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在工匠精神领域下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

2019-12-26 15:47:22肖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江西南昌3301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工匠技能院校

□ 肖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 江西 南昌 330100)

1、引言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诠释,坚持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独立院校在面对当今社会人才需求趋势的情况下,为各大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经营销售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我们不仅要围绕着技术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而且还需要根据广大国民的思想与理念,以及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变革,我们需要培育出不仅有一技之长,且综合水平突出型的人才,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让学生始终保持着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的职业技能精神,走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能顺利应对。

2、实践技能和工匠精神的联系

何为实践技能?实践技能训练课程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具有最独特优势。

工匠精神不是舶来品,中国自古有之,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人自身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和品质;工匠,在传统习惯中,职业人往往称之“匠”,故有工匠、木匠等称。当今,工匠的称谓已经泛化,如技术能手、专业带头人等都可称之为能工巧匠。字面一层来看,尽管工匠的符号有了很大变化,但传统“匠”的因子仍在。“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开拓创新、知行合一、用户至上、团队协作、爱岗敬业。随时代的变迁,现代型工匠逐渐代替了传统型工匠,现代工匠的教育与培养,人教、业习、技练三者要同抓并举。人教,即做人、成人之教,想成为一名优秀型人才,必须先学会做人;业习,指专业学习,不仅要有熟练的工种技能,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在跨学科、综合能力需十分突出。技练,是专业技术能力应用的范畴,特指技术训练。技练教育需要平台支持,只有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技练教育才会落到实处。

3、独立院校学生在工匠精神领域下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存在问题

3.1、课堂教学中缺乏实质型“工匠精神”的建设

首先,在校期间的课堂教学扮演着重要的成份,是保证我们对基础专业知识的完成与了解,并且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与综合理论,从而顺利完成学业,拿到毕业证书。在现实中,“工匠精神”作为一个新颖的名词,大多人对其的认知和了解是比较生疏;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是模棱两可;只有少部分学生对其了解,且长时间受中国传统式教育理念影响下,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灌输轻学习能力培养,致使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在校园发展受到限制,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的发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条件,在讲解与此相关方面的知识寥寥可数,致使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几乎是微乎其微。其次,在处于校企合作的大好环境之下,独立院校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工匠精神”的摄入,存在一定的停滞不前,学校教学设备、场地有限,与兄弟院校的资源共享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实践教学课堂没有体现其价值意义,学生的技能学习和素养的提升还处于初级阶段,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下,致使学生上课热情也随之消失殆尽。

3.2、校园中“工匠精神”的文化环境影响力屈指可数

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学校课堂和课外活动等,学生置身在学校大环境中,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思想观念耳濡目染的会受到校园环境的影响,这是一种隐形的教育资源与财富。但在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中,大到校园的宣传栏、官网、教学楼LED显示屏、官方微信、贴吧、主教楼、社团文化;小到:一桌、一椅、一亭、一树、一景观石中几乎很少有学生从以上平台去了解“工匠精神”,而如今,我们已经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学校在培育学生们的“工匠精神”时,并没有很好的利用网络给带来的快捷、有效的传播方式和媒介;没有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各类相关的会议、报告、学习表演及其新闻消息;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自主的学生,致使学生在对“工匠精神”的了解相对缺乏。

3.3、缺少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师作用有待提升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作为培养工匠精神的共同组成部分,是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重要主体,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培养工匠精神,教师队伍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中起着充分重要的作用。可目前应试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没有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点,融入教学实践之中,而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的动手锻炼机会少,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与学生的课后交流次数和频率没有达到在共同体中必需的技能和情感交流。在国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铸就大国工匠的背景下,独立院校自主办学,学校层面的实施还不明显,青年教师占据多数,师资力量相对比较单薄,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对工匠精神也是一知半解并不透彻,缺乏全面性地认知与了解,未能真正领略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其重要意义和价值,这将都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要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前提,还要注重教师的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实践技能的自身提高。

4、独立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实施对策

4.1、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添设真实情境

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学院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院特点和专业方向,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提高实践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一条专属于自己学院的人才培养道路。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它是具有内涵的特质,我们需要从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忘我工作、创新等高度去认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胸有成竹为学生讲授大国工匠的真实事迹,让他们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崇拜的榜样。添设真实情境;独立院校的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技能,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性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促成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4.2、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融合,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思想建设

首先,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校园文化是学生生活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打造校园文化是学生的职业态度和素养的改善提供重要的方式,充分利用这一隐形的教育资源,也是塑造工匠精神的主要载体,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结合中要体现综合性、特色性、时代性,企业文化伴随着校园文化在校园内发展,根据所需,因地制宜的方式,以“工匠精神”为目的展开团日活动、实践技能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们所学到的知识可以学有所用,同时在校企文化对接时,体验企业工作的环境,了解和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工作中的技术难度和疑点。其次,在校园内思政教育是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需将工匠精神科学合理的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它是引导学生思想,关爱学生心理成长,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方式。第一,独立院校结合自身独有的优势,统筹规划,制定计划,有条不紊;第二,设定机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全方位培养人才的新局面,为独立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4.3、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年青教师要做到“引进来,走出去”

“双师型”教师队伍,蔡芬在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教师和工程师资格,拥有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技能,有在专业相关企业工作经验或丰富培训经验,具备“双师”素质的一类教师。教师作为学生人生成长中重要的一位角色,对学生的影响是历历在目,教师不单传授教学知识和技能之外,我们还在无形中给学生传授了为人处事之道及伦理道德,教师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作为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不仅要拥有扎实的基础,且在实践课程中要有饱学之士和毋庸置疑的能力,让学生全面的学习,达到有效工匠精神的培养目的。注重年青教师的培养,贯穿终身教育理念,教师自身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的学习与完善专业知识;对他们要“引进来,走出去”,引进资历深、教学技能扎实的教师;结合企业,让年青教师下到基层,促进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企业和实践中,了解当前所需,做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保证企业与学校的衔接和连贯,做到事半功倍。

5、结束语

工匠精神,需要重视和培养,这是一个长期性、全面性、复杂性的过程。大国崛起需要工匠精神,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教育者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具有内涵的特质,并不是像数学公式一样都能够按照一定的思维逻辑就可以理解和运用。独立院校自主办学的道路上,响应国家政策要求的同时,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的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条件的完善,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宗旨,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职业修养,走出属于一条自己的道路,为尽快适应时代需求培养人才打下坚实基础,让独立院校成为大国工匠们的培养基地。

猜你喜欢
工匠技能院校
高级技能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工匠赞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