外纳入现代的,年轻人的文化。研究者也强调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同样具有价值,笔者认为引入普通人的生活片段是很有意义的,文化教材的生活气息和烟火气息具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在文化的教学受到重视之前,对外汉语课堂上,中文的教学集中于语言能力的听、说、读、写上,有学者把文化定位这四项能力后的第五项,笔者不赞成这种分法。文化应该是贯穿在这四项能力之间的。陈棠[3](2000)指出,设计语言课程时,教学要包括目标、学习者、内容以及评鉴。也强调,语言课不能代替文化课,表明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彭增安,陈光磊(2006)认为在文化教学中,应把握七个原则,语言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实用性原则,共时性原则,阶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以主流文化为主的原则,适度与系统化相结合的原则。姜蕾[4](2018)指出,在2006年后,适用于中学汉语教师的培训教材及教学大纲数量呈现了较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是把中学生作为教材适用对象,依据教学大纲为中学生服务的教材还没有。安玉香、刘文惠、胥秋菊(2014)在讨论现行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时,将这些原则分为了三类,第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第二是交际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原则,第三是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研究者指出,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功能与文化的结合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于这一结合的发展,还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

2 读本编写的原则——以《三字经》的改编为例

笔者在改编《三字经》中的故事中,难度在于书中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较为久远,但这并不代表故事中的思想与当代的中国和中文脱离了联系。但是,选择怎样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讲述这些故事就有了一定的难度。要保持故事中心思想的不便,但遣词造句也要照顾到学生的水平。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笔者遵循了以下的原则。

2.1 实用性原则

这里的实用性包含两个部分,第一是要传播依然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那些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代社会的,也要解释清楚其变化的原因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的起源和消亡过程。对于那些有意义的,对促进中国和新西兰两国之间的文化沟通有意义的,对消除两国文化隔阂有帮助的,应该被带入课堂。第二是要帮助到学生中文成绩的提高,这也就凸显了为什么遵循全国中国大纲词汇很重要。教师想要兼顾在课堂上传授中文知识,还要传播中国文化,这两者的兼顾需要一定的技巧,对于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材料需要慎重。避免对文化的泛泛而谈,也要避免教学材料的使用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让学生既听了故事,还能谈自己所想谈,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能学了文化,记了生词,练习了语法,笔者发现在课堂上使用自己编写的《三字经》,效果就很好。笔者发现,每年学期末的时候,教师们带学生去当地的中文餐馆就餐,对于分量小的菜肴,学生会互相谦让并用中文说“孔融让梨”,这说明浅显易懂且实用的中文小故事是会走进学生心中,并被长久记忆的。

2.2 典型性原则

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著作不胜枚举。但是像《三字经》这样具有总结与概括性的著作不多。在《三字经》中,有很多故事,但是并不是每个故事都能代表现代典型的中国思想。中国人讲到兄弟姐妹谦让时,“孔融让梨”的故事会脱口而出,且在当代的中国家庭中,父母教育孩子们之间要互相友爱时,也会市场援引“孔融让梨”的故事,这就是说在介绍中国家庭中兄弟姐妹相处的原则时,这个故事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又比如,在当代中国“学区房”的概念是相当普遍的,几乎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在考虑在哪里买房子孩子上学能方便,买在哪里能有良好的教育环境,身处这种情况下的孩子的家长常常把自己比作“孟母”,这就表明不管在过去还是现在,“孟母三迁”中的教育观念是没有变的,依然是当代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缩影,是具有代表性的。

2.3 与时俱进原则

在对《三字经》中的故事进行选择时,笔者选择了在当今的中国和世界依然具有积极作用的部分,这并不是说要可以隐藏那些负面的因素,而是说,语言的学习要顾及“知识文化”,但是也要照顾“交际文化”。学生学了知识,出了课堂要能把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现在在传播中国文化中,部分教师或者组织过分注重过去的部分,致使学生说到中国,当代的现状知道的比较少。李卫涛[5](2018)在探讨中国当代文化传播的可行性时表示,当代中国的进步说明了当代文化的生命力,海外汉语教育的学生所接触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当代中国人,因此增加汉语课堂上学习接触当代中国文化的内容很有必要。

3 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笔者遵循了以下原则

3.1 由易入难原则

根据学生的中文水平,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教师提前为文本标注拼音,并将超出大纲的词汇进行注释。例如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使用的词汇会控制在学生的水平范围内,对于十一年级的学生,词汇的使用会控制在Level 1的范围内。宫雪[6](2018)在分析现有的汉语教材存在问题时指出,一些初级汉语教材的语法内容过多过杂,并提出入门阶段的语法应采取抓大放下的原则,控制难度,强调结构性语法。

3.2 由点及面的原则

《三字经》中的故事数量有限,但同一个话题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多不胜数。如果将同一个话题放在另一个文化背景下,又可以延伸出更多的话题可以讨论,学生喜欢这样根据自身的经验谈论文化和行为举止的差异。课堂上,教师抛出话题,学生进行延伸,是很好的形式。

3.3 趣味性原则

在课堂活动和练习上,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比如角色的扮演,速度阅读 等游戏做复习。廖建玲(2013)鼓励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趣味教学策略,多采用游戏等较为生动的课堂活动形式,组织一些竞争性的比赛活动,以此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

4 在语言风格的使用上,笔者遵循了以下原则

4.1 平实性原则

《三字经》中的语言概括性和凝炼性较高,在编写过程中,笔者使用了较为简单易懂的语言风格,将重心放在将故事讲清楚,将文化思想传播出去,避免在语言形式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柳茜(2018)在探讨如何让课堂使用的教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时表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应避免涉及过多的历史文化背景,控制生僻词语和文化专业名词过多。所使用的教材及内容应以通俗实用为佳,文化含量不宜过多,语言的使用也不宜太过文雅。

4.2 实用性原则

由于故事中用运了大量的教学词汇大纲中的词汇,向学生展示了这些词汇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的用法。柳茜[7](2018)在总结什么样的要素可以吸引学生时,指出课文中对学生学习汉语学习有用,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内容,更能吸引学习者;反之,课文内容实用性差的,不利于增加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猜你喜欢
词汇原则笔者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山东医药(2020年34期)2020-12-09 01:22:24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知识窗(2010年9期)2010-05-14 09:07:50
惹人喜爱的原则
知识窗(2010年8期)2010-05-14 09:07:49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