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武诚 陈穆彦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 550000)
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文化逐步变为一种商品参与到人类经济生活当中。文化商品化对文化的真实性和东道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一直是学界争论较大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文化商品化会破坏文化的真实性,给传统文化带来冲击。有学者认为文化商品化能够给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带来新的机遇。本研究从文化商品化的视角对近年来贵州省苗族医药文化商品化的现象进行分析,试图提出苗医药文化如何在文化传承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
文化的定义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所争论的问题。国外学者普芬多夫和爱德华·B·泰勒等学者对文化都进行了不同的定义。郑杭生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成果。苗医药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医药文化是我国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为适应客观自然环境,与疾病和伤害作斗争的经验总结。苗族医药是远古原始神话时代的原始医药文化,有关苗医神话传说“蚩尤传神药”与“神农尝百草”和“歧黄论医道”是在同一时代,经历了长久的传承与发展,衍生出以“巫医一家,神药两解”的特殊苗族医药文化形态。
文化商品化是指把文化及其相关的工艺品当作一般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买卖,以实现其自身的经济价值。贵州省黔东南州是中国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苗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地区。近年来,贵州出台《关于支持苗药做大做强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推动当地少数民族医药快速发展。2017年4月,《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提出将苗药产业发展纳入“新医药产业圈”,预计到2020年全省要全面建成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涵盖“医、养、健、管、游、食”大健康全产业链体系。
2016年11月,中国苗侗医药文化街正式开市。文化街内建有中医馆、苗医馆、侗医馆、各民族医药交流中心,大药房,养生体验馆、标本馆、苗药街,市中医院康养病区等。大力推动中医药、苗侗医药与旅游产业快速融合发展。2017年12月,由凯里市中医院和多家企业投资运营的凯里苗侗医药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主要展示苗侗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苗侗医药的神秘魅力,是一个集历史性、文化性、互动性为一体的展陈文化艺术空间。
文化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商品化和真实性达到最佳的平衡。夸大人文因素却淡化经济因素,夸大经济因素却淡化人文因素,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对此,笔者认为苗医药文化商品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众所周知,当文化商品化这一元素盛行发展时,一方面,它在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会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当苗医药文化可以在商品市场上去更好的实现其交换价值时,这对于苗医药文化本身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必要的。文化产业的出现十分有利于对苗医药传统文化的保护,而苗医药文化的商品化无疑使得苗医药文化变成黔东南旅游当中的一道文化大餐。与之而来产生的经济效益,令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苗医药文化的价值。
文化商品化对于苗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苗医药文化的载体是苗医和苗药。将苗医药文化搬上“舞台”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也出现了“伪苗医”和“假苗药”现象,这也使社会对苗医药产生了负面舆论。文化的本真性也是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方面、“巫医一家,神药两解”是苗医药文化的特殊形式,随着苗医药的商品化,那些曾经具有神秘力量的“医卜”文化被剥离开来,苗医药的技法、药方还是医患关系上都产生巨大变化。
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正确处理商品化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由此,笔者提出以下措施。
苗族医生行医一直以来都是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医疗水平良莠不齐。《中医药法》的出台是我国推进民族医药合法化、规范化的重要进程。地方政府要建立一套苗医合法认定的标准机制,对确有专长的苗医要给与认定,对混杂在行业当中的专业素质较低的人员要排除在外。要扶持一批能够促进苗医药传承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苗医药文化产业市场主要是由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开发为主,其中企业占领了大量的市场。企业是苗医药文化的最大受益者,有义务把苗医药文化保护好,不能只最求经济利益。只有在保护好苗医药文化资源之后,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企业在苗医药文化的保护方面,应当加大对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同时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来宣传和打造苗医药文化名片,使苗医药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针对市场上出现的产品质量不好的现象。地方政府应当进一步规范产品市场,加大监督力度,推进苗医技法和苗药配方的专利认证。积极鼓励民间苗医运用传统的工艺技法和材料来制作苗药,并提升商品的使用价值。
总之,在苗医药文化产业开发背景下,当苗医药文化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商品时,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恪守传统予以否定,也不该漠视文化大声叫好,如何在发展旅游与保护文化问题上找到一个更好的结合点,将是我们冷静面对、长期思考的问题。